晨光熹微,薄雾如同轻纱,温柔地笼罩着渝州城。
周记药材铺的后院里,蒸腾起带着米香的热气。灶房里,周芸系着素色的围裙,正麻利地搅动着大锅里翻滚的米粥。米粒,在滚水中绽放,散发出的香气。她动作娴熟,手腕翻动间,粥汤便变得浓稠适中,火候拿捏得分毫不差。
盛好三碗热气腾腾的白粥,又利落地切了一碟自家腌的脆爽酱瓜,周芸端起托盘,脚步轻快地走出灶房。晨风带着凉意拂过面颊,让她因早起而略有的困倦一扫而空。她习惯性地先走向父母居住的正屋东厢。
轻轻叩门,里面传来母亲林氏带着倦意的温和应声:“芸儿吗?进来吧。”
周芸推门而入,将一碗粥和酱瓜放在母亲床头的矮几上:“娘,趁热吃。”林氏靠着床头,脸色依旧带着病弱的苍白,轻轻点了点头,目光慈爱地看着女儿。
“爹呢?”周芸问。
“去前头铺子了,说新收的一批川贝得趁早筛拣。”林氏声音低柔。
周芸应了一声,又叮嘱母亲几句好生休息的话,这才端起剩下的两碗粥,脚步一转,朝着后院更深处、大哥周恒独居的“静庐”小院走去。
静庐院门虚掩着,几竿翠竹在晨风中沙沙作响,更显清幽。周芸熟门熟路地推开院门,穿过小小的天井,来到书房门前。她正准备像往常一样首接推门进去,手刚搭上门板,动作却微微一顿。
太安静了。
以往这个时辰,大哥要么在院子里打水洗漱,要么在书房里临窗诵读,总能听到些动静。可今日,整个小院静悄悄的,连竹叶的沙沙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周芸心中掠过一丝疑惑。她抬手,轻轻敲了敲门扉:“大哥?灿儿?起来没?吃早饭了。”
里面静默了一瞬,才传来周恒略带沙哑、似乎有些疲惫的回应:“……是芸儿啊,进来吧。”
周芸推门而入。
一股浓重的、混合着灯油燃烧殆尽后的焦糊味、陈年墨汁和……一种难以形容的、仿佛金属锈蚀又被高温灼烧过的奇异气息扑面而来,让她下意识地蹙了蹙秀气的眉头。
书房里的景象更是让她心头一跳。
书桌上,昨夜点的那盏油灯早己油尽灯枯,灯盏边缘结着一圈厚厚的黑色灯花。桌面上铺满了摊开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画满了各种奇怪的符号和线条,墨迹有新有旧,凌乱不堪。几卷看起来极其古旧的、边角磨损严重的书册随意地摊开着,露出里面模糊不清的字迹和插图。更让她惊讶的是,书桌一角,竟然还放着一串用皮绳穿起来的、巴掌大小、刻满古怪符号的暗黄色龟甲!这东西,她从未在书房见过。
而她的哥哥和弟弟……
周恒正坐在书桌后,手里还捏着一杆笔,脸上带着明显的倦容,眼下一片淡淡的青黑,显然是一夜未眠。他身上的月白儒衫皱巴巴的,袖口甚至还蹭上了一块墨渍,这在他这个向来注重仪容整洁的兄长身上,是极其罕见的。
周灿则首接趴在书桌另一头,枕着自己的胳膊,似乎睡着了。他身上的靛蓝短褂更是皱得像咸菜干,头发乱糟糟地翘着,侧脸压在胳膊上,嘴角还挂着一丝可疑的亮晶晶的水痕。但即使睡着了,他的眉头也微微蹙着,像是在梦里还在为什么事情烦恼。
“你们……”周芸端着托盘,站在门口,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眼前的场景太过反常。大哥彻夜未眠研究古籍是常事,但把自己弄得如此疲惫邋遢,还多了这从未见过的古怪龟甲……而灿儿,这个最讨厌读书、最坐不住的家伙,居然会在大哥书房里熬夜?还累得睡着了?
周恒显然也意识到妹妹眼中的惊诧,他有些不自然地放下笔,站起身,试图整理一下皱巴巴的衣襟,挤出一个笑容:“芸儿,这么早。昨夜……嗯,和灿儿研究几篇新得的古籍残篇,一时忘了时辰。”
他的解释有些干巴巴的,眼神下意识地瞟了一眼桌上那串显眼的龟甲,又迅速移开。
周芸没说话。她端着粥走过去,将托盘轻轻放在书桌一角还算干净的地方。目光扫过周灿熟睡中还带着一丝少年稚气的侧脸,又掠过大哥眼底那掩饰不住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她的视线最终落在那串龟甲上。龟甲上刻着的符号扭曲怪异,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老和神秘感,绝非什么古籍插图。
她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仿佛没看到那龟甲,也没看到满桌的狼藉,只是语气如常地说道:“粥快凉了,趁热吃。灿儿,起来!”她伸出手指,毫不客气地在周灿露出的额头上弹了一下。
“哎哟!”周灿猛地惊醒,茫然地抬起头,嘴角的水痕亮晶晶的,眼神还带着未散的睡意和一丝惊魂未定,“谁……谁弹我?”待看清是二姐,又看到书桌上冒着热气的粥,才反应过来,“哦……早饭啊……”
“赶紧吃!吃完把你这身咸菜干换了!”周芸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又转向周恒,语气缓和了些,“大哥,你也快吃,吃完去补个觉。研究学问也不差这一时半刻,别熬坏了身子。”
她的语气平静,听不出太多异样,仿佛只是寻常地关心兄长和弟弟的身体。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就往外走,顺手带上了书房的门。
门扉合拢,隔绝了外面的晨光。
周芸站在静庐的小院里,清晨微凉的空气让她更加清醒。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微微侧头,目光仿佛穿透了紧闭的书房门板,落在那两个举止反常的家伙身上。
彻夜未眠,古怪龟甲,大哥眼中那抹挥之不去的沉重,还有灿儿那家伙……居然能老老实实待在书房熬夜?这太不对劲了!绝不是研究什么古籍残篇那么简单!
周芸的杏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鹰隼般的光芒。她没有声张,也没有立刻追问。多年在商界与人周旋的经验告诉她,反常必有妖,而贸然打草惊蛇,往往得不到真相。
她只是默默地将这份疑虑和观察到的细节,深深地压在了心底。转身离开静庐时,她的步伐依旧轻快,但眼神深处,己然多了一份不动声色的留意。
(http://www.kkxsz.com/book/babcgf-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