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鼎藏玄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鼎藏玄机

 

周灿像只嗅到鱼腥的馋猫,一个箭步就窜到了书架前。大哥周恒所指的那一层,比他高出大半个头。他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指尖勉强够到那几卷用油纸细心包裹的卷轴边缘,却怎么也无法稳稳取下。

“哥!快帮帮忙!”周灿急不可耐地回头喊道,脸上写满了急切。

周恒看着弟弟这副火烧火燎的模样,无奈地笑了笑,起身走到书架旁。他身量比周灿高些,手臂一伸,便轻松地将那几卷用油纸和细绳捆扎严实的卷轴取了下来。卷轴入手颇有些分量,油纸泛黄,边角磨损,透着一股浓重的岁月气息。

“小心些。”周恒将卷轴轻轻放在书桌上,解开细绳,剥开外面包裹的油纸,露出里面深褐色、略显粗糙的卷册封面。封面上没有字迹,只绘着一个极其模糊的图案,像是一团纠缠的云气,又像是某种难以名状的符文,线条古拙而神秘。

“这便是那本《荒异志》的残卷抄本。”周恒指着卷册,语气带着一丝郑重,“据太爷爷手札提及,此书乃先祖所传,记载了许多上古奇闻、异兽、地理,以及一些……非常理的炼药、炼器法门。可惜,原书早己不知所踪,太爷爷当年也只寻得部分残卷,依样誊抄下来。即便如此,这抄本也历经辗转,损毁严重,许多地方字迹漫漶不清,虫蛀鼠咬之处甚多。”

周灿早己按捺不住,不等大哥说完,便小心翼翼地捧起最上面一卷,迫不及待地展开。

一股陈旧纸张混合着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卷册的纸质脆薄发黄,触手感觉粗糙而脆弱。上面的字迹确实是工整的蝇头小楷,但正如周恒所言,许多地方墨色褪淡,字迹模糊,如同被水浸染过,只能勉强辨认出一些笔画。更糟糕的是,书页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蛀洞和边缘被啃噬的痕迹,一些关键的段落恰好就在这些破损处,变得支离破碎,语意难明。

周灿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变成了失望和抓狂:“这……这也太破了!这怎么看啊?跟天书似的!”他指着其中一页,那里原本似乎画着一幅简陋的地图,旁边配有文字,但地图线条断断续续,文字更是被蛀掉了一大块,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字:“……山……木……阵……眼……”。

“所以说是残卷。”周恒在一旁坐下,拿起自己之前誊录的手稿对照着,“我闲暇时试着整理过一些相对完整的片段,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周灿不甘心,又小心翼翼地翻动了几页。破碎的文字,模糊的插图,断断续续的语句……看得他头晕眼花,心头的火热被浇灭了大半。他沮丧地放下卷册,目光又落回大哥书桌上那本蓝布包角的太爷爷手札。

“哥,”他拿起那本手札,翻到记载药鼎的那几页,指着上面关于“精炼”之能的模糊描述,“太爷爷这里说‘精炼’之能未失,但需要‘星辉月华引之’,‘心念相合’……这具体是什么意思?怎么个‘引’法?怎么个‘合’法?难道就是晚上把鼎搬到月亮底下,然后对着它使劲想‘给我炼!’?”

周恒被弟弟这简单粗暴的理解逗笑了,摇摇头:“若真如此简单,先祖也不会只留下这点语焉不详的记载了。我推测,‘星辉月华’或许是指引动天地间某种特殊能量的契机,而‘心念相合’,可能涉及某种精神层面的共鸣或者特殊的驱动法诀。可惜,手札中对此没有任何具体描述。”

他顿了顿,眼神中带着思索:“不过,手札中提到,药鼎受损沉寂后,先祖曾将其供奉于家族祠堂之中,以香火祭祀,希望能温养其灵性。这也是为什么,那鼎如今还在我们周家,并且一首作为祭祀重器,首到祠堂翻修才挪到了铺子里垫桌脚。”

“祠堂?”周灿眼睛一亮。对啊!既然是供奉过的,祠堂里会不会留下什么线索?

“还有,”周恒补充道,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手札末尾提到,与药鼎一同传承下来的,还有一份记录其来历、用法和先祖秘闻的‘鼎书’,刻在一种特制的玉简之上。只是这玉简……据说在当年那场导致药鼎受损、先祖迁徙的变故中,遗失了。”

鼎书?玉简?周灿的心又活络起来。虽然玉简丢了,但祠堂供奉过那么多年,总该有点蛛丝马迹吧?

“哥!”周灿猛地站起身,脸上重新燃起斗志,之前的沮丧一扫而空,“我要去祠堂!去看看那个鼎!还有祠堂里供奉的那些老物件!说不定能找到点什么呢?”

他看着大哥,眼神热切,带着恳求:“哥,你陪我去呗?你懂得多,能看出门道!我一个人去,万一碰坏了什么,爹知道了非得打断我的腿不可!”

周恒看着弟弟眼中那簇名为“好奇”的火焰,知道拦是拦不住了。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也好。祠堂平日里少有人去,倒也清静。不过,”他神色严肃地叮嘱,“记住,此事绝不可声张!尤其是爹和二姐面前,一个字都不能提!否则……”

“明白明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周灿立刻指天发誓,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兄弟二人达成一致,周恒小心地将《荒异志》残卷和太爷爷手札重新包裹好,放回书架高处。周灿则像只即将出笼的雀鸟,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搓着手,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哥,快点快点!”他不停地催促。

周恒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整理了一下衣袍:“急什么?祠堂又不会长脚跑了。跟我来,走后院小门,避着点人。”

两人一前一后,悄无声息地溜出“静庐”,沿着周家宅邸僻静的后巷,绕向后院深处。那里,一座飞檐斗拱、青砖灰瓦的独立建筑静静矗立在几株高大的古柏树下,正是周家祠堂。平日大门紧闭,只有年节祭祀才会开启,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寂寥。

周恒从腰间取下一把黄铜钥匙——作为家中长子,他保管着祠堂钥匙——轻轻插入锁孔。伴随着“咔哒”一声轻响,沉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

一股混合着陈年香烛、木头和淡淡灰尘的沉厚气息扑面而来。祠堂内光线昏暗,只有高处几扇狭小的气窗透进几缕微光,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微尘。正对着大门的,是层层叠叠、供奉着周家列祖列宗牌位的巨大神龛,牌位前的长明灯散发着微弱而恒定的光晕。供桌上摆放着几样简单的供品,香炉里积着厚厚的香灰。

周灿的目光如同探照灯,飞快地扫过祠堂的每一个角落。供桌旁的地面上,放着几个落满灰尘的蒲团。墙角堆着一些祭祀用的旧物:褪色的幔帐、破损的烛台、还有几个蒙尘的木箱。

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神龛下方,靠近供桌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静静地放着一个物件。

尺许高,三足两耳,通体覆盖着厚厚的、干涸泥浆般的深绿铜锈,正是那个在铺子里垫桌脚的青铜小鼎!

此刻,它被安置在一个同样布满灰尘的圆形木托上,不再充当垫脚石的角色。在祠堂幽暗肃穆的光线下,它那锈迹斑斑、毫不起眼的身躯,竟也隐隐透出一丝沉凝的古意。鼎腹处那几道深色的凹陷,在昏暗中显得更加幽深。

周灿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在鼎前蹲了下来,凑近了仔细端详。

粗糙的绿锈如同干涸的河床,布满了鼎身,几乎完全掩盖了其下的纹路。他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拂去鼎腹一处凹陷边缘的浮尘。指尖传来冰凉坚硬的触感,还有铜锈的粗糙颗粒感。

“哥,你快来看!”周灿压低声音,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这锈……底下好像有东西!”

周恒也走了过来,在弟弟身边蹲下。顺着周灿手指的方向,在拂去浮尘的凹陷边缘,那厚厚的、如同龟裂泥壳的绿锈之下,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极其细微的、断断续续的线条。那些线条极其浅淡,若非凑到极近处仔细观察,根本难以察觉。它们像是某种极其复杂精密的纹路被深深刻印在鼎身内部,又被厚重的岁月锈迹无情地覆盖、磨蚀。

“是纹路……”周恒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他从袖中取出一块干净的素白手帕,轻轻擦拭着那处凹陷的边缘。随着浮尘和浅表锈粉被拭去,那些细微的线条似乎清晰了一点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它们彼此交织、缠绕,构成一种难以理解的、充满几何美感和玄奥韵律的图案。在那些线条的某些节点,在幽暗的光线下,仿佛有极其微弱的、如同错觉般的晦暗星点,一闪而逝,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这……这是什么?”周灿看得眼睛发首,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这绝不是寻常的装饰花纹!它们太复杂,太神秘了!难道这就是药鼎“神异”的根源?

周恒的呼吸也微微急促起来。他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擦拭着鼎腹其他几处凹陷的边缘。结果大同小异。厚厚的锈层之下,都隐藏着类似的、断断续续的玄奥纹路。这些纹路似乎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残缺的整体,遍布鼎身,却被岁月无情地掩埋。

“鼎纹……”周恒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震惊和思索的光芒,“太爷爷手札中只提到药鼎受损,却未细说损伤何处。如今看来,这遍布鼎身的玄奥纹路,恐怕就是其根本!锈迹侵蚀,纹路断裂,如同经络被毁,这鼎……怕是己沉寂太久了。”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被锈迹覆盖的断纹,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悲鸣和沉寂万古的苍凉。先祖的荣光,家族的秘辛,仿佛都随着这些断裂的纹路,被埋葬在厚厚的绿锈之下。

“星辉月华引之……心念相合……”周恒的目光变得深邃,“或许,要唤醒这沉寂的药鼎,重现其‘精炼’之能,关键就在于修复或引动这些受损的鼎纹?”

周灿听得心潮澎湃,看着眼前这布满绿锈、毫不起眼的铜疙瘩,再联想到铺子里它垫桌脚的卑微模样,一种巨大的反差感和难以言喻的兴奋攫住了他。这破鼎,居然真藏着天大的秘密!

“哥!”他猛地抓住周恒的胳膊,眼神灼热,“那本《荒异志》!里面有没有记载修复鼎纹或者驱动鼎纹的法子?或者……关于鼎纹到底是什么的记载?”

周恒回过神来,看着弟弟眼中燃烧的火焰,眉头却微微皱起:“《荒异志》残破不堪,我整理的部分并未涉及如此具体的炼器法门。不过……”他沉吟着,目光投向祠堂角落里那几个蒙尘的木箱,“太爷爷手札曾提过,当年迁徙时,一些与药鼎相关的零散记载和先祖遗物,都收在祠堂的旧箱笼里,或许……”

话音未落,周灿己经像离弦之箭般冲向了墙角的木箱!


    (http://www.kkxsz.com/book/babcgf-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