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于那渺远的东海仙岛之上,耸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宫殿。在这座宫殿的幽深处,有一个人正端坐于宝座之上,神情凝重,仿若在深思着什么。

此人正是元始仙帝嬴政。

他身着一袭华美的长袍,袍袖上绣着精美的龙纹。他的面容威严,双眸如星辰般璀璨,散发出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

他的眼前横陈着一面具有无穷法力的昆仑镜,此镜通体澄澈透明,恰似一块硕大的翡翠,其表面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此刻,昆仑镜中的景象仿若被施加了魔咒一般,急速地变幻着。

一幅幅画面里,往昔繁荣昌盛的大地现今却深陷于一片混乱和战火之中,城池被焚毁,百姓流离失所,士卒在沙场上鏖战,鲜血浸染了大地。

嬴政的目光深邃而凌厉,他死死地凝视着昆仑镜中的景象,刺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仿佛亲眼目睹那广袤无垠的大秦所发生的一切。

他的内心涌起无尽的慨叹之情,恰似澎湃的波涛一般,难以平复。

他不禁忆起自己历经数十载之努力,终成先辈们 549 年之遗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终结长达 549 年之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迎来国家兴旺、迅速发展之太平盛世。

他本以为,自己所立之大秦帝国将永世繁荣昌盛,成万世之基。

然而,令其痛心疾首的,是那华夏首次统一西海的帝国,竟仅存短暂的 14 年!

此乃何等之遗憾!

篡位之秦二世胡亥仅用短短两年的时间,便葬送大秦帝国,此无疑给重生的秦始皇嬴政致命一击。

如今的景象实在令人惨不忍睹,他的思绪又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又一次回到从前,目睹了大秦帝国那辉煌灿烂的繁荣盛景。

他看到了自己统一六国的伟大壮举,那是何等的气势磅礴!在他的带领下,大秦的铁骑踏遍了华夏大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最终实现了华夏的大一统。

他看到了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华大地上,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土地。那是无数工匠用血汗和智慧铸就的伟大工程,它不仅是大秦帝国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

他看到了阿房宫的雄伟壮阔,建筑群绵延数里,气势磅礴,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精美,堪称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那是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结晶,彰显着大秦的国力与威严。

这些景象在嬴政眼前不断闪现,让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之中。

他不禁自问,大秦的辉煌为何如此短暂?是因为他没有寻得长生不老药,还是因为他的统治过于残暴,或是因为他没有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他不禁感叹,既然己经在地方推行了郡县制,为何还要在中央保留皇位继承制度?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他经过深思,这次意识到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导致皇位争夺和统治集团分裂的根源之一。

他继续反思,如果要搞皇位继承,为何却没有提前确定继承人?这无疑给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可乘之机,篡夺皇位,操纵局势。

他懊悔不己,明白正是这些失误使得大秦陷入混乱和动荡。

他又想起了自己在推行郡县制时的激进态度,虽然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导致了地方治理的真空。地方官员缺乏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来有效地管理地方,使得社会秩序受到影响。

他也意识到自己过于重视战功而打压道德,导致许多军功晋升者在行政能力上存在不足。这些人在处理政务和执行政策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了政策执行扭曲的情况。

此外,他对过分倚重法家思想也感到懊悔。连坐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但却摧毁了社会的信任网络。严刑峻法虽然能够威慑犯罪,但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当然,他对修建长城和阿房宫这样的超负荷工程所带来的劳民伤财也深感痛心。这些巨大的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还让百姓们承受了沉重的负担与劳役。

他甚至想到了南征百越和北防匈奴的军事行动,这些战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领土,但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军事消耗。

而他对经济治理的经验不足更是导致了经济的崩溃,使得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嬴政的内心仿若被重锤狠狠敲击,无尽的悲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双眼圆睁,死死地凝视着昆仑镜中那惨不忍睹的景象,曾经繁荣昌盛的大秦帝国如今己化为一片残垣断壁,他明白,这所有的灾难与毁灭,自己都难辞其咎。

他对赵高、李斯、胡亥那帮奸佞之臣和忤逆之子的愤恨愈发强烈,这些人私欲熏心、争权夺利、德不配位、荒淫无道,正是他们才首接导致了大秦的灭亡。

他恨不得立刻回到大秦,将他们碎尸万段。

但是,他深知这世上绝无后悔药可寻。

他蓦地领悟到一个真谛:天下大乱,方有天下大治之机!

嬴政静静地凝视着昆仑镜中的景象,心中的痛苦渐渐被沉稳和思索所取代。

他幡然醒悟,往昔的自己或许犹如被权力和统一冲昏头脑的饿狼,对百姓的福祉和社会的稳定视若无睹。他忆起那些被繁重赋税压得如老牛般喘不过气来的农民,忆起那些因战争而如丧家之犬般流离失所的家庭,忆起那些在严刑峻法下如困兽般苦苦挣扎的人们。

他深知,历史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过往的得失,唯有以史为鉴,方能避免重蹈覆辙。他要汲取自己亲手缔造的大秦帝国的成功经验,更要铭记其失败的惨痛教训。

他决不能再如从前那般,刚愎自用,盲目自大,而是要以更加睿智、宽容和仁爱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坚毅起来,仿佛己经眺望到了嬴洲帝国那璀璨如星的未来。

他深知,这条道路恰似布满荆棘的险途,又似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但他毫无畏惧之心。

他坚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必能开辟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使嬴洲帝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盛世,让天下逐渐繁荣昌盛,如日中天。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一幅更为壮丽宏伟的蓝图。他不仅要让天下实现真正的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更要推行行同伦,从而真正达成天下大治的理想境界。

这不仅是他的鸿鹄之志,更是他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http://www.kkxsz.com/book/babcii-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