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沉的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铅板所笼罩,沉甸甸地压在大地上。朝廷发来的十二道金令,在黯淡的阳光下闪烁着冰冷而刺眼的光芒,那光芒犹如一道道催命符,无情地刺痛着萧沉舟的双眼。每一道金令上,似乎都承载着朝廷那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冷酷的命令——要求萧沉舟立刻退兵。
然而,此时萧沉舟的面前,是五万扶老携幼的百姓。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眼中噙满了泪水,那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随时都可能夺眶而出。他们纷纷跪在萧沉舟的面前,哭声震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双手,紧紧抓住萧沉舟的衣角,哭诉道:“将军啊,您若退兵,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可怎么活啊!苍狼军一旦杀过来,定会将我们屠戮殆尽啊!”一位母亲怀中抱着年幼的孩子,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母亲则满脸悲戚,苦苦哀求:“将军,求求您,救救我们吧,我们实在是无路可走了啊!”
萧沉舟望着眼前这凄惨的一幕,心中犹如刀绞。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充满恐惧的脸庞,那五万双饱含期待与绝望的眼睛,仿佛无数根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他深知,一旦退兵,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必将惨遭苍狼军的血腥屠戮,那将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文死谏,武死战,萧某今日选第三条路。”萧沉舟望着那十二道金令,面色凝重如铁。他的眼神坚定无比,仿佛做出了一个无比艰难却又坚定不移的决定。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决绝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对朝廷昏庸的无奈,更有着对守护百姓的执着。他毅然决定违抗圣旨,坚守城门,哪怕与天下为敌。
就在这时,暴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如密集的箭矢般砸在萧沉舟的身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然而,他却浑然不觉,仿佛那雨点只是轻柔的微风。他独自一人,傲然站在城门之上,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任凭风雨如何肆虐,都无法动摇他分毫。手中的玄铁枪,在雨幕中闪烁着如黑色闪电般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划破黑暗,驱散阴霾。狂风呼啸着,如同恶魔的咆哮,吹得他的衣衫猎猎作响,发出“呼呼”的声音,仿佛在为他奏响一曲悲壮的战歌。
敌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的呐喊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中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兵器,眼神中充满了贪婪与凶狠,宛如一群饥饿的野狼,朝着城门猛扑而来。那密密麻麻的敌军,如同黑色的浪潮,似乎要将一切都吞噬殆尽。
萧沉舟毫不畏惧,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那怒火仿佛能将一切敌人都烧成灰烬。他双手紧握玄铁枪,枪花飞舞,枪枪夺命。每一次出枪,都带着他满腔的愤怒与坚定的决心。那玄铁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每一次刺出,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和鲜血的飞溅。然而,敌军实在是太多了,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无穷无尽。在激烈的战斗中,玄铁枪终究不堪重负,“咔嚓”一声折断。萧沉舟却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用敌将的尸首为柱,挂上军旗。那军旗在风雨中猎猎飘扬,发出“猎猎”的声响,仿佛在向敌军宣告着他们的不屈与顽强。“只要我萧沉舟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你们踏入这城半步!”他的声音在风雨中回荡,如同洪钟般响亮,那声音中充满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让每一个听到的士兵心中都充满了勇气,仿佛注入了一股无穷的力量。
士兵们看着城楼上的萧沉舟,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他们被将军的英勇和坚定所感染,纷纷呐喊着,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鲜血染红了地面,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红色的溪流。然而,雨水虽然能够冲刷地面上的血水,却无法冲散士兵们心中那坚定的斗志。
萧沉舟看着士兵们如此英勇,心中既欣慰又心疼。欣慰的是,他有一群如此忠诚勇敢的将士,愿意与他并肩作战,共赴生死;心疼的是,看着他们在敌人的攻击下不断倒下,他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苦。他深知,这场战斗异常艰难,敌军人数众多,且来势汹汹,但他不能退缩,也不会退缩。他大声喊道:“将士们,我们身后是五万百姓,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为了百姓,为了家国,拼了!”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如同激昂的战鼓,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斗志。
士兵们听到将军的呼喊,士气大振,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更加炽热的火焰,更加奋勇地杀敌。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守护身后的百姓,守护自己的家国。然而,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似乎永无止境。萧沉舟的军队渐渐支撑不住,士兵们一个个倒下,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
萧沉舟看着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心中充满了悲壮。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随即又被坚定所取代。他依然坚守在城楼上,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那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决绝。他期待着援军的到来,希望能有奇迹发生;但同时,他也做好了与这座城共存亡的准备。哪怕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要用自己的生命,为百姓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http://www.kkxsz.com/book/bfa0ji-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