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纺织厂的会议室里弥漫着油墨和新鲜纸张的气味。
十几份还散发着印刷厂余温的《申报》、《新闻报》、《大公报》摊在长桌上,头版醒目位置刊载着几乎相同的标题。
《实业救国,苏氏千金力挽狂澜!》、《创新破局,磐石布点燃民族工业新希望!》、《浴火重生,苏丽雯与她的战时工厂》。
文章详述了苏丽雯如何在家族巨变、产业被夺、黑帮肆虐的重重打击下,不仅稳住苏氏根基,更锐意革新,研发出性能卓越、成本低廉的磐石布,一举获得军方十万匹大单的事迹。
字里行间充满了赞誉,将她塑造成乱世中坚韧不拔实业报国的女性典范。
林浩放下最后一份报纸,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振奋。
“几家大报都按通稿发了,立场鲜明。我还联系了几家影响力不小的周刊和画报,后续会有深度报道跟进。舆论风向,己经转过来了。”
苏丽雯拿起一份《申报》,指尖划过铅印的磐石布三个字。
文章巧妙地隐去了原料被恶意围剿的狼狈,只强调她临危不乱,主动寻求技术突破,用创新化解危机。这正是她想要的。
“赵老板那边有什么动静?”她声音平静。
林浩冷笑,“他倒是手脚快,想压消息。昨天下午就派人去找了《商报》和《沪江晚报》的主编,据说塞了不少钱。可惜,这两家报纸影响力有限,我们抢占了先机,又有霍司令的军需订单做背书,他那点小动作,翻不起浪。今早永昌纱厂的棉纱报价,悄悄回调了三块大洋。”
他语气带着鄙夷,“墙头草罢了。”
苏丽雯眼中无波无澜,赵扒皮的退缩在意料之中。
林英杰躲在阴沟里放冷箭,赵扒皮不过是见风使舵的鬣狗,舆论的高地,她必须牢牢占住。
“还不够,”苏丽雯放下报纸,“要让磐石布和苏丽雯的名字,刻进上海滩普通人的脑子里,那边样品准备得如何?”
“都妥了,”张文博立刻应声,脸上带着技术人员的兴奋,“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磐石布样品,还有对比试验用的普通军需布,都准备好了。耐磨测试的砂轮、浸水测试的水槽也按您要求布置在厂门口空地上。”
“好,”苏丽雯起身,“福伯,通知所有不当班的工人,一小时后到厂门口集合。王伯,把车间里那几匹刚下机的靛蓝磐石布也搬出来。林浩哥,麻烦你再联系几家小报的记者,特别是那些喜欢登市井新闻、街头见闻的。”
“丽雯,你这是要…”林婉儿好奇地问。
“开个街头发布会,”苏丽雯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让全上海滩的人都看看,苏氏的磐石,到底硬不硬。”
---
正午的阳光有些灼人,苏氏纺织厂大门外的空地上,却人头攒动。
得到消息的工人、附近的居民、被林浩紧急召来的小报记者,甚至一些路过的商贩,都被这不同寻常的阵势吸引,围拢过来。
空地中央,用几张条凳临时搭了个小台子。
台子上方挂着一条红底白字的醒目横幅:“苏氏磐石布,实业救国,坚如磐石!”
台子两侧,立着两个架子,一边挂着普通的军绿色斜纹布,另一边则是厚实的靛蓝色磐石布。
台子前方,放着两台惹眼的机器:一台装有粗粝砂轮的摩擦测试机,一个盛满清水的大木槽。
苏丽雯站在台子中央,依旧是那身深蓝色工装,左臂的伤让她动作稍显僵硬,但脊背挺首。
她没有拿喇叭,清朗的声音在略显嘈杂的场地上清晰地传开。
“诸位乡亲邻里,报界朋友,苏氏纺织厂遭逢变故,承蒙各界关心,得以喘息。今日,并非苏丽雯个人邀功,而是苏氏全体员工,用血汗和智慧,为实业救国,献上我们的一份力——磐石布!”
她拿起一根准备好的长竹竿,指向左侧的普通军需布,“这是市面上常见的军需布。”
竹竿又指向右侧厚实的靛蓝布料,“这是苏氏新产的磐石布,孰优孰劣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她朝张文博点头示意。张文博立刻启动那台摩擦测试机,刺耳的砂轮转动声响起。
他先将一块普通军需布固定在测试台上,砂轮压下,开始高速摩擦。
“嗤啦…嗤啦…”令人牙酸的声音中,肉眼可见,那布面迅速起毛、变薄,仅仅摩擦了十几秒,“刺啦”一声,布料竟被生生磨穿了一个大洞,围观的人群发出一片惊呼。
张文博停下机器,取下破损的布片展示。
然后,他将一块同样大小的靛蓝色磐石布固定好。砂轮再次压下,发出更加沉闷的摩擦声。
一秒、五秒、十秒…半分钟过去,布面虽然也有起毛,却始终坚韧,没有丝毫破损的迹象。
“好!”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几个小报记者兴奋地按着快门,镁光灯闪烁。
苏丽雯示意安静,竹竿指向水槽,“当兵的兄弟,跋山涉水风吹雨淋,衣服浸水是常事。布料缩水掉色不仅穿着难受,更影响军容和补给效率。”
她拿起一块普通军绿色布,浸入水槽,用力揉搓几下捞出,只见布料的颜色明显变淡发白,水也被染上了一层浅绿。
“再看磐石布,”她将一块靛蓝色磐石布同样浸入水槽,用力揉搓,甚至用木棒敲打。
片刻后捞出,布料颜色依旧深沉均匀,只在边缘有极其轻微的浮色,浸水木槽里的水,只有一点几不可察的淡蓝。她又将湿布用力拧干,展开后测量尺寸,缩水微乎其微。
“好布,真是好布。”几个老工人激动地喊道。
“这布看着就厚实,当兵的穿着肯定耐磨。”
“颜色也牢靠,下大雨也不怕掉色丢人了。”
议论声赞叹声此起彼伏,苏丽雯拿起一卷靛蓝色的磐石布,声音提高,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磐石布,用的是我们自己摸索的新工艺,原料虽普通,但做出来的东西,不比洋布差。它结实耐磨耐水不易褪色。它不金贵,就是为了让前线的将士们,穿得暖穿得久。
苏氏不敢妄言救国,但求以实业为本,为守土抗敌的将士们,织一块耐穿的布,尽一份微薄的心力。沪杭警备司令部霍安霆司令,己向苏氏订购首批十万匹磐石布。
这是对苏氏最大的信任,苏氏全体员工,必将日夜赶工,保质保量绝不辜负。”
“好!”人群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许多工人的眼眶都红了,挺首了腰板。
霍安霆的名字和苏丽雯掷地有声的话语,将磐石布与前线将士,与保家卫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苏丽雯看着台下激动的人群,目光扫过那些奋笔疾书的小报记者,她微微侧头,对福伯低语了几句。
福伯立刻带着几个工人,将几匹刚搬出来的、裁剪好的靛蓝色磐石布料子,分发给在场的几位记者和一些看起来家境清贫的围观老人。
“苏氏的一点心意,这布耐磨耐脏,给家人做件衣裳,经穿。”
苏丽雯简单说道。
记者们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这实物可比通稿有说服力多了,几位老人着厚实的布料,更是感动得连连作揖。
这一幕,自然也被其他记者敏锐地捕捉进镜头。
街头发布会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效果。
接下来的几天,磐石布和苏丽雯的名字真正席卷了上海滩。
小报上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街头试验的震撼场面;画报登出了苏丽雯站在磐石布横幅下、神情坚毅的照片;电台里也播报着这位实业救国女杰的事迹。
舆论彻底反转,苏丽雯的个人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本因林英杰汉奸事件对苏氏略有疑虑的客户,纷纷重新下订单,指名要磐石布或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其他布匹。
苏氏纺织厂的机器,日夜轰鸣,前所未有地忙碌起来。
赵老板的永昌纱厂,彻底哑火。棉纱价格灰溜溜地跌回了原点,甚至略低于市价,也无人问津。
那几篇被林英杰暗中推动、试图抹黑苏丽雯攀附军方垄断经营的酸腐文章,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没能泛起,便被汹涌的赞誉浪潮彻底淹没。
---
法租界那间阴暗的公寓里,收音机里播音员热情洋溢的声音正在播报苏丽雯和磐石布的新闻,字字句句如同烧红的钢针,扎进林英杰的耳朵里。
他猛地拔掉收音机电源,房间里陷入死寂,只有他粗重的喘息声。
“废物,赵扒皮这个废物!”
林英杰双眼赤红,抓起桌上的空酒瓶狠狠砸在墙上,玻璃碎片西溅。
“还有那些报全他妈是墙头草,给钱的时候像条狗,转眼就去舔苏丽雯的脚。”
刀螂沉默地站在阴影里,脸上那道疤在昏暗光线下更显狰狞。
林英杰胸膛剧烈起伏,劣质酒精和滔天的恨意烧灼着他的五脏六腑,他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眼中怨毒的光芒几乎要溢出来。
“攀上霍安霆弄出块破布就想踩在老子头上,做梦!”他猛地转向刀螂,声音嘶哑狠戾,“去,给北边孙大帅府上递个信,就说我林英杰,有份厚礼要送给孙公子,关于上海滩最硬的那块布和她背后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的!”
(http://www.kkxsz.com/book/bfdef0-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