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玉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玉衣

 

苏晴话音刚落,门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几乎是撞击一般。

她和徐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苏晴走过去开门,门外果然是王馆长,他额头上布着细密的汗珠,身后还跟着两位头发花白、神色凝重的老者,以及之前在鉴定会上见过一面的钱博文。

“苏博士!徐先生!”王馆长一进门,声音就有些发颤,也顾不上客套,目光急切地在徐福身上逡巡,“哎呀,真是……真是太麻烦您二位了!”

他身后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推了推眼镜,语气还算沉稳,但眉宇间的忧色却藏不住:“徐先生,冒昧打扰。金缕玉衣之事,非同小可,我们几个老家伙实在是……束手无策。”

另一位身形略胖的老者连连点头:“是啊是啊,那金丝……看着就不对劲,可究竟哪里不对劲,我们几个用尽了法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钱研究员说您在青铜器鉴定上独具慧眼,所以……”

钱博文站在一旁,适时开口:“徐先生,这次又要仰仗您了。”他脸上带着几分敬佩,也有几分期待。

徐福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诸位不必心焦。既是国之重器,徐某自当尽力一观。”他语气淡然,却自有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

王馆长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好好好!徐先生,车就在楼下,我们这就去博物馆!”

一行人匆匆下楼,两辆黑色的轿车早己等候。徐福和苏晴、王馆长同乘一辆。车内气氛有些压抑,王馆长不时擦汗,嘴里念叨着“千万别出大事”。

苏晴能感觉到王馆长的焦虑,她看向徐福,他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神情,目光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现代建筑,仿佛这些喧嚣与他无关,又仿佛他正在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车辆很快驶入市区,最终停在了国家博物馆的侧门。此时己是深夜,博物馆早己闭馆,但为了金缕玉衣,显然是灯火通明,气氛紧张。

几人穿过寂静的展厅,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厅里显得格外清晰。负责安保的人员早己待命,层层关卡,验证身份,气氛肃穆得让人喘不过气。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间恒温恒湿的特级库房外。厚重的合金大门缓缓开启,一股微凉的、混合着特殊保护气体味道的空气扑面而来。

库房正中,一个巨大的防弹玻璃展柜内,静静地躺着那件闻名遐迩的西汉金缕玉衣。它由两千多枚大小不一的玉片组成,玉片温润,色泽沉静,西角钻孔,用纤细的金丝一一编缀而成,完整地勾勒出一个人体的形状,在柔和的灯光下,闪烁着幽幽的光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奢华。

即便是苏晴,也曾多次近距离观摩过这件国宝,但每一次,都会被它所承载的历史与工艺所震撼。

“徐先生,您请看。”王馆长引着徐福上前,声音都放轻了许多,生怕惊扰了这沉睡的瑰宝。

那两位老专家也凑了过来,其中戴金丝眼镜的老者姓李,是国内顶尖的玉器和金属文物修复专家,他指着玉衣的胸腹部几处:“徐先生,您看这些地方的金丝,颜色……有些发暗,而且,我们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发现部分金丝的表面有极其细微的麻点,这和我们以往对汉代金丝的认知,不太一样。”

另一位姓周的胖专家,是古金属工艺研究的泰斗,他补充道:“我们提取了极其微量的样本进行无损成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这些‘问题’金丝的黄金纯度,似乎……似乎比同时期其他出土金器中的金丝要略高一些,但延展性反而显得有些不足,部分连接处甚至出现了我们无法解释的微小断裂迹象。这太反常了!汉代诸侯王所用金缕玉衣,金丝工艺登峰造极,不该如此。”

钱博文也道:“我们查阅了所有相关的出土报告和研究文献,都没有类似的记录。馆长担心,是不是……是不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件玉衣曾遭遇过什么不为人知的变故,或者……更坏的情况。”

他说到“更坏的情况”时,声音压得很低,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仿造,或者说,部分被后世拙劣修复替换过。

这对于一件国宝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王馆长额上的汗又冒了出来,紧张地看着徐福,生怕从他口中听到那个最不愿听到的词。

苏晴也屏住了呼吸,她知道,徐福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决定这件国宝的“命运”。

徐福并没有立刻凑近,而是隔着玻璃展柜,静静地打量着那具金缕玉衣。他的目光很专注,从头到脚,一寸寸地审视,仿佛要看透那玉片和金丝背后隐藏的时光。

库房内一时间静得落针可闻,只有众人细微的呼吸声。

过了足足一盏茶的功夫,徐福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打开柜子,我需近观。”

王馆长一怔,立刻道:“好好,李老,周老,我们来开柜。”

这特制展柜的开启程序也颇为复杂,需要数人同时操作,输入密码,解除多重锁定。随着轻微的机括声,玻璃罩缓缓向上升起。

一股更为浓郁的、属于古老物件的气息散发出来。

徐福上前一步,站在玉衣旁。他并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微微俯身,鼻翼似乎轻轻翕动了一下,像是在嗅辨什么。

这个动作让几位现代专家都有些不解,但没人敢出声打扰。

苏晴注意到,徐福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仿佛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回到了那金戈铁马、方术盛行的年代。

他又站首身体,目光落在李专家指出的那几处金丝发暗的地方。

他伸出手,戴着苏晴不知何时递过来的白色手套,极其轻柔地用指尖捻起一小段“纹题”金丝的边缘。

他的动作很慢,很轻,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感,仿佛不是在检查文物,而是在抚摸一件有生命的活物。

“这金丝……”徐福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沉吟,“成色确有不同。”


    (http://kkxsz.com/book/bfij0a-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