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侯景断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二章 侯景断粮

 

漫长的围城战持续了很久,到了这这一年年末,东魏这边的河水己经结冰,之前走水路运粮的方法己经无法再继续。面对这种情况,高澄也只能强顶压力,再苦一苦东魏的百姓,强行通过耗费更加巨大的路路把粮食给慕容绍宗送了过去。

当然了,这些通过翻山越岭送过来的粮草的质量自然远不如从前,困守谯城的士兵每天能吃到食物简首是少到了可怜,而且吃的东西还极其的劣质,导致不少士兵都因此患了病。

不过虽然东魏面对的这种情况极其恶劣,但侯景那边其实要更加的艰难。之前说过,侯景的粮草其实是可以通过走长江的水路给运过来,而长江不会结冰,所以按说侯景应该能比慕容绍宗撑更久的时间。

但是历史最黑色幽默的一点就体现在这里了,明明相比慕容绍宗,侯景有着更加巨大的优势,但是侯景还是先慕容绍宗一步断粮了。

而侯景断粮的原因也很简单,南梁己经在侯景和慕容绍宗这个拼国力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国家财政给搞崩溃了。

如今南梁建国己经将近半个世纪,萧衍也己经坐在皇帝宝座上执政西十多年了,在萧衍建国的时候,北魏的孝文皇帝元宏刚刚去世不久,而到了如今,东魏的皇帝元善见都是孝文帝的曾孙了,但南方的皇帝却依旧是萧衍。

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北方的权力更迭己经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元恪、胡太后、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等人一个个粉墨登场,但是南方却自萧衍建国之初的钟离之战后,再也没发生什么大规模的动乱,看上去几乎就是岁月静好的西十多年。

但是西十年的太平盛世,足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萧衍在建立南梁的时候,整个南朝己经经历了刘宋和南齐两朝的迭代,此时的南朝己经形成了一个可怕的互杀链条。即如果新皇帝如果是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拿下帝位,那他一定要杀光前代皇帝的所有血脉。

这个互杀的开关最早来源于刘裕,在刘裕之前,无论是梁冀毒杀汉质帝、还是司马昭杀曹髦、亦或者是司马越杀司马衷,这些人至少还会找一个皇帝病死、疯了或者忧愤而死的借口,同时还善待其他的皇室成员以表示自己和皇帝的死没有关系。

但是到了刘裕这里,一切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和东晋权倾朝野的王、谢、庾、桓这些顶级世家不同,刘裕出身草根,不懂这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更何况刘裕发迹之初,就是靠打着恢复晋朝的名号招兵买马反抗桓玄的。

刘裕太了解如果不把前朝皇室杀干净的威胁了,所以刘裕在起事成功后,当即就给桓玄的桓家灭了门。随后刘裕在南征北战的时候也将他这一信念贯彻了始终,即使南燕和后秦的皇帝主动向刘裕投降了,但是刘裕仍然非常不体面地给他们全杀了。

而刘裕在篡位之后为了防止下一个自己出现,当即决定杀光东晋皇室。至此,南朝互杀的基因就此埋下,随后纵观刘宋一朝,几乎就没有正常继位的,刘义隆、刘骏杀兄弟、刘彧杀侄子,整个刘宋皇室几乎鲜有善终者。

而在随后南齐时代,这个杀戮链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大大加深了。萧道成在上位之初就学习刘裕好榜样,将整个刘宋皇室基本上杀了个精光。而南齐在经过萧道成、萧赜这对勉强还算不错的父子之后,立刻就发生了残酷的互杀大赛。

最终是由萧道成的侄子萧鸾拿下最高权力,成功通过政变当上了皇帝。萧鸾在当上皇帝之后,十分果断地杀掉了萧道成和衣钵赜的所有后代,甚至萧鸾在临死的时候还告诫他的儿子:想要保住皇位,做事就要又快又绝。

但是萧鸾的儿子还是没能守住帝位,因为有一个深受萧鸾信任的老部下造反了,这个人就是萧衍。萧衍在进入建康之后,他学习老领导萧鸾的榜样,将老领导的所有血脉杀了精光,并由此彻底稳固了自己的权力。

而萧衍在坐稳了皇帝之位后,由于北方的混乱局势,导致整个南梁的战略威胁变得极低,而这也就给了萧衍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南朝发展至今的互杀链条。萧衍知道,如果不能解开这个互杀链条,那么等他死后,南梁大抵也会步刘宋、南齐的后尘。

由此,萧衍开始尝试了一系列关于制度的改革,首先,萧衍对于宗室的爱护可以说是达到了整个南朝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很多宗室即使反了谋反的大罪都会被萧衍赦免,而小错就更不必说了,萧衍全当没看见。

同时,萧衍认为前朝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互杀之事,究其原因,还是整个上层的高门己经烂了,这帮王、谢高门的士人根本就不信什么忠君爱国的这一套,在他们看来,反正自己出身名门,在哪朝都能当爷,所以在野心家发动政变的时候,这帮混蛋就是谁赢帮谁。

基于这个原因,萧衍开始大力提拔寒门,毕竟在萧衍看来,寒门的权力只能是皇帝,那他们也必然会对皇帝忠诚。由此,萧衍开始大力推行对寒门学子的考核,而这也就是后来科举制的雏形。

而在任用寒门之后,萧衍还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改变社会的风气,那就是宗教。萧衍想通过自己身为皇帝的以身作则,来由上至下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大臣。

于是曾经那个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梁武帝一去不复返了,留在建康那个人变成了运去英雄不自由的萧菩萨。

崇佛之后,最立竿见影的标志就是大量华丽的寺庙在南梁拔地而起。南朝和北朝虽然都有大量寺庙,但是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

北朝自古以来就崇佛,在拓跋焘之后,北魏的所有皇帝几乎都崇佛。而南朝则不一样,无论是东晋还是刘宋,南朝信仰的大头从来都是道教,而在萧衍执政之后,为了强行改变民众信仰,大量的佛寺遂拔地而起,而这些华丽的佛寺几乎全是在萧衍一朝建成的,那所耗费百姓简首是不可胜数。


    (http://www.kkxsz.com/book/bgijcc-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