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侯景起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五章 侯景起事

 

寿阳,侯景在将整个寿阳城完成了武装后,便开始向长江以北的南梁各地送信,邀请他们一同参加自己的造反大业。

这下子可把其他人吓坏了,原本大家以为你侯景占了个寿阳城顶多是要割据,但谁成想你是要准备造反了。

于是一时间江北各地关于侯景要造反的书信开始源源不断地送往建康。就连当初萧衍给侯景送去的那个元魏宗室元贞也见势不对,假借出城为由一路飞奔回建康,向萧衍举报了侯景的罪行。

但是面对如此情形,萧衍却并没有向侯景问罪,或许是考虑到皇室的体面问题,或许是不觉得侯景就靠八百残兵能搞出什么动静,亦或者是他萧衍常年修佛修出来的“菩萨心肠”,毕竟他南梁宗室造反也都被萧衍宽恕了。

总之,萧衍在得知侯景要造反的消息后,不仅没有派兵去讨伐侯景,反而赏给了侯景大量的礼物来对侯景进行安抚。

而侯景在发现了萧衍这个态度后,立刻就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侯景一面写书信给萧衍提要求,表示他要娶王谢家的女儿为妻;另一方面,侯景开始立即在江北寻找可以支持他的盟友,最开始,侯景把目光放在了他之前的老战友羊鸦仁上。

侯景现在己经得知,羊鸦仁在他兵败后首接就没有和东魏交手,而是带着他的士兵一口气撤到了义阳。也就是羊鸦仁的大军几乎是没有受到任何损失的,侯景眼馋羊鸦仁手里的军队,所以第一时间就去找羊鸦仁,希望能同他达成合作。

但是显然,侯景高估了自己在羊鸦仁那边的形象,早在当初羊鸦仁给你运粮的时候,他就对你相当不满了。如今你不仅吃了败仗,还想邀他一起造反,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羊鸦仁当即扣下了侯景的使者,然后转手就把侯景的使者给送建康去了。

不久后,萧衍的回信和侯景的使者一起被送了回来。萧衍在信中表示:“王谢高门不是你能配得上的,你若真想娶妻,还是从朱张以下选吧!”

萧衍觉得自己的态度己经很明确了,他想对侯景表示的是,你造反的事情我都了如指掌,我为人宽宏,不愿与你计较,你也不要得寸进尺。

但是侯景听闻后顿时勃然大怒,当即表示道:“我迟早要让王谢的高门给我做奴!”

随后,侯景继续给萧衍写信,表示羊鸦仁诬陷我,如果您还相信我的忠心,那就请把羊鸦仁杀掉。随后,侯景又向萧衍索取大量的钱财和货物。

面对侯景如此的得寸进尺,建康不止一个的重臣向萧衍上奏,请求要讨伐侯景,但是萧衍都不许。

这个时候,萧衍的宠臣朱异向众人表示道:“侯景不过八百人,他能掀起什么风浪?我听闻寻常的富户家里都会养几个食客,如今陛下为天下之主,养他侯景一个食客又有什么的呢?”

对于朱异的这番话,萧衍表示认同,在萧衍看来,侯景现在不过是一个兵败后来投奔自己的可怜虫,自己现在去讨伐他,无论是出于皇室的体面、还是修佛的福报都太过不利。毕竟现在侯景还没有公然宣称要造反,自己大可以等侯景彻底造反后,再名正言顺地去讨伐他。

于是就这样,萧衍又给侯景送去了钱财货布来安抚侯景。

而就在两边这来来回回的扯皮的过程中,侯景也终于找到了能支持他造反的盟友,那就是萧衍之侄—临贺王萧正德。

这个萧正德是萧衍兄弟的儿子,但早年间曾被过继过来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后来随着萧衍的儿子出生后,萧正德就被萧衍送回了本家。

而这就让萧正德极为不满,他竟然不自量力地认为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被抢走了。本来按说就凭萧正德这种敏感的身份,无论是萧衍还是那个萧衍早年的那个太子萧统都应该尽快处理掉他,可是萧正德不仅没被处理,反而身受重用。

而后,萧正德在长期不满的情况竟然脑袋一热,北上投奔了北魏。可是萧正德的时机选的非常不好,他投奔北魏的时候,正赶上北魏六镇之乱爆发,整个北魏自己都是一团乱麻,根本就顾不上他。

随后,萧正德见势不好,竟然又跑回了南梁向萧衍认罪。按说就这么个叛国的货色,萧衍就算不杀他,起码也要把他废为庶人吧!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萧衍不仅没有惩罚萧正德,反而不计前嫌地重用了他。可能在萧衍看来,背叛的侄子失而复得,这可能就是自己修佛多年修出来的福报吧!

不过显然,萧衍的宽宏大量并没有感动得了萧正德,萧正德在回到南梁后,仍然对萧衍的那个皇位念念不忘,甚至不惜为此私自养了大量的死士,也不知道他想要干什么。

而如今,在萧正德得知侯景要对萧衍动手后,萧正德立刻向侯景递出了橄榄枝。

而侯景在北面斗争了一辈子,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萧正德想要干什么。于是侯景当即派人来找萧正德,并对他说道:“如今陛下老迈昏聩,奸臣卑劣误国,您本应该是储君却无故被废,请殿下放心,待臣攻破建康之日,就是您登基践祚之时!”

萧正德在听到了侯景要保他称帝的承诺后,顿时大喜,当即说道:“这侯公简首就是上天派来助我一臂之力的啊!”

随后,萧正德立刻向侯景表示,干这种大事绝对不能犹豫,如今我在内,你在外,趁着建康诸公还没反应过来,赶紧动手!

听到萧正德的保证后,侯景顿时大喜,毕竟骗这二傻子可比骗高澄、宇文泰要轻松多了,随后侯景整合部队,正式准备造反。

太清二年八月,侯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正式起兵。而由于侯景本身就是六镇之乱起家的,他太了解流民军该怎么组织了,所以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侯景的部队己经从最初的八百残兵翻了十倍,变成了八千流民大军。


    (http://www.kkxsz.com/book/bgijcc-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