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变天(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八章 变天(四)

 

“驾!驾!”

随着远处传来的震耳欲聋的马蹄声,邺城的老百姓纷纷吓得躲进了家中,紧闭了大门。邺城的百姓虽然都是见过世面的,但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今天这么多的兵马,所以每个人都意识到,邺城要出大事了。

此时,在邺城道路狂奔的骑兵足足有千人规模,而身后跟随着的全副武装步兵也有六七千人,可以说整个邺城的军事力量都在此处了,而此时带队的正是京畿大都督高洋。

高洋在城东双城朝着城北一路狂奔,麾下的士兵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自然不敢向高洋发问,只能跟着高洋玩命狂飙。

城北东柏堂,兰京和同伙们在杀死了高澄后,想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溜出去。

兰京知道,自己是高澄的厨子,那些守门的侍卫也都认识自己,只要自己像往常一样端着盘子光明正大地走出去应该就行了。

“不要紧张。”兰京嘱咐了身边的同伙一句,随后跟着同伙一起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想要溜出去。

但兰京等人刚离开东柏堂后,他们就发现情况不对劲了。外面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的士兵,而且为首的那个人兰京认识,他正是高澄的二弟高洋。

“不应该啊!”兰京此时的头脑极为混乱,按他看来,高洋虽然贵为京畿大都督,但是他现在应该在城东,为什么会出现在城北啊?

不过高洋倒是和他没什么好说的,只见高洋用手一指,说道:“杀了他们!”

兰京还想再辩解几句,但是高洋压根就不想再给他说话的机会,只见一群鲜卑士兵一拥而上,首接将兰京和他的同伙砍成了一堆碎肉。

随后,高洋迅速控制了现场,然后隐瞒了高澄的死讯。此时,由于高洋之前的调兵遣将动静实在太大,不少邺城的大臣都派人过来询问情况。

而高洋对此则十分冷静地放出话来:“一个奴隶造反了,大将军受了点儿小伤,没有什么大事。”

不过就高洋这个调兵遣将的规模,怎么看也不是受了点儿小伤的程度。而且高澄毕竟是东魏的最高统治者,想要隐瞒他的死讯,那自然是不太可能的。

于是不久之后高澄己死的消息就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皇帝元善见的耳朵里。

“天意啊!高澄这个不忠不孝的王八蛋终于遭天谴了!”元善见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激动地跳了起来。

在他看来,高澄一死,随着高家群龙无首,那自己的皇权不就可以收回来了?果然上天还是站在他这边的,于是元善见赶紧去派自己的贴身太监去找一些为数不多还没有被高澄弄死的保皇派,想要以此来重振皇权。

但是元善见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派出的太监再也没有回来。

而高洋在初步稳定了局势之后,马上就进宫去拜见了元善见。

高洋这次进宫的排场非常大,一口气带了八千全副武装的甲士入宫,甚至光是跟着高洋登上台阶拜见皇帝的就有二百多持刀的士兵。

元善见一看这场景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而在被高洋下马威似的拜见了一番后,元善见再度被软禁了起来。

随后,高洋开始召集大臣,而且为了讨好邺城的勋贵,高洋把大量之前高澄给搞下去的勋贵官复原职,诸如司马子如之类的大臣立刻重新回来掌握大权。而像孙腾这种己经去世了的,高洋则下令要大办其身后事,并且要重用其子孙后人。

高洋这么一搞,原本对高洋还颇为怀疑的邺城勋贵们一个个地都纷纷倒向高洋。至此,高洋彻底掌握了邺城的军政大权。

但是到这儿还不够,因为东魏除了邺城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都城,那就是晋阳。东魏的兵马之类的核心战备力量都在晋阳,所以高洋在拿下邺城后的第一时间就是要去晋阳接手军队。

但是高洋在去晋阳前还要办一件事,那就是让他那几个兄弟全都去前线打仗去。高洋深知留守邺城的好处,如今国家动荡,高洋决不能允许自己这几个有能力的兄弟继续留在邺城。

像什么老西高浚、老五高淹、老六高浟、老八高涣通通都被高洋安排去了前线,只不过这些人都没有作战经验,所以高洋也并没有把他们安排到什么特别危险的地方,只是让他们去军中待一阵。

而向老七高演,这是娄昭君亲自给他写信,要他给老七安排一个能弄到军功的地方。面对自己亲妈的信件,高洋虽然不满,但是他暂时也只能顺从自己的亲妈,所以高洋给高演安排到了危险性不大,但是很容易立功的青徐之地。

而像老三高泽,这是高洋的重点防范对象,由于这小子之前己经立了军功,再加上他身受高澄的重用,所以高洋决定在他稳固地位之前绝对不能让这小子回来。

于是高洋一挥手,首接叫停了高泽的修律之事,然后给高泽安排到了原来侯景的河南之地去了。高洋知道这边是东魏、西魏和南梁的三国交界之处,情况极为复杂,而且高洋得知,之前高澄攻克颖川生擒王思政的这件事己经引起了西魏国内的震动。

再加上如今南梁的乱局,西魏不可能不动心,这次搞不好宇文泰甚至会亲征,这可是高欢没能打败的对手,现在一脚把你踢到河南之地,你就和西魏的大军慢慢磕去吧!

至于剩下的兄弟,高洋本来也想让自己的九弟高淯和十弟高湛也去前线的,毕竟这俩可是娄昭君的儿子,危险性要比其他的兄弟更高一筹。

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娄昭君的激烈反对,娄昭君表示现在高淯己经患了重病,现在让他去前线就是想让他死,至于高湛,他现在年纪还太小,根本离不开自己。

面对娄昭君的激烈反对,高洋最后也只能作罢,而东魏的乱局在经过这一波动荡后,也即将走向下一个时代。


    (http://www.kkxsz.com/book/bgijcc-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