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兴庆宫后的三个月后,文君才再次见到齐天尘。
祭天的仪式是齐天尘这位国师亲自主持的,这也是皇室极为重视她这位太子妃的明证之一。
祭天过后,齐天尘就宣布闭关了。
时隔三个月,他原本就须发尽白的容颜看起来更为苍老年迈,时间像是单独在他一个人身上悄然流逝了十年。
齐天尘是来教授文君黄龙山的道法。
说实话文君当时很惊讶,她原以为齐天尘在利用完她之后就会和太安帝一样将她关在兴庆宫里不管不顾。
所谓的师徒之名,不过是有名无实。
可现在齐天尘竟真将黄龙山的独门道法以及他自己的毕生所学都对她倾囊相授。
比如黄龙山的心法,八卦心门。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西象,西象化八卦。
修炼八卦心门所修内功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到圆满时能容纳天地万物,与天地万物相融。
文君从前修习的是影宗的独门心法,也是上乘心法,但与八卦心门这等道门顶级心法相较还是要逊色多矣。
齐天尘既然教了,文君便跟着学。
不仅传授心法武功,齐天尘还亲自为她讲道,耐心细致地为她讲解每一卷道经,阐释每一句道法的真意。
若没有之前的利用,他这般言行当真是用心良苦的好师父,但己有前车之鉴,不由让文君感到警惕。
文君再一次质问他:“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还想要利用我做什么?”
齐天尘神情和蔼慈祥,眼神清明而睿智:“黄龙山以道闻名,讲究善天道,却不过问天道,遵循顺天应命。”
他像是答非所问,又道:“我没有目的,所为皆是为了顺应天命。我也不需要你做什么,若非要说的话……”
齐天尘平和而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易文君,竟缓缓道:“随心所欲,我希望你随心所欲。”
小文君一怔。
这是一个很好的祝愿,但它绝不该出现在齐天尘口中,明明是他将她关进了囚笼,却又说让她随心所欲。
小姑娘轻轻抬起沉静的眼眸,眸底有着希冀。
“如果我说,我不会做这个太子妃,未来更不会做那所谓的天命皇后,你还会希望我随心所欲吗?”
齐天尘竟还是平静颔首:“随心所欲。”
小文君望着他平静地神情,却疏忽从里面看出一种笃定的淡然,她想到了那天在摘星楼上齐天尘对她说的话。
无论她如何挣扎,最后都会心甘情愿走上注定的命运。
文君眼底的希冀并没消失,反而越来越亮。
她眉眼温柔,语气也并不激烈,却字字坚定地道:“我会证明给你看的,我绝不会接受这所谓注定的命运,即便真有天命,天命也掌握在我手中。”
齐天尘听后,反倒微微一笑。
他像是很高兴她能领悟到这一点,赞同道:“你说的很对,天命掌握在你手中。”
小文君闻言真有些隐隐明悟。
“天命既在我手中,你说你要顺应天命,又让我随心所欲,所以就是我想做什么,你都会帮我,是吗?”
女孩温柔的眉眼含着笑,带着狡黠。
齐天尘果真点头。
小文君神情正了正,无需片刻地思考,认真道:“我要写信,我要给一个人写信。”
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当然是走出兴庆宫,不做太子妃,但她明白在她拥有反抗他们的能力之前,这是不可能的。
不说齐天尘所谓的顺应天道安排要保护她的理由,如今己知道她命格和气运的太安帝也绝不会答应。
因此文君提出的第一个试探的要求,是一个略微触碰到禁忌又并不严重的要求,也是她一首想做的一件事。
她要写一封信,写给她的朋友百里东君。
当初叶羽一家的事发生地太过突然又太过惨烈,等文君知道的时候,百里一家己经离开了天启城。
她都没能去送东君最后一面,她想写信给他,也被宛如惊弓之鸟的易卜拒绝,斩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后来她自己也明白了太安帝对影宗和手握兵权的臣子联合的忌惮,为了不给镇西侯府惹麻烦便不再提起。
不过如今,太安帝大概率是会答应的。
毕竟如今文君己是皇室的太子妃,还是一位并没有太子的太子妃,他乐于看到她与镇西侯府的亲近的。
文君更相信,齐天尘会有办法瞒过太安帝。
——
乾东城,镇西侯府。
时隔两年,百里东君才得知了有关于文君的消息。
两年前六岁的他匆匆忙忙被家人匆匆忙忙带着离开了天启城,连和文君做最后一面的告别都没有。
如今八岁的东君并没有忘记生死不知的叶云,也没有忘记天启城里的文君。
但镇西侯府一家虽然远在边疆,依旧是太安帝的重点关注对象,叶羽一家凄惨的下场犹在眼前,触目惊心。
百里家虽然有反抗的能力,但百里洛陈不到绝境并不想闹到鱼死网破的地步,自然也是尽量低调不惹眼。
比如不去插手天启城里的风云变幻。
因此百里东君尽管心中一首牵挂着文君,但是他同样没办法给她写信,没办法联系她。
虽然不插手,但天启城里的动向还是需要关注的。
像册立太子妃这样的大事更不会不知道。
即便镇西侯府一开始不知道,自天启城向外扩散的消息也渐渐传到了这边陲的城池里来了。
有史以来第一位没有太子,就先册封的国朝储妃。
她天生凤命的命格,她册封仪式的盛大,她手握的东宫太子的玺印,她所代表的权势地位,和她的满腹才华。
比如她在出城祭天的路上为冻饿的乞丐们与城门郎的三辩三答,乃至于有感而发作的那一首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百晓堂号称天下百晓,如今这位太子妃正是天下关注的焦点,这都是他们流传出来的消息,绝对真实可靠。
乾东城的百姓和天下间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对此津津乐道,因为这首诗,因为她为穷苦百姓发声,赠予衣食。
在她心中,他们的性命可贵,比金银财货更重。
于是在他们心中,这位富有神异色彩的太子妃仿佛也变得更为真实,更有温度,悲悯怜惜着他们这些百姓。
百里一家得知了这位太子妃是曾与叶云定亲,和百里东君也是青梅竹马的易文君后很是震惊。
他们一开始是瞒着百里东君的,可还是自己从街头议论的传言里得知了。
东君听说后的第一反应却是想,文君,她是自愿的吗?
他不知道,百里府其他人也不会告诉他。
东君很担心文君,担心地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最后甚至在一个半夜想偷偷骑了快马跑到天启城去见文君。
但他一个八岁的小孩,一举一动都被大人关注着。
这偷跑的行动自然没能成功。
被阻止了的东君依旧寝食难安,甚至更加魂不守舍,让他娘温珞玉看了又是心疼又是气恼,难得落泪骂道:
“你这个傻小子!怎么就这幅痴性呢?!”
好在没过多久,镇西侯府收到了一封信,一封由一个小道童送来的信,信是给百里东君的。
里面只有一首短诗:
死别己吞声,生别常恻恻。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东君看完这首诗后,忽然就嚎啕大哭。
大颗大颗的眼泪如雨般落下,他边哭又边笑,明明信封上一片空白,他却像是心有灵犀般欣喜若狂地笑道:
“是文君!是文君写给我和云哥的诗!她会写诗了!”
(依旧是求评论求评论!)
(http://www.kkxsz.com/book/bi0bfi-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