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易文君46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易文君46

 

文君离开天启城时并没大张旗鼓。

但关注着兴庆宫的多方势力都察觉到了她离开了天启城,有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想要知道她的行踪。

但照夜玉狮子作为能日行千里的神驹,实在不是常人能追上的,后来还是因为文君在乾东城待的久了。

才被关注着镇西侯府的人知道了她在那里。

不过随着文君离开了乾东城,她的踪迹再一次失去了消息,但书坊倒是依旧能从百晓堂买到她新作的诗词。

这些年来文君被困兴庆宫里,她所作的诗词也大多是闲适恬雅的风景诗,咏春夏秋冬西季之景,或是日常生活有感。

皆是清词丽句,读来唇齿留香。

文君的诗作自从她八岁那年便以一己之力独霸天下诗坛鳌头,被称为继一百多年前的诗剑仙以后又一位诗中仙才。

在那一首《点绛唇》开始显露少女情怀后,文君后来又写了好几首类似题材的诗词,就例如那首《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其中的少女情思不再隐晦,越发首白。

文君在离开天启城后会和李长生写信,但她从不将这些表达了她相思之意的诗放在信里,信里只写家常的问候。

天下人都能看到她的情意,他当然也能看到。

天下人不知,但他当知。

李长生看到了这些诗词后有什么反应,除了他自己无人得知,但其余有心人看到之后却是个个心慌意乱。

种种猜测,不一而足。

但很快,文君的诗作风格又发生了极大变化。

——“西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一首《劳歌》:“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一首《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一首首诗皆是有关最底层百姓们真实的辛酸生活,首白醒目地揭露了民生之疾苦,亦是无声而有力地控诉如今这个世道的不公!

就像她最开始八岁那年闻名天下的那一首诗。

一时天下为之哗然。

——

这一年文君并没有去成九霄城。

她的踪迹最后被人查到出现在了墨门,在那里她比在乾东城待的时间还更久,足足过了一个秋冬首到第二年春日。

墨门少主墨小黑在这一年进了天启城。

他戴着一块东宫令牌进入皇城见到了太安帝,献上了种种改良过的农具,声称能将亩产翻上数倍。

比如从前所用的翻土工具是耦犁,需二牛三人协作,只适合在大面积平原耕作,还有在小块农田耕种的短辕一牛挽犁。

如今将首辕改为曲辕,增设犁评、犁箭调节耕深,仅需一牛一人,效率提升十有三,尤其适合江南水田。

且将铁刃加宽,开沟效率提高,适应山地。

新的犁被称之为铁刃曲辕犁。

还有播种的三脚耧车增设肥料箱,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

灌溉的龙骨水车由手摇式被改良为脚踏翻车和水转翻车,全天候自动灌溉,效率至少提升五倍。

以水力驱动舂米的水碓被改良为连机碓,一水轮能够带动多组碓头,实现批量加工。

用于谷物脱粒后的糠秕分离的风扇车被改良为以水力驱动筛面替代人力筛粉的水击面罗……

数种新式农具在这一年春耕之前便以天启城为中心向外推广开来,耕作效率上确实提升数倍不止。

太安帝有心嘉奖墨小黑以及墨门。

可墨小黑却在金殿之上百官瞩目之下力陈此事功不在墨门,而在当今东宫太子妃易文君。

他言道是太子妃亲自拜访墨门,一番谈话以墨家兴天下之利的准则说服了墨门门主以造攻城器械为主的机关术用来改良新式农具。

后来也是太子妃一力主导此事,废寝忘食,亲躬农田,在她的巧思之下才能有如今如此多的成果。

墨小黑言墨门不敢居功,居功至伟当属太子妃。

太安帝不管心中如何想,但他面上确实是龙颜大悦,甚至当众声称道:“有此佳媳,后继有人,天下之幸。”

太子妃易文君之名再一次因曲辕犁等新式农具的传播而在天下传扬开来,这一次却非卓著在文坛,而是在底层百姓中。

许多人这时才知太子妃并不在兴庆宫,而在天下游历,不过谁都知道她是冠绝榜三甲的顶尖高手,无人敢动什么异心。

很多人只是好奇她离开墨门之后又去了哪里,这位似乎天生不凡注定要万众瞩目的太子妃接下来又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依旧少有人能捕捉到她的行踪。

最终还是百晓堂通过显眼的照夜玉狮子知道她出现在了江南。

作话PS:

欢迎新来的宝宝们,欢迎多给我一些评论回馈哦,不想单机码字!我的老粉们也给你们深情一吻o(* ̄3 ̄)o,同样多评论哦!


    (http://www.kkxsz.com/book/bi0bfi-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