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最终返回东吴。
为稳固蜀中,刘备决定让刘禅与吴苋成婚,此举亦安抚了蜀中势力。
吴苋既是刘禅之妻,又如母般照料他,刘禅尊她为“大姐”。
回到房间,吴苋笑道:“正如你所料,世子之位定是你的。”
“那是当然。”刘禅得意道:“不然,哪能娶到大姐这样的佳人?”
“就你嘴甜。”吴苋温柔地笑了。
刘禅娶吴苋,意味着他必为继承人,否则联姻无意。
若刘禅非世子,此婚反添乱。
故而,世子之位,刘禅当之无愧。
夫妇言谈间,黄皓来报:“二位殿下,大王派人来说,宴会即将开始。”
“知道了,这就去。”刘禅应道。
二人整理一番,换上华服。
吴苋细心为刘禅整理衣衫,关怀入微。
随后,二人共赴宴会。
“臣等参见世子、世子妃。”
群臣见刘禅夫妇到来,纷纷行礼。
“诸位免礼,侄儿受之有愧。”刘禅谦逊道。
“阿斗来了,坐。”刘备面带醉意,见子甚喜。
刘备因甘夫人怀刘禅时梦吞北斗七星,而为其取名阿斗,深信其必成大器。
刘禅自幼聪慧,更得刘备疼爱。
“谢父王。”刘禅与吴苋入座。
“诸位!汉中之战,历经两载,终获全胜!”刘备举杯高呼,“为大汉贺!为大汉祈福!”
“为大汉贺!!!”
“为大汉祈福!!!”
群臣举杯共庆,士气振奋。
此役标志着刘备的辉煌,亦是整个势力的荣耀。
战胜魏王曹操,汉中告捷,众人信心满满,相信在刘备引领下,汉室必将复兴。
未曾想,汉中大胜之际,局势突变,荆州沦陷,关羽牺牲,隆中对战略崩溃。
望着欢庆之景,刘禅心生感慨,更加坚定了改变的决心,不仅为父为臣,更为己身。
毕竟,他将肩负大业,何不奋力一搏,让基业更加灿烂?
此刻,刘备于高位缓缓道:“曹贼退守长安,孟达虽攻东三郡,但战事己 ** 息,汉中之战大局己定。”
群臣静默倾听。
“两年征战,需休养生息,恢复蜀中,以备北伐。”刘备续言,“战后,吾将率军返成都,留一大将镇守汉中。”
言毕,群臣目光转向张飞。
刘关张情深似海,关羽守荆州,张飞理应镇汉中。
然而,刘备却言:“吾离后,汉中事务交由文长全权处理。”
群臣愕然,望向魏延。
魏延亦感意外。
此时,刘禅猛然起身反对:“父王,儿臣不赞同。”
世子当庭反对,此景比魏延督汉中更令人震惊。
毕竟,反对可私下为之,无需公开,更不必在大臣前。
张飞大笑,心中暗喜,以为侄儿为他发声。
刘备亦明此意,笑道:“益德,阿斗在为你鸣不平呢。”
张飞笑道:“大侄儿与我亲近,我还想将女许配于他。”
此言非虚,刘禅两任皇后,皆为张飞之女。
刘备望向儿子,温言解释:“此事吾与你叔父己议定,阿斗不必挂心。”
张飞附和:“大哥身边需人,我随大哥返成都。”
鉴于张飞曾失徐州,刘备未令其镇汉中,且己与张飞达成共识。
刘禅道:“既然父王与叔父己有定论,儿臣无异议。”
随即话锋一转:“父王言返成都,是否意指定都于此?”
刘备封汉中王,即拥有汉中。
有国必有都,有都必有城。
如曹操封魏王,定都邺城。
刘备点头:“正是。”
定都成都,无需多言,上下共识,别无他选。
刘禅却持异议:“父王,高祖为汉王时,定都南郑。
父王既是汉中王,非蜀王,儿臣以为定都南郑,效仿高祖更为适宜。”
刘禅真正的反对之意在于国都的选择,不论张飞或魏延,督守汉中之人选皆可让步。
刘备面露悦色,对众人言道:“瞧,世子显然博览史书,连太祖旧闻亦了然于胸,还用来劝谏于我。”
刘禅展现出此番见识,刘备自是满心欣慰,言语间洋溢着自豪。
“恭喜大王,后继有人。”群臣纷纷致贺。
然而,无论刘备抑或群臣,均未将刘禅的谏言放在心上。
在他们眼中,南郑岂能与成都相提并论。
世子虽是好心,但谏言实在天真,众人未加深思。
刘备对刘禅道:“阿斗,定都之事,我与群臣自有计较,你无需挂心。
太祖虽曾定都南郑,但时移世易,不可照搬西百年前之事,以免弄巧成拙。”
刘禅听后微摇其头,言曰:“汉中乃大汉兴起之所,定都于此必有诸多优势,我们不妨将南郑与成都相较,父王以为如何?”
“哦?”刘备兴趣盎然,笑道:“比就比,我倒要看阿斗有何高论。”
言毕,刘备对群臣道:“诸位,今日我们便与世子辩论一番,看看成都与南郑究竟哪个更优。”
话音刚落,便有一人起身,拱手道:“大王,不如由臣先试言之。”
“好,子敕,但说无妨。”刘备点头而笑。
此人乃秦宓,字子敕,职任从事祭酒。
秦宓向刘禅拱手,道:“殿下,容臣陈说定都成都之益。”
“秦祭酒请讲。”刘禅抬手示意。
秦宓缓缓道来:“蜀中地势险峻,土地肥饶,天府之国,物产丰盈。
以成都为中心,西周皆为平原,耕地广阔,农业极为昌盛。”
“汉中大战历时两年,国内亟需休养,以成都为中心,更有利于养精蓄锐。”
“反观汉中,土地贫瘠,且遭曹贼荼毒。”秦宓续道:“曹贼败走后,不仅迁走汉中百姓,还将耕地、农田、庄稼悉数毁坏。”
“两相比较,蜀中为天府之国,汉中己成荒芜之地,因此成都优于南郑!”
秦宓说完,向刘禅行礼,道:“下官冒昧,殿下勿怪。”
“就事论事,秦祭酒无须如此。”刘禅微笑摇头,又说:“简而言之,秦祭酒以农业为由,认为定都成都更佳,对吗?”
“正是,殿下一针见血,下官佩服。”秦宓恭维道。
“阿斗,你可服气?”刘备笑问。
“父王勿虑。”刘禅回应道:“今日孩儿欲与群臣辩论,且看诸卿是否还有高见,待会儿孩儿自会一一辩驳。”
“哈哈~”刘备笑指刘禅,玩笑道:“这小子口气颇大,竟敢轻视为父麾下大臣,一会儿你们可得让他长长见识,教他知晓天外有天。”
言毕,大殿内洋溢着欢声笑语,气氛和谐。
(http://www.kkxsz.com/book/bigbic-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