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寺前对峙将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章 寺前对峙将临

 

无想寺僧众刚刚立定,府尹轿马已然到来。一苇禅师赶忙趋步上前,毕恭毕敬地跟在轿后,双掌合十,口中默默暗诵六字真言。府尹郭雍回脸瞧见,轻轻用手弹了弹轿箱,捕头刘丹立刻高声喊道:“落轿!” 轿夫顺势放下轿杆,撩开轿帘,郭雍躬身缓缓走出。一苇禅师急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给大人请安,出家人一苇,率无想寺僧众八十四人在此有礼了。” 言罢,便作势要行跪拜之礼。郭大人目光随意一瞥,伸手虚扶,说道:“大和尚免礼平身。” 一苇禅师顺势收住身形,道:“谢大人。”

郭雍看似和颜悦色,心中却暗自思忖:这老和尚,滑头得很,今日非得让你见识一下本官的手段,否则你怕是不知天高地厚。脸上依旧笑容可掬,说道:“大和尚一向可好?无想禅寺乃本府辖内最大的禅院丛林,自本官上任以来,总想来贵寺参拜、礼佛。怎奈俗务缠身,一直未能成行,今特来供奉,望大和尚莫要见怪。” 一苇禅师一听,原本悬着的心稍稍落下,心中暗念:“噢,原来这官员只是来烧香拜佛的。看来并无大事。” 嘴上却赶忙回应:“大人能亲临敝寺,实乃吾佛门之幸,无想寺之福,快,请大人移步禅堂落座,容小僧细细禀报。” 郭雍微微点头,道:“本官正有此意,大和尚头前带路。”

一苇禅师引领众人簇拥着郭雍前往禅堂,员外父子也夹杂在人群之中,紧紧相随。进入禅堂后,众人分宾主依次落座。一苇禅师双手递上众僧的关防度牒,郭雍只是随意看了一眼,便随手将其放置在桌边,说道:“大师,本官心中有一事不明,佛之精意究竟为何?出家人之本又当怎样?” 一苇禅师双手合十,恭敬答道:“回禀大人,佛之根本在于普渡众生,出家人之本则是慈悲为怀,正所谓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哦,是这样吗?” 郭雍脸色忽然一沉,如乌云密布,猛地拍案而起,厉声道:“一苇,你可知罪?” 一苇禅师心中猛地一凛,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小僧实在不知。” 郭雍伸出手指,指着一苇禅师,恨声道:“好你个出家之人,不见棺材不落泪!王员外父子何在?”

员外父子赶忙从人群中走出,郭雍说道:“出家人,这二人你可认得?你可知罪?” 一苇禅师抬头看见王小政,心中暗自窃喜,想着:“呵呵,看来洒家并无大碍。” 连忙回答道:“回禀大人,小僧知罪。” 郭雍心中起疑,这老和尚承认得如此爽快,其中恐怕有诈,略作停顿思索后,说道:“那你且讲讲,罪在何处?” 一苇禅师眼珠狡黠一转,说道:“罪在礼佛不够虔诚。大人容禀,小僧本在闭关修行,按说任何俗务皆应视作过眼云烟,不应理会。可今日听闻大人驾临敝寺,小僧一时激动,忍不住破了戒律前来迎接。此乃小僧之过。” 郭雍冷冷一笑,说道:“如此说来,倒是本官引得大和尚破戒违规了?你等分明是违反了佛门五大戒条,不淫、不盗、不杀、不饮酒、不诳语。这般恶僧,败坏佛门清规戒律,留之何用?楚大、刘丹何在?速将此贼秃拿下,缚于寺后浮图之上,命其思过,方丈一职暂由监院代理。” 一苇禅师顿时大惊失色,痛哭流涕,跪地叩头道:“大人,大人,贫僧知错了。”

这时,员外父子赶忙上前为一苇禅师求情。王员外满脸焦急,说道:“大人息怒,大人息怒。一苇禅师佛法高深,且年事已高,恐难以承受这般责罚。今日之事,实则因犬子而起,小民父子愿代师受过。” 无想寺众僧见状,也纷纷一同跪倒,为一苇禅师求情。郭雍本就无真心责罚之意,只是想挫挫这老和尚的锐气,如今见众人求情,正好顺势下台,说道:“秃驴,既然众僧及王员外都为你求情,本官便给个面子。你若能办得三件善事,本官便免你责罚。其一,自明日起连办十日水陆法会,颂扬佛法。其二,开仓放粥十日,接济穷苦百姓。其三,收王小政为徒,为其消灾延寿,三年后令其还俗,保全王家烟火传承。”

府尹下令后,一苇禅师前两件善事皆一一照办。唯独这第三件事,收小政为徒,让他颇感棘手。起初,一苇禅师见王小政生得眉清目秀,模样甚是精神,本想着纳入禅房,日后也能多个得力帮手。可经过几次接触,他发觉这孩子绝非普通人家子弟,其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皆错综复杂,令人咋舌。无奈府尹大人已有明示,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应下,心中暗自安慰自已,好在三年时光不算漫长,敷衍应付一番也就过去了。

按照约定,法会、放粥过后的望六之日,便是一苇禅师收徒的良辰吉日。无想禅寺内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热闹非凡。金陵府所辖各州府县乡的官员纷纷前来祝贺,天下第一大商帮江右商帮因钱老帮主身体抱恙,特派少帮主钱多多前来参加。只见这钱家少年,身形虽不高大,却面若银盆,气宇轩昂。他身着白衣素袍,手执一柄精致的象牙执扇,扇面正面是唐寅所绘的绝美仕女图,背面则是祝允明手书的楷书《金刚经》,在一众精壮男子中显得格外英气逼人。其身后还跟着一位戎装打扮的妙龄女子,此女娥眉淡扫,粉黛轻施,面若桃花,与钱家少年站在一起,宛如一对璧人。江南各大丛林寺院的当家和尚也都齐聚于此。

吉时一到,郭雍大人昂首挺胸,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大殿高台,他目光扫视全场,先向众人拱手行礼,而后朗声道:“今日,乃王小政入佛门之重要时刻,本府既为地方父母官,亦当为这佛门盛事主持公道。佛门讲究因果循环,善恶有报,今日本官便要看看,这佛门净地是否真能秉持正道。” 说罢,他转身看向一苇禅师,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大和尚,你可莫要辜负了这孩子的佛缘,亦不可轻慢了王家的托付。” 一苇禅师赶忙合十应道:“大人放心,小僧定当竭尽所能。”

王员外夫妇带着儿子缓缓步入大殿,将王小政送至一苇禅师跟前。王小政刚要行三跪九叩之礼,一苇禅师赶忙伸手拦住,说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师赐你法名,嘉胤。” 王员外随即将新购置的无想寺周边十陇土地、数十间民房的田产地契一并赠予无想禅寺。一苇禅师连忙表示,土地虽归寺院所有,但百姓仍可继续居住、耕种,只需适当缴纳些地租,以供寺内僧人生活所需即可。此语一出,百姓们顿时欢呼雀跃。

汉传佛教的僧人通常需受戒三次,依次为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唯有受了比丘戒之后,方能成为正式僧人。而小政(嘉胤)的受戒仪式却别具一格,经一苇禅师提议,江南各大丛林方丈住持一致同意,再加上各州府县乡官员的证明,三戒一次性予以解决。在众多高僧大德、官员百姓的共同见证下,剃度仪式庄严举行。一苇禅师轻轻手抚嘉胤的头顶,语重心长地说道:“出了家,便如同获得新生,往昔种种犹如昨日已死,未来种种好似今日方生。自此以后,你当改头换面,勇行大丈夫之事,不惧艰难险阻,践行佛门大义,将来若能主持佛法,宏范三界,成天上觉、为天人师,方不负这出家学道的一番苦心。” 仪式进行中,嘉胤换上崭新的袈裟,先虔诚地拜祖,再庄重地拜山,而后依次礼拜诸佛、众师,自此正式踏入佛门。王员外夫妇站在一旁,目睹此景,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夺眶而出。

依照无想寺寺规,僧人一年仅有五天长假,即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在此期间,只需做早晚课,且不得外出。规定只能在寺庙范围内赏玩山水。而除了这五天,平日里连山水都不许看,只能一心念佛、勤习武艺。嘉胤来到无想寺后,时光飞逝,转眼间便到了中元佳节。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家中的美好时光,思念家中的父母双亲与儿时玩伴。心中思念愈盛,便暗自下定决心,明日清晨定要偷偷溜回家去。这一夜,嘉胤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嘉胤便小心翼翼地起床,迅速换好俗家衣衫,又用一块头巾裹住头部,轻手轻脚地溜出了山门,朝着金陵城的方向快步走去。他一路疾行,走着走着,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响,只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呼啸而来。为首的是一位白衣白袍、手执象牙折扇的翩翩少年公子,和一位身着戎装的美丽姑娘,二人英姿飒爽。在他们身后,跟着十数匹高头大马,每匹马上都端坐着一位青衣男子,个个威风凛凛,气势不凡。


    (http://www.kkxsz.com/book/ccbbgi-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