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儿子文彭、文嘉皆承家传,尤其是长子文彭,在文家剑法的基础上又独创了一套 “昆吾刀法”。这套刀法刚猛又不失细腻,威猛之时大开大合,力能裂石;细腻之处则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他将这套刀法运用到金石之上,开创了一代先河。此后,文家的儿孙们都秉承家学,文武同修,尤其是文徵明的孙子文震孟,状元及第,位居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为文家博得了莫大的荣誉。文震孟本是文俶的叔父。
文震孟中状元后,按照惯例担任翰林院修撰,掌管修撰国史之事,后来位居礼部侍郎。他上疏纠劾魏忠贤,却被魏忠贤瞅准时机报复。魏忠贤向皇上进谗言:“文震孟把皇上比作木偶,不杀无以谢天下。” 皇上大怒,令魏忠贤传旨,廷杖文震孟 80 棍。廷杖行刑地点在紫禁城正门 —— 午门前的御街东侧。文震孟被拉到刑场上,文武官员奉命至午门外观看行刑。震孟被押入刑场,监杖太监宣旨过后,由西名锦衣校尉用绳索捆住他的手脚,再令一名校尉执水火棍猛击其左右大腿部位,每打 5 棍,就换一名校尉。80 棍下来,即便是大罗神仙,也难免皮开肉绽。好在震孟自幼继承家学,也是内外兼修之人,凭借着一口真气,80 军棍未能伤及他的筋骨。哪知廷杖完毕后,又被皇上下旨贬出京师。
文震孟独自回到姑苏后,便闭门谢客,原想着就此终老,不想魏忠贤仍不罢休,又找了个理由禀告皇上,剥夺了他的宦籍,并将所有文氏族的人贬为平民,文家因此逐渐没落。文俶也是在这时,随着夫君赵灵均隐姓埋名,从姑苏北迁到朱仙镇这个地方,为的就是避开朝廷对文氏宗属的打击。
文氏宗姓的子弟自老祖宗文徵明起就立下家规,所有子弟不论男女,都要自小习文练武,随时报效国家。文俶当然也不例外,自幼起早贪黑,勤加苦练,也练就了一身高超的功夫。尤其是她的内家功夫,练得十分扎实。一般来说,女人多以技巧性的功夫见长,比如夏侯飞燕就以弹弓功夫见长,而钱多多则是将认穴点穴的小巧功夫发挥到了极致。通常,淳厚的内家功夫男人比较容易掌握,女人练起来会比较吃力,可奇怪的是,这在文俶身上却恰恰相反。文家的刀法、剑法,她练得只能算中等水平,但她的内家功夫却是她这一辈文家子弟中最为强大的。虽还没练到飞花伤人、听音辨器的功力,但在江湖中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挡的。不过,平时她从不显山露水,只是默默地将她的画艺发挥到极致,所以这一点连岳元声也并不知晓,只是觉得此妇有些古怪,也许是恃才傲物吧。
文俶这人有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嗜赌,口袋里不能有一点钱,只要稍稍得到些银子,就会想方设法跑出门去找个赌档赌个痛快。赵灵均在世的时候,还能管着她一点,那时文俶最多也就是招几个街坊家的姑婆妇女聚在一起过过赌瘾。可灵均一走,她就如脱了缰的野马,没过多久就将家里的积蓄折腾得一干二净。即便如此,有人求她作画,她仍然不肯轻易动笔,经常过着半饥半饿的日子。文俶的赌品很好,只要是她赌输掉的银子,从来都不会赖账,一旦有钱就会立即还上,如此一来倒也落得了个好名声。今天画完画,没等校尉离开,她自己就先揣着元宝跑到赌坊去了。
再说锦衣校尉们奉骆思恭之命,挨家挨户地进行了全城搜查,搜来搜去,只剩下三处房子没有进去。这三处房子均与岳元声有关,一处是岳元声的岳府,另一处是岳庙后面的小宅院,这座宅院一般都是空着的,平常由岳庙的庙祝负责打理,如果庙里有什么重大法事,外面请来的高僧大德都会安排在此居住,顾宪成这次就被偷偷地藏在这儿。还有一处是距离岳府一箭之地的雅致园林,元声没事时,常常会在这座园林里品茶饮酒。这座园林的主人是个风姿绰约的绝色女人,据传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头牌,岳元声任兵部侍郎时,一次游玩与她结缘,成了知己,后来帮她赎了身,她便做了元声的侧室。元声的原配夫人马氏是个敦厚善良的人,她说:“大家庭里规矩多,人家姑娘不一定承受得了,不如帮她另置一府地,拨几个婆母丫鬟前去伺候,也省得她早晚叩头请安,心里不自在。她若不自在,老爷也不自在,与其这样,不如顺势而为。” 后来元声被贬朱仙镇,临行前找到女子,准备给她一些银子,让她自谋生路,女子却并不愿意,情愿随着元声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来到朱仙镇后,大人置了一处房子作为府地,女子在岳府边也置了一座小小的宅院,并依照江南园林的格局逐步建成了一所精致的府第。因为是私家花园,除岳元声外,从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踏入半步。这三处地方在朱仙镇都属于禁地,每时每刻都有人守护,没有岳大人的批准,任何人不许靠近。锦衣卫的校尉们知道岳府与指挥使有交情,不然他不会专程到岳庙去拜访岳元声,而且他们还单独在庙里不知聊了些什么。走到这三处地方的时候,有衙役过来说这是岳府、岳庙、岳园,无岳大人手谕不得进入。校尉们也都没说啥,转身走了。就这样,等他们搜遍全镇,己是第二天的午后。校尉们又累又饿,却一无所获,就有些怀疑人是不是被藏在岳家的这三处地方。
他们来到岳庙的大殿,将搜查结果报告给指挥使。骆思恭听说全城都己搜遍,唯有三处地方没有进去,而这三处均与岳元声有关,不禁皱起了眉头,回头瞥了下岳元声,说道:“岳大人,全城清查己毕,唯有…… 你看兄弟我是不是去拜望下嫂夫人呀?” 元声心想,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吗?但表面上总还要应付过去,除了顾宪成住的地方不能进,其他地方看看倒也无妨。想到这,他对骆思恭说:“洛大人,下官正有此意,想请指挥使大人去寒舍小坐,让贱内整三两只小菜,喝上两盅,也算尽个地主之谊吧,洛大人,你看怎样?” 骆思恭闻言,眉头舒展,笑道:“岳大人客气、岳大人客气了,这样不太好吧?” 说着,双目注视着对方,见岳元声没有答言,接着又讲,“岳府的家宴,在下可是垂涎己久了,这次能承蒙岳大人邀请,是兄弟我的福分,看来只有从命了。” 说完,起身先行走出门去。岳元声见他出门,拉过身边小厮,让他速去家里禀告夫人,做好准备,自己则慢吞吞地跟在骆思恭的身后。
骆思恭来到庙门口的马车前,二话不说便登了上去。元声跟在身后,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指挥使见了,让人牵了匹战马来,令他骑上头开道,自己则坐在车中,由校尉驾着缓缓跟在后面。其余的校尉见了,也都准备上马同往。骆思恭下令,除驾车校尉以外,所有人暂回客栈休整,不需跟随。再看元声骑上马后,并不着急,而是招过个衙役来,让他牵着马辔,自己坐在马上闭上眼睛,慢慢地踏着方步往前行走。短短的半里路,硬是走了快半个时辰。好不容易来到岳府门前,元声弃鞍下马,待衙役接过缰绳后,来到指挥使的车前,却听见车厢内传来鼾声。原来骆思恭累了一天一夜,坐到车里后,马车走得不紧不慢,好像摇篮一样,没用多久,指挥使的眼皮好似粘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元声见此暗自高兴,故意做出欲去车上将骆思恭推醒的样子。赶车校尉见此大吃一惊,从驭手的位子一下跳到地上,双手一伸拦在了前面,嘴里低声说:“大人且慢,指挥使大人正在安眠,任何人不得打搅。” 说着,拔刀立于车边。元声见了,嘿嘿一笑,说:“既然这样,岳某人只好先行回府恭候尊驾了。” 说着,转过身,也不去管驾车校尉刀子般的目光,走到府前,正好遇见看门的老家人岳安伸头往这里看。岳大人说:“你在这给我盯着点,大人醒来立即通报,不得有误。”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府里。
这时府里早己经得到报告,但岳府上下却没有什么大的动静,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岳老爷走进府里,见管家岳平依然端着壶香茗站在客堂的门前等着大人。见大人走近,他赶忙凑过身,将手上的茶递了过去。大人接过茶,呷了一口后,又将茶递回岳平的手中,问:“家宴准备得如何了?” 岳平答:“夫人早己安排妥了。” 大人点头,又问岳平道:“夫人现在何处?”“老爷我来了。” 随着话音,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两个丫鬟自客堂后面转了出来。元声见到女人,笑着说:“哟,说曹操曹操到呀,夫人你怎么来了?” 岳夫人说:“老爷让人传话说,京城里的亲军都尉府指挥使骆思恭大人将参加本府家宴,妾身岂能不作安排呢?” 元声点头道:“有劳夫人。” 岳夫人又道:“老爷你回来了,但怎么没见到贵客?他不来了?” 岳元声见夫人问,于是将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夫人。夫人听罢笑了,说:“我记得老爷入仕己有三十多个春秋,从没亲自带官场中的人来府中餐饮,今天突然有人传话,一会儿将有贵客临门,让妾身先行准备。妾身觉得,老爷与这锦衣卫首领素无往来,他的忽然造访一定是有蹊跷的事情发生,所以不得不防。妾觉得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不能让他捉住把柄才是。他不是要寻找什么人吗?没事,一会老爷陪着他各处走走就是,免得让人心生疑惑。如果有必要,令岳府上下一起聚在堂前,任其检阅,看是否有他要寻的人,免得遭人猜疑。” 元声听罢夫人所言,暗自点头,端过茶坐在堂前等待骆思恭的到来。
岳夫人本姓刘,是原兵部尚书刘天和的掌上明珠。刘家家学渊源,世代行善,屡获朝廷嘉奖,曾获御赐 “积善之家” 的匾额。刘天和的祖父刘仲奇从小就仁爱宽容,连蝼蚁的性命都不肯伤。新婚之夜,一名梁上君子偷偷地进了他的家。刘公惊醒,披衣起来察看,发现盗窃之人竟是他相识的人。于是他对那人讲:“你肯定是因为贫穷才至于此的。” 说罢,拿了些夫人陪嫁的金银首饰递给了对方,并对其人说:“你把这些去卖了,换成钱去干点正事,今后要改邪归正做个好人。今天发生的事情就当从没发生过,我保证不把这件事情讲出去。”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刘夫人及家中的人一首在问,那晚入室盗窃的那人到底是谁?可刘公总是说:“我答应过他,不会告诉任何人,我永远都不会食言,你们不必再问下去了。” 刘公活到快九十岁,去世的时候,有个族人前来吊孝,以头触棺痛哭失声。这人几十年来因为行善而闻名乡里,虽然平时与刘公并无太多的交往,但他表现出来的哀痛却超过了刘公身边的很多人,由此人们怀疑这人就是当年那位夜闯刘府的梁上君子。刘公的盛德绝非一件两件,以致子孙家族兴旺昌盛,刘家先后出了十西位进士,五十多位名举人,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言确实不虚。
元声的夫人就是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刘天和的千金。她自小聪慧,又受家庭影响,形成了宽厚仁德的良好性格。刘尚书特别喜欢这个千金,自小就传授她兵法及战略之术,使岳夫人对军队的调动及统领都有独到的见解。她出阁之前,经常向父亲刘尚书提出有关国家军队建设的问题并出谋划策,凭借智谋,帮助父亲分析、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她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其父总说:“可惜小女不是男儿身,不然定为国之栋梁。” 嫁入岳府后,她放下书籍、笔墨,将岳家内外事务都打理得红红火火。刘、岳两家名噪一时,在当年的京城,多少王公大臣都以能参加 “岳府家宴”,品尝一顿美味佳肴为荣幸。后因为元声得罪了魏忠贤,数次遭贬,最后随夫来到了朱仙镇。来到此地,她与元声逐步将小小的朱仙镇打造成岳家的自由王国。
(http://www.kkxsz.com/book/ccbbgi-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