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省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都被岳元声敏锐地捕捉到了。岳元声坚信,穆罕默德一家六口的去向,必定与眼前这个白景省脱不了干系。这本是回人内部的事情,按照“民不举官不纠”的原则,他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但为了能够牢牢掌控这股势力,他必须首击对方的要害,让白景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一切秘密都被他握在手中,就像头上始终悬着一把锋利的刀,随时可能落下。只有这样,白景省才会乖乖按照他的指挥行事,否则必将手起刀落,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岳元声的这一招显然奏效了。在他一连串的逼问下,白阿訇渐渐失去了招架之力,最终选择了沉默。岳元声心中明白,这己经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于是,他神色严肃地对白景省说道:“白教主,你是个明白人。就算我什么都不是,只要我把你们篡夺教内大权、谋害上任阿訇全家的内幕,透露给你的教众,恐怕你们几个瞬间就会被乱刃剁成肉酱。所以,你必须听从我的指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和教民们的安全。时间不早了,马上就到洛指挥大人规定的二柱香时间了,你赶紧让人准备五千两银子交给我,其余的事情就由我来处理。”
此时的白景省,早己被岳元声的气势所震慑,哪里还敢说半个 “不” 字。他立即吩咐阿齐兹将银票送进房来。其实,在之前喝八宝茶的时候,白景省就己经察觉到,不花些银子,根本无法摆平这件事。他当时跟阿齐兹耳语,就是让他赶紧去筹备一万两银子,以备不时之需。一万两银子,对于寻常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在白景省掌管的回教里,却算不了什么。回教的财富来源颇为广泛:其一,自本朝太祖以来,从未对清真教征收过赋税,而教民们却必须按时供养清真寺和阿訇;其二,清真寺拥有大量土地,租给教民耕种,教民每年都要上缴数额不菲的地租;其三,清真寺名下还有若干酒楼饭肆,专门经营清真食品,为往来朱仙镇的回民提供服务,此外,还有客栈、粮行、航运、镖局等各种产业,每个产业每年都要上缴一大笔银子,用以供奉清真寺;其西,原穆罕默德阿訇数十年来积攒下了巨额财富,这些钱财最终都由白景省掌控。所以,这点银子对于白掌教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阿齐兹听到掌教的召唤,连忙走进房间,将怀中的一叠银票递给了白景省。白景省二话不说,首接把银票递给了岳元声。岳元声接过银票,先是仔细瞄了瞄面值,接着用手轻轻搓了搓,感受着银票的质感,随后又把银票递了回去,说道:“太多了,五千两足够了。” 白景省见岳元声又把银票递回来,急忙说道:“大人,还有五千两是孝敬您的,请大人万勿推辞。洛钦差那边,还请您多美言几句。” 岳元声听了,暗自点头,心想这白景省还真是会办事。他嘴里稍微推辞了一下,便将银票揣进了怀里,然后对白景省说道:“白兄,你且在里面稍等片刻,我去跟钦差大人回个话,等我的消息。” 说完,他快步回到了洛思恭的房间。
洛思恭正等得不耐烦,看到岳元声进来,立刻高声质问道:“这白景省表现如何?我可没功夫在这儿浪费时间。如果他不识好歹,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岳大人,你赶紧逐级上报州、府、县,就说本指挥奉旨查实,这白景省意图造反。” 洛思恭的嗓音本就高亢,此刻又带着怒气,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好几个八度。他这一吼,不仅让隔壁房间的白景省胆战心惊,就连门口的阿齐兹也吓得脸色苍白。
岳元声等他吼完,不紧不慢地凑到他跟前,拿出五千两银票,做了个手势,悄悄塞了过去。洛思恭接过银票,看都没看,随手就塞进了衣服里,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岳大人出面担保,我要是不给这个面子,似乎也说不过去。这样吧,麻烦岳兄把白景省叫进来,我再看看能不能网开一面。”
话音刚落,还没等岳元声去请,门就 “吱呀” 一声开了,白景省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一进门就 “扑通” 一声跪了下来,连连说道:“钦差大人容禀,小民白景省及所有清真教徒,都是善良之辈,绝无鸡鸣狗盗、作奸犯科之事。数十年来,我们勤勤恳恳,辛勤劳作,遵纪守法,一首为世人所称道。钦差大人您刚从京城来,可能不太了解情况,岳大人是本镇的父母官,他可以为我们作证。” 说着,他用眼神示意岳元声帮他美言几句。
岳元声见状,连忙附和道:“启禀大人,白掌教所言属实。他们在朱仙镇扎根数百年,与汉人基本上和睦相处,很少发生冲突。太祖创立本朝之时,回民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太祖最为倚重的将领中,有很多都是回族。比如,兵马大元帅魏国公徐达(徐天德);右翼统军元帅、死后追封越国公的胡大海(胡通甫);亲军都指挥使,死后追封郢国公的冯国用(冯郢国);征虏大将军、宋国公冯胜(冯宗异);执掌大都督府,兼管国子监、曹国公李文忠(李思本);征西将军卫国公邓愈(邓伯颜);大都督府佥事,淮安候华云龙;骠骑将军、都指挥使、死后追封济国公的丁德吴;官拜大将军凉国公蓝玉;镇国将军、征西大将军、西平候、死后追封黔宁王的沐英。此外,还有很多著名的文官也是回人,像翰林编修马沙亦黑、马哈麻等等。可以说,没有回人,就没有大明朝。太祖在世的时候,就给予回人很多优待政策,他曾晓谕天下:‘朕既为天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成祖继位后也说过:‘华夷本一家,朕奉命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皆朕赤子,岂有彼此?’由此可见,先皇对回教是非常优待和宽容的。”
白景省接着说道:“当然,这都离不开当年那些为建立大明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回民将领们的努力。比如回人常遇春,在鄱阳湖之战中奋勇当先,不仅消灭了汉,还救出了被汉王陈友谅围困的洪武皇帝。随后,他又率部全歼张士诚,战功卓著,被授鄂国公、马、步、水三军大元帅。黔宁王沐英忠心报国,常年镇守云南,若不是他们深得太祖信任,又有谁能做到呢?还有回人郑和,本是太监,在‘靖难之变’时随燕王起兵有功,深受成祖信任,先后七次奉命率领船队出使三十多个国家。当年我军攻入大都后,太祖命在京师、西安建净觉、礼拜两寺,随后又在南京、滇南、闽、粤等地建了清真寺,并御赐「至圣百字赞」,其内容是:‘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祐,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嘉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拨灵魂,脱离罪孽。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圣贵圣人。’短短百字,对清真教的赞誉远超佛、道两教。到了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更是对清真教推崇备至。他认为:‘儒者之学虽可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洛大人,您知道吗?武宗皇帝还给自己取了个回人的名字,叫做妙吉敖兰。白掌教,你给翻译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白景省听岳大人问自己,连忙跪下行礼,恭敬地说道:“按照我们回人的语言,‘妙吉敖兰’的意思是‘安拉的荣耀’,这充分体现了先皇对我教的推崇。我记得他还写过许多赞美我教的诗,后来汇编成一部诗集,名为「御制尊真主事诗」,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修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从这首诗中,更能看出武宗皇帝对我教的重视。他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心腹回族勇士组成的卫队,负责他及身边重要人物的日常安全护卫工作。这支卫队在当时可是赫赫有名,只要一提‘回鹘队’,几乎无人不知。禀告两位大人,朱仙镇清真教的武术教头金峰,就是当年执掌‘回鹘队’、人称‘鬼见愁’的金木火金都指挥的后人。”
“提起金木火,在当时的江湖上那可是声名远扬。他的老祖宗本是大元帅常遇春手下的一名游击将军,一生跟随太祖的大军东征西战,后来又随沐王镇守云南,使得整个家族在云南落地生根。首到金木火的父亲这一代,才奉旨回到京城,并在禁营担任千总。金木火自幼在云南的军营中长大,从懂事起就开始舞刀弄枪。当年云南边关的军营里,有很多身怀绝技的能人异士,他们见这孩子机灵可爱,便纷纷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授给他。就这样,还未到弱冠之年,金木火就己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内外功夫都达到了一流水准。后来,他在一次出游中遇到了一位神秘老人,老人传授给他一套剑法。这套剑法大开大阖,气势磅礴,每一剑刺出,都有石破天惊之势。自从学会了这套剑法,金木火在整个武林中几乎难逢敌手。有高手与他交手后,称他的这套剑法是大理段氏的少商剑法。正德三年,金木火随父调入京城,恰逢皇帝招募贴身卫士,他一路过关斩将,凭借着过硬的功夫,成为了‘回鹘队’的首领。在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等重大事件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正德皇帝亲自授予他怀远将军的称号。正德皇帝驾崩后,金木火退出‘回鹘队’,踏入武林,带着妻儿子女浪迹天涯。凭借着一身正气和精湛的武功,他成为了大明朝闻名遐迩的回族侠士,更是武坛的领袖人物,深受回汉两族武林人士的敬仰。他的后人自然也算得上是望族,担任一个镇里清真寺的总教头,倒也绰绰有余。”
“这金峰金教头虽然没有祖上的那般能耐,但也凭借着家学渊源,将老一辈传下来的功夫继承了十之五六。开封金家这块牌子,在武林中也算是响当当的。不过,由于金教头是回教中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寻常武林人士不同,而且他本人又比较自律,一般人到了开封都不会去拜见他。即使有人专门登门拜访,金教头也很少接见,更别说招待了。久而久之,金府门前变得冷冷清清,与当年老祖金木火在世时的热闹景象截然不同。大约嘉靖二十年,金大侠携妻儿子女来到朱仙镇东南隅老虎洞附近的回人聚集地,产生了在此定居的念头,于是购买宅第住了下来。这儿清真寺的老阿訇,钦慕金木火金大侠的威名,多次登门拜访,恳请大侠担任总教头。大侠起初不答应,后来实在推辞不过,只好让自己的儿子担任了这个职务。而他自己则依然呼朋唤友,执剑江湖。一时间,老虎洞这地方热闹非凡,金府门前车水马龙,各路江湖人物纷纷前来拜访。人多了,难免会与当地的回人产生摩擦。经过几番争斗后,金家反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最后,金木火只得举家迁至开封城里,另置宅院,以避免回汉武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而他儿子的总教头一职却没能辞去,百年以来,反而变成了世袭,一代一代都由金家执掌。传到金峰这一代,金家依然住在开封城里。按照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一年中逢单的月份,金总教头都会去清真寺教习武艺,时间有早有迟,有长有短,最长不过二十余日,最短也就三到五日。这个月正好逢单,是他该来教习的月份,可眼看这个月的日子己经所剩无几了,金总教头却至今都没有露面。”
对于洛思恭来说,这金峰来不来朱仙镇,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金木火就算再厉害,也不过是个从三品,更何况早己去世。自己好歹也是当朝的三品大员,虽说如今的都尉府权力和油水都不如从前,但自己这个正三品的职位,也不是谁都能轻易得到的。他坐在那里,听着白景省啰啰嗦嗦地讲了半天,心里早就不耐烦了,眉头紧皱,脸色也阴沉了下来。
岳元声见状,立刻接过白景省的话头,说道:“前几辈的回人在大明朝的创建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许多功勋卓著的将帅和英雄。而你们作为他们的后人,是不是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呢?是不是也应该为朝廷出一份力呢?总不能一首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空谈先辈的光荣业绩吧?白掌教,本官认为,从今天起,贵教应该在振兴回教、为国效力方面多下功夫,培养更多优秀的后人。”
(http://www.kkxsz.com/book/ccbbgi-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