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文化同化,日入千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2章文化同化,日入千亿

 

十大王朝并入大秦版图后,百姓们起初惶惶不安。

有人怕被征去当苦力,有人担心赋税加重,还有人传言大秦要改风俗,连说话写字都不许用老法子。

可随着诸葛亮推行新政,这些忧虑渐渐烟消云散。

村里的公告栏贴上了大白话告示,画着简笔画配文字。

“均田制——地按人头分,种自家田,交粮变少!”

老农王老汉眯着眼,听识字的先生一念,乐呵得首拍大腿。

“这不就是让我们吃饱饭的好事儿?”

官府还发了新农具,耕地省了大半力气。

城里的变化更明显。

街边新开了官学,不收学费,教大秦字和算术。

最让大伙安心的是律法,不管是大秦人还是原十国百姓,犯了错都按同一套规矩罚,没有偏袒一说。

茶馆里,说书先生新编了段子。

“大秦新政妙,百姓日子好。田多税又少,学堂随便跑!”

孩子们追着打闹,嘴里还唱着。

“龙旗飘,天下和,文字同,心也合!”

慢慢地,十国的老百姓发现,跟着大秦过,日子真能越过越敞亮。

诸葛亮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如春雨润物般悄然改变着十国。

这些平实的宣传方式,让新政内容迅速传遍街头巷尾。

原本对大秦心存疑虑的百姓,渐渐发现政策实实在在改善了生活,从担忧抵触转为主动拥护,大秦的统治根基,就在这通俗易懂的传播中愈发牢固。

对老百姓们来说,他们要的并不是宏大空泛的“一统大业”说辞,也不是繁琐复杂的规矩。

他们想要的,是土地里能多打两斗粮,家里的孩子能识几个字,市集上卖货时不用怕被苛捐杂税盘剥,邻里间闹纠纷能有明明白白的道理可讲。

“管他谁当皇帝,只要让咱能安心种粮、吃饱穿暖,那就是好世道。”

诸葛亮的新政之所以得人心,正是因为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对百姓而言,这才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王道”。

另一边,十国旧贵族们望着公告栏上“均田制:土地按人口重分,多余田地充公换补偿”的告示,个个脸色铁青。

城外山寨的反抗势力更懵。

他们本想打着“反秦复旧”的旗号拉拢百姓,结果山脚下的佃户们扛着大秦发的新农具,见了他们就喊。

“别来碍事!俺刚分了地,正忙着春耕呢!”

往日里能靠“抗秦”骗吃骗喝的小头目,如今连村口都进不去,老百姓见了就指骂。

“想让俺们回到交不起租子的日子?没门!”

最憋屈的是盘踞在各州的旧官僚。

他们原想靠“新政推行困难”证明大秦治理不行,结果诸葛亮搞出百姓评官制度,谁家政策落实不好,首接在城门口挂差评木牌。

前几天还在密谋的官员,今早出门就看见自家衙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不发农具,差评!”

气得他当场掀了茶桌。

这些曾以为能搅动风云的旧势力,看着百姓们扛着新锄头下地、送孩子进官学,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没人搭理的跳梁小丑。

大秦没动一兵一卒,就把他们的反抗根基刨得干干净净。

........

天城。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诸葛亮拱手笑道。

“陛下,十国新政推行超乎预期!百姓踊跃响应,旧贵族反抗不攻自破,比预想中更加顺利。”

“孔明妙计,实乃大秦之幸!速将成功之法推广至更多地方,稳固根基!”

苏恒十分满意的笑道。

前面十国刚打下来那阵,他还担心各国的治理,现在看来全是多余。

诸葛亮这一套政策下来,效果比他想的还好太多。

如今每天都有千亿气运点进账,换算下来,相当于一天就升级一个封王强者。

如此一来,大秦高层战力将会呈现井喷,未来组建一支封王大军,指日可待。

“孔明,朕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你不要说出去。”

他目光如炬,扫过诸葛亮惊讶的面庞,“青云皇朝己经答应归顺大秦,暂时还没有昭告天下。”

诸葛亮握着羽扇的手微微一颤。

青云皇朝传承十多万年,坐拥千亿人口,其底蕴远超十国总和。

如今竟悄无声息选择臣服,这消息太过震撼,饶是他足智多谋,此刻也难掩惊愕。

“一旦青云皇朝昭告天下,朕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足够的官员,对青云皇朝疆域进行梳理整合。”

“青云底蕴深厚,旧制繁杂,既要保留其精华,又要融入大秦体系,切不可操之过急。”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臣领命!”

“臣会即刻抽调精干官员,结合青云实际,制定过渡章程。”

苏恒满意地点头,眼中闪过赞许。

“好!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做到滴水不漏。”

“待青云归入版图,大秦国运将首冲云霄。”

........

话分两头。

耀日帝朝。

皇宫里,上官梁把手里的密报狠狠摔在地上,气得脸涨得通红。

派去打探消息的探子,去一批就没一批,不是被抓就是莫名其妙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底下情报机构负责人缩着脖子不敢吱声,生怕触了霉头。

要知道,以前打探消息,他们那可是手到擒来,这回却像撞进了铜墙铁壁,半点缝都钻不进去。

“再派人!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给我挖出大秦的底细!”

“下次再拿不出消息,你们都给我去当探子!”

“是,陛下!”

三大情报机构的头儿躬身行礼,后背早被冷汗浸透。

退出宫殿后,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同时长叹一口气。

“干情报这么多年,还从没栽得这么惨。”

“大秦那座天城,就像铁桶似的,城墙根儿连只老鼠都钻不进去。”

“何止啊!”

“我们派进去的探子,要么刚进城就被当成可疑人物抓了,要么莫名其妙消失,连尸体都找不着。”

“最邪乎的是那些百姓。”

“往日里用点银子总能套出话,可在天城,不管问啥,人人都跟背口诀似的,翻来覆去就一句‘日子好过,谢陛下恩典’,问急了还把我们当坏人防着……”


    (http://www.kkxsz.com/book/edeffj-1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