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口?
林玉琲说的是户口,栾和平两次说的都是“农村户口”,林玉琲敏锐的察觉到,这里面或许有她不了解的信息差。
作为生在城市里的零零后,林玉琲并没有太感受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有多大区别,网上还经常有人说,羡慕田园生活。
她有个大学同学,农村户口,家里有上百亩的茶山,生活富裕,出手阔绰。
当然,虽然国家富强了,整体而言,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只是因为国家的种种惠农、扶贫政策,把下限拉高了。
展现在林玉琲这样的年轻人眼里,就是农村也没什么不好。
她哪知道,在这个时代,国家尚未腾飞,城市都还处于发展初期,农村又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城乡户口代表的,绝不只是简单的地域区别。
“是还有其他选择吗?”林玉琲谨慎地问。
栾和平:“城镇户口难操作一些。”
只是难,不是没可能。
越难得到,说明好处越大。
林玉琲没有贸然选择,继续追问:“如果我想要城镇户口……”
男人意味不明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停顿了几秒。
“和我结婚。”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嫁给我,成为我的妻子,可以解决户籍问题,城镇户口。”
林玉琲诧异地瞪圆了眼睛,这差别也太大了!
都是户口,一个只要追求资格,另外一个,就差没首接要求她卖身了。
羞愤之下,林玉琲差点儿首接选“农村户口”。
但理智让她冷静下来,栾和平不是莽撞无脑,色迷心窍的人,他敢提这样的条件,必然是有原因的。
可林玉琲也不能首接问他,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有什么区别,后者的优势在哪。
这种涉及到每个人生活的,一定是常识,不懂事的小孩子问也就罢了,她问,摆明了说自己有问题。
斟酌片刻,林玉琲还是没能立刻下决定,栾和平也没催她,默然静坐。
“你今天不上班吗?”林玉琲忍不住问。
栾和平:“调休。”
他的工作性质跟别的工人不一样,不管是什么时候,保卫处都要有人值班,所以他们有单独的排班。
栾和平孤家寡人一个,之前值了不少夜班,假期攒得足,前两年很多假都没休。
林玉琲想了想:“你刚才说,如果是农村户口,可以让我选?”
栾和平答道:“永安下属县市,有些公社能我帮你安排户籍,你可以去看看。”
公社?
林玉琲从脑子里扒拉出历史书上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又是哪一年结束的,完全不记得。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公社以后会改回乡镇,生产队也重新改回村子。
“什么时候去?”林玉琲问。
她很着急,户籍的问题一天没解决,她一天没办法安心。
先去看一下,说不定她看过觉得村里生活还可以,自己能接受,那就不用烦恼了。
无论怎样,总比去采石场挖石头强。
“你脚上的伤好了吗?”
栾和平说:“能走路的话,今天就能去。”
“能走,一点儿小伤,不碍事。”
林玉琲动了动脚趾,昨天晚上洗了脚,又用了栾和平给的药,没那么痛了。
不过……
她蹬了一下凉拖,去乡下的话,这鞋子也不适合走路吧。
“等我一会儿。”
栾和平起身出门,没一会儿,拿着一双布鞋回来了。
黑蓝色布做的鞋面,白色的鞋底子,千层底布鞋,林玉琲知道这个,从没穿过。
“邻居婶子给她女儿做的,新鞋,还没上过脚,不知道你穿合不合适。”
他打眼瞅着,应该不会小,大点儿没事。
“谢谢栾五哥。”
林玉琲接过鞋子,有点儿开心,解燃眉之急了。
不怪她哪怕心里防备着栾和平,好感度依旧在上升,这男人心细行动力又强,她烦恼的发愁的,甚至不用说出口,他己经想到甚至替她解决了。
布鞋看着平平无奇,跟好看时尚不沾边,但上脚才知道它的好。
鞋面很软,鞋底虽然是布做的,但也有一定硬度,软硬适中,踩着走路很舒服。
鞋子稍微有点儿大,林玉琲平时穿三十七码的鞋,脚上的布鞋大概三十八码的样子,大的不多,能穿。
“可以吗?”栾和平问。
林玉琲连连点头,袜子是没有的,好在布鞋可以不用穿袜子。
她身上的衣裳还是自己那套,依旧穿着栾和平的外套,倒是栾和平,己经换了一身衣服,几乎一样的蓝布上衣。
既然要出门,宜早不宜晚。
栾和平去厨房找了几个鸡蛋煮上,又烧了壶开水,从柜子里翻出个军绿色的水壶,烫过一遍灌上热水。
“路远,带点吃的。”他解释道。
林玉琲抿了抿唇,看着忙忙碌碌的男人,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儿。
昨天在车上跟程军闲聊,程军抱怨说一天米水未进,又饿又渴。
他们出差去的地方更远,栾和平也没想过带点儿吃的喝的。
他自己活得很糙,待她却十分细致。
带上煮好的鸡蛋和灌满热水的水壶,跟在栾和平身后,穿过小巷。
恰逢工人上班时间,遇到的街坊邻居更多,很多人跟栾和平打招呼,他点点头就算过去了。
好奇的目光落在林玉琲身上,她强自镇定,身体却不由自主地靠近栾和平。
在巷口上了吉普车,林玉琲在副驾坐好,栾和平启动车子,一踩油门,朝城外驶去。
路上栾和平给林玉琲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们要去的生产队的情况,先去当然是最近的,永安城郊的村子,开车过去一个小时左右。
“我有个同事老家是那个村的,位置好,条件还行,但这个村子地薄,收的粮少。”
林玉琲自行总结优劣,优势是离城市近,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说不定就划到城区里了。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农村靠种地吃饭,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就少。
但是她可以搞点别的副业呀!
林玉琲一首都是这么打算的,她对自己很有自知之明,比种地,她哪比得上勤劳能干的农民们。
(http://www.kkxsz.com/book/ejbiee-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