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自己挣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5章 自己挣的

 

林玉琲忍着笑附和:“对,五哥最低调了。”

好吧,他自己是蛮低调的,但喜欢炫她,林玉琲并不觉得尴尬或不满,这她可太熟悉了,从小妈妈就是这么炫耀的。

她画的画,拿的奖,考满分的卷子,甚至连幼儿园拿到的小红花,妈妈都会得意的炫耀。

栾和平跟她妈妈一样,发自内心地为她感到骄傲,但不会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去逼她做什么。

“嗯。”栾和平毫不心虚的接下了这个评价,他确实没觉得自己是在炫耀。

“乖乖要跟我说什么?”栾和平问。

“今天老师找我……”

她把上午办公室里发生的事,事无巨细的转述给栾和平,老师校长说的话,尽量原句复述。

“我不知道能不能答应。”她说:“就跟他们说我先问一下。”

“张清文提出来的?”

栾和平又惊又喜,他知道他媳妇儿在自己出卷子给她那些朋友们做,以为就是学习好的带带学习差的。

也不是说赵爱华她们学习都差,真正学习差的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己经放弃高考了。

但跟林玉琲比,成绩肯定是没那么好。

他乖乖就是心软又善良,待朋友真诚,愿意帮助朋友进步。

但栾和平没想到,林玉琲出的卷子,能有这么好,好到张清文主动提出学校印卷子卖给学生,分钱给她。

好到吴校长那个老滑头,愿意以学校的名义出面卖卷子,想尽办法把一切程序合法化。

不过吴校长应该也是因为相信张清文。

“张老师很有名吗?”林玉琲问:“你怎么会知道他。”

栾和平:“乖乖,我在保卫处工作。”

林玉琲眨眨眼,她知道呀。

栾和平:“收集情报是我们的基础工作。”

林玉琲不吱声了,她没想到,连学校老师的情报都要收集。

“张清文是吴校长从市一中挖来的。”

这些情况很多人都知道,张清文的相关情报也没有保密要求,他说说不算泄密。

“张清文以前在市一中,带的毕业班连续几年升学率居全校第一。”

市一中的高考升学率本来就是永安市诸所高中里数一数二的,大部分时候都是第一,第一里的第一,由此可见张清文的能力。

林玉琲忍不住八卦:“校长怎么把人挖过来的?”

张老师那会儿算市一中的王牌教师了吧,而且这年头又很讲究铁饭碗,在一个单位几十年不挪窝干到死是很多人的理想,市一中到机械厂附中,也不算高升。

栾和平:“吴校长帮他媳妇儿户口办了农转非,给她在厂食堂后厨安排了个岗位。”

原来是家属安置政策,这也没什么吧。

林玉琲感到奇怪:“市一中没法办吗?”

栾和平:“没办。”

林玉琲听明白了,没办和没法办是两回事。

她了解过户口政策,现在城乡户口差别太大了,最最重要的是,孩子户口随母亲。

妻子是农村户口,孩子也都是,吃不上供应粮,张老师一个人的工资和粮食得养一家人。

难怪吴校长能把人挖过来,这是治好了张老师的心病。

“那我可以答应吗?”林玉琲问。

知道张老师这么厉害,被他看重,难免开心。

栾和平不答反问:“出卷子会不会太费神?”

林玉琲仔细想了想,说:“还好,还挺有意思的,目前学习任务对我来说不重。”

现在老师教的知识点太基础了,她回忆以前做过的卷子,仿着出题,其实也算深度复习的过程。

栾和平这才点头:“想做就做,我去跟吴校长谈。”

林玉琲不由喜笑颜开,事情谈好后,她出卷子,售出卷子的钱会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她,算是她自己挣的钱。

虽然还不知道多少,但不管怎样,是她自己挣的。

第二天一早,栾和平送媳妇儿上学,特意早去了半个小时,跟吴校长商谈出卷子卖卷子的事。

吴校长叫来张老师,西人在校长办公室就此事展开谈判。

栾和平在林玉琲面前,大部分时候都是寡言沉稳的形象,但必要时候,就会显露锋芒。

他寡言并不代表他拙舌,恰恰相反,栾和平非常敏锐,谈判中话依旧不多,但句句切中要点。

吴校长一开始还是笑眯眯的老样子,笑着笑着,笑容就僵了。

谁说栾阎王只有拳脚厉害,这张嘴一样不饶人,心狠是一点儿没说错。

最终谈判结果是,林玉琲只负责出试卷,尽她所能提供所出试卷最全面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方法。

其他后续,包括且不限于试卷印刷、试卷售卖、售后、奖金发放、其他机构对此行为合法性的审查等,都由校方处理。

简单点说,林玉琲只负责出卷子、卷子配套答案和解析,然后等着拿钱。

非常简单,她很满意。

而且栾和平重点要求了,不能强制她必须出多少卷子,老师可以提供意见,但不能强迫。

至于试卷价钱,以前没做过这种事,没有经验和前例可循,先算成本。

学校现在用的是油印,印刷需要先用铁笔刻蜡纸。

这是个技术活,刻重了,会把蜡纸划破,油印的时候会漏墨,刻轻了,印不出来,字迹模糊不清,如果刻错了,修改也麻烦。

林玉琲拿到的学校发的卷子,就时常有印刷不清或者一团黑墨的情况。

而且一张刻好的蜡纸,如果是最普通的那种手动油印机,大概只能印一百多张,蜡纸就会移位、褶皱出现破损,无法继续使用。

机械厂有钱,附中也有钱,用的是手摇式油印机,一张刻好的蜡纸能印几百张。

这样一来,成本就下去了,印一次只用刻一张蜡纸,剩下的就是油墨、印刷纸和人工成本。

这年头大家都不习惯算人工成本,张老师甚至自觉将刻蜡纸的任务接了过去。

油印机的使用费、铁笔的损耗,这些就不用多说了,吴校长不会计较。

张老师斟酌片刻,提议道:“一张卷子两分钱怎么样?”


    (http://kkxsz.com/book/ejbiee-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