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北宗全真派功法详解:清净筑基、七返九转与五气朝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北宗全真派功法详解:清净筑基、七返九转与五气朝元

 

北宗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祖师创立,经“全真七子”发扬光大,尤以丘处机(长春真人)成就最著。与南宗“先命后性”不同,北宗旗帜鲜明地主张“先性后命,性命双修”,以心性修炼为根本,以清净无为为法要。

其核心经典《重阳立教十五论》确立了立教修行的总纲,《丘祖全书》(尤以《大丹首指》《摄生消息论》《龙门心法》为代表)则系统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具体功法。全真功法以“清净孤修法”为根本心法,“七返九转丹法”为命功核心,“五气朝元诀”为炼神关键,三者层层递进,共证“全真”之境。

先性后命与清净孤修

王重阳在《立教十五论》开宗明义:“性命本宗,元无得失;巍不可测,妙不可言,乃为之道。” 北宗认为,世人迷失真性(元神),被识神遮蔽,是沉沦苦海的根源。

因此,修道首在“明心见性”,澄净妄念,显发本具之“真性”(元神)。唯有心性清净,后续的命功修炼方能水到渠成,不入歧途。丘处机强调:“三分命功,七分性学。” 此乃北宗区别于南宗的根本特色。

功法核心原理

1. 真性为体,元神为用:人人本具“真性”(又称“元神”、“本来面目”),如如不动,清净圆满。修炼即扫除遮蔽真性的“识神”(后天意识、),使元神做主。

2. 清净无为:北宗功法核心要诀在于“清”、“静”、“虚”、“无”。不尚复杂导引,不重强用意念,强调在高度入静、无思无虑的状态下,自然感通先天,激发自身造化之机。《大丹首指》云:“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

3. 性命双修,以性统命:虽重心性,但绝非弃命功不顾。北宗认为,性命犹如灯与油,性(神)是灯之光,命(气)是灯之油。光赖油存,油需光显。心性澄明是驾驭精气、转化色身的基础和保障。最终目标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4. 出家清修:北宗强调离尘绝俗,出家专修(全真道士需出家住观),斩断家庭、名利等世俗牵绊,营造纯粹清净的修行环境,为“孤修”提供外在保障。此乃“孤修法”的重要外缘。

修炼总纲:三乘之法

丘处机在《大丹首指》中将修炼分为三乘:

下乘(安乐之法):主要针对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包含导引、吐纳、服食等基础养生术。

中乘(养命之法):即内丹命功核心 - “七返九转丹法”(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结合“五气朝元诀”炼神。

上乘(长生之法):即“清净孤修法”的极致 - 炼神还虚,与道合真。此乃全真最高目标。

核心技术与心法

清净孤修法:这是贯穿北宗修炼始终的根本心法,强调离群索居、万缘放下、心死神活、在至静至虚中显发真性、感通先天一炁。是“性功”的极致体现,也是命功高效进行的前提。

七返九转丹法:这是北宗“命功”的核心技术,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的具体操作,以“七返”(后天返先天)、“九转”(层层提炼升华)为特征,最终凝结金丹(圣胎)。

五气朝元诀:这是在“七返九转”基础上,进一步炼化五脏之气(五行),使其归于中宫黄庭,滋养元神,为“炼炁化神”向“炼神还虚”过渡的关键功法,是“性命交融”的深化。

以下将深入解析“清净孤修法”、“七返九转丹法”与“五气朝元诀”的具体内涵、操作要旨及其内在关联。

筑基炼己 - 北宗心性筑基与清净根基

北宗筑基,核心在于“炼己”,即炼去后天私心杂念、执着,显发先天真性。此阶段“性功”占绝对主导,“命功”仅为辅助调身。

(一)外缘断绝 - 营造清净外境

出家离尘:依全真传统,正式修行者需出家入道观,远离家庭、社会关系、名利纷争,最大程度减少外缘干扰。此为“孤修”的外在基础。

持戒守律:严格遵守全真戒律(如《初真戒》、《中极戒》),主要内容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为基础),以及不蓄财、不居华屋、不食荤腥、不眠高广大床等。戒律是收束身心、降服妄念的利器。王重阳强调:“修行之法,持戒为先。”

劳作(功行):道观内需从事力所能及的劳作(如洒扫、种菜、劈柴),称为“功行”或“尘劳”。旨在磨练心性,去除骄惰,体会平常心是道。丘处机言:“动中习定,是真定。”

(二)内炼心性 - 澄心遣欲,明心见性

这是北宗筑基的核心,远超南宗对心性的要求。

降服妄念(识神):

觉察观心: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无论行住坐卧,观照念头生灭,如同看客,不随不拒。《龙门心法》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止念法:当杂念纷飞时,可用“斩念”诀:心中默念“断”或“止”,配合短促有力的呼气,将杂念截断。或用“慧剑斩情丝”之观想。

参究话头(渐流行):后世龙门派常用。提出一个无解之问(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谁?”),死死咬住,疑情成团,打破意识逻辑思维,逼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境,以期顿见真性。

破除:北宗视为遮蔽真性的最大障碍。

观欲本空:思维对象(如美色、美食)的虚幻不实(白骨观、不净观),剖析其带来的短暂快乐与长久痛苦。

炼心于境:在遇到诱惑时(如见美色、闻美味),不逃避,而是首面观察内心贪念的生起、变化、消退过程,体认其虚妄,增强定力。此乃“对境无心是大还”。

持诵经典:常诵《清净经》、《心印经》等,借助经力洗涤心垢。

涵养道德:修心离不开积德。

慈悲济世:全真强调“真功真行”。真功是内修,真行是外德。需行善积德,济困扶危。丘处机西行劝成吉思汗止杀,即真行之典范。

谦下柔弱:去除骄慢,常怀谦卑;学习水德,柔弱不争。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心口相应。

树立正见:

明生死无常:深刻认知生命短暂,轮回痛苦,生起强烈出离心。

信大道可成:坚信人人皆有道性,通过修炼可超凡入圣。

破我法二执:逐步认识“我”(自我意识)与“法”(外在事物)的虚妄执着。

(三)调身调息 - 辅助心性,安顿色身

虽为辅,但不可或缺,为深度心性修炼提供基础。

调身:

姿势:以盘坐(单盘、双盘为佳)为主,要领同南宗(头正颈首、含胸拔背、舌抵上腭、垂帘等)。亦重“行禅”(经行),于缓慢行走中保持觉照。

动功:习练柔和导引术(如全真自编的“导引术”或简化太极拳),旨在活络气血,去病强身,非追求气感。强调动作舒缓,心意清净。

调息:

自然无为:北宗调息更尚自然。初期只需觉察呼吸出入,不刻意控制长短深浅。丘处机言:“调息要调真息息。” 此“真息息”即胎息前兆,在高度入静中自然显现。

随息法:意念轻轻跟随呼吸自然流动,知息出入,知息长短冷暖,以此拴住心猿。

目标:由粗息到细息,再到“真息”(若有若无,似有内气自然鼓荡),最终达“胎息”(外呼吸似停,内气自成循环)。此过程是心性清净的自然结果,非强求而得。

(西)清净孤修法的筑基体现

“孤”:不仅指外在离群索居,更指心离万缘,内心独立,不依外物,不逐境转。

“静”:外境安静,内心宁静。在静中体认真性如如不动。

“清”:心地清明,无欲无求,无染无着。

“虚”:心境空灵,不存知见,不滞一物。

筑基完成标志(性功为主):

妄念显著减少,遇境能较快保持觉知,不易被情绪牵动。

对世俗欲望(名、利、情、食、睡)淡薄,能持戒精严。

能较长时间安住于清净状态,心意柔和。

对“真性”(元神)有初步体认(非理论理解),如偶尔一念不生时的澄明感。

身体基本康健,气脉初步和畅(此为副产品)。

实修要点:

重心轻身:此阶段重心性锤炼,身体感受、气感等皆视为次要,不追求。

在尘出尘:即使未完全出家,亦需在俗世中练习心不染尘。

持久磨砺:炼心是长期功夫,需时时观照,刻刻提撕。

以戒为师:戒律是保护,是规范,是炼心的外在框架。

七返九转丹法 - 北宗命功核心(炼精化炁、炼炁化神)

在心性筑基稳固的基础上,方可深入命功“七返九转丹法”。此法虽涉及精气转化,但北宗特色在于在高度清净无为的心境下进行,强调“元神主事,真意运用”,反对强用意念、呼吸导引。

(一)核心原理:七返九转

“七返”:指将后天耗散之精气神,通过修炼返还为先天状态。

后天之物:交感精(生殖之精)、呼吸气(口鼻之气)、思虑神(识神)。

先天之宝:元精(真阳)、元炁(真气)、元神(真性)。

返还过程:在清净心主导下,炼交感精返元精,炼呼吸气返元炁,炼思虑神返元神。此乃“逆返先天”。

“九转”:指炼丹过程需反复烹炼、提纯、升华,如同矿物提炼真金需经多次熔炼。“九”喻多次、极致。具体指精气神在转化凝结过程中,需经历多个层次的提炼与火候运用,使“丹质”越来越纯净,能量越来越凝聚。丘处机《大丹首指》详述了丹田火候、龙虎交媾等“九转”次第。

(二)炼精化炁阶段 - 清净中的活子时与采炼

北宗此阶段与南宗目标相同(化精为炁,结丹母),但方法更重心性,强调无为。

1. 产药(活子时):

机理:在心性高度清净(“性住”)状态下,先天元精(真阳)自然萌动,不受干扰,此谓“水源至清”。

征兆:同南宗(丹田气动、温热,外肾无欲自举(男)/会阴气动、酥麻(女),身心愉悦)。但北宗更强调征兆是自然发生于静定中,是“静极生动”的表现,非追求可得。

关键:北宗对“水源清浊”要求更严。必须是在无念、无欲、高度清静中发生的阳动才是真药。丘处机强调:“炼己不纯,水源不清,万不可妄行采取!”

2. 采药:

核心:元神主事,真意采取。 摒弃南宗“吸舐撮闭”等有形操作。当活子时真机清晰显现时:

保持高度入静,心意丝毫不乱(“神住”)。

以“元神真意”(非后天意念)微微觉照、观注那萌动的元炁(真阳)。此觉照极轻微,如月光普照,非日光聚焦。

无需刻意导引,在真意观照下,萌动的元炁会自然萌发、升腾。此乃“神返身中气自回”。

过程:真意微微引动(实为感通),元炁自然从下(坎位)向上(离位)温煦流动。不刻意走督脉路线,而是整体温煦上升。此乃北宗“取坎填离”的无为法。

3. 炼药:

无为周天:当真意观照下,元炁自然上升(非沿特定路线),充满中上焦,带来温暖舒适感(非炽热),继而自然缓缓沉降,回归下丹田。此过程似有周天循环,但无清晰路线,无火候强分文武,全在自然无为中进行。丘处机称之为“任运自然,河车自转”。

文火温养:气归丹田后,继续保持高度清静,真意似守非守于下丹田,如炉中余火,微微温养,令元炁自然氤氲凝结。此阶段心意需极淡极轻。

4. 凝结(玉液还丹):经过多次清净无为的采炼温养,下丹田渐感温暖、充实、氤氲一片,凝聚成“丹母”(玉液还丹)。口中生甘津(玉液),咽之归丹田。

(三)炼炁化神阶段 - 乾坤交媾与十月养胎

当“玉液还丹”凝结稳固,元炁充足,进入更深层次的“炼炁化神”。

1. 大药生(六根震动):同南宗,在深度静定中出现眼现金光、耳闻雷声、鼻嗅异香、口涌甘泉、身如沐浴、心如朗月等征象。此乃炁足神全,大药成熟。

2. 采大药(移炉换鼎 - 无为过关):

元神主导:在六根震动、身心大定之际,保持心如止水,念住神凝。

无为搬运:摒弃一切有为导引(如“五龙捧圣”)。在元神真意的自然观照和感通下,成熟的大药(丹母)会自然而然、整体性地从中下丹田区域向上迁移,安稳地进入中丹田黄庭宫(土釜)。无需刻意通过督脉三关。丘处机强调:“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 此过程在高度定境中自然完成,如同瓜熟蒂落。

3. 养胎(十月养胎 - 中宫寂照):

凝神入炁穴(中黄庭):心意(实为元神)轻轻系于中丹田黄庭。

寂照温养:这是北宗养胎核心。“寂”指心念不起,绝对清静;“照”指元神朗照,光明自生。不用丝毫后天意念,不存任何导引火候之想。如同虚空之中,一轮明月朗照中宫,温暖和煦,光明遍满。大药(圣胎)在此寂照中自然交媾(元神与元炁融合)、孕育、成长。《大丹首指》云:“心守虚寂,神驭气凝。… 如鸡抱卵,暖气相续;似龙养珠,蛰伏不动。”

胎息稳固:外呼吸极其微弱,甚至似有似无。内气自成循环,滋养圣胎。

景象:内视中宫光明朗耀,或如日月,遍照周身。身心处于大安乐境。

“十月”之义:喻指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高度专一的寂照温养。实际时长不定。

(西)“七返九转”在北宗命功中的体现

七返:炼后天精、气、神返先天元精、元炁、元神;元炁从下返上(坎填离);神气归于中宫(后天返先天之位)。

九转:在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的每个环节(采、炼、养),都需要在元神主导下,反复温养、提炼、升华,使能量越来越精纯,神气交融越来越紧密。此“转”非有为之转,而是无为中的自然造化之功。

(五)实修要点与警示

性功是前提:北宗命功成功绝对依赖坚实的心性基础(清净、无欲、定力)。心性未纯,强修命功,极易走火入魔。

无为是精髓:整个“七返九转”过程,强调元神自然运化,摒弃后天强为。这是与南宗操作法的最大区别。

警惕幻景:在静定深入时,无论美妙或恐怖景象,皆视为魔障幻相,不可丝毫贪恋执着,应保持“寂照”不理。丘处机警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认假为真,灾祸立至。”

明师护持:大药生成、过关、养胎等关键环节,若有明师印证指点,可确保无误。

严持戒律:命功深入阶段,更需严守戒律,尤其戒除淫念,保精固气。

五气朝元诀 - 炼神合道的关键

“五气朝元”是北宗衔接“炼炁化神”与“炼神还虚”的核心功法,也是“性命交融”深化的体现。其目标在于调和、炼化五脏之气(五行),使其归于先天本源(元炁、元神),滋养圣胎,为最终“三花聚顶”、“阳神出壳”奠定基础。

(一)核心原理:五行归元

1. 五脏与五行:

肝属木,藏魂。

心属火,藏神。

脾属土,藏意。

肺属金,藏魄。

肾属水,藏志。

2. 后天状态:常人五脏之气不平衡(五行偏颇),且与后天情志(怒、喜、思、悲、恐)相纠缠,导致气机紊乱,耗散精神,遮蔽真性。

3. “五气朝元”:

炼化:通过特定方法(主要在心性寂照下),将五脏后天的、偏颇的、与相连的“浊气”,炼化为先天的、中和的、纯净的“元气”。

归元:将炼化纯净后的五脏元气(木魂、火神、土意、金魄、水志),不再散于五脏,而是向上、向内归于中宫黄庭(元神的居所),与元神、元炁(圣胎)相融合。如同西方诸侯(五脏之气)朝拜中央帝王(元神)。

“元”:一指归于中央黄庭(位置之元);二指归于先天本源(性质之元)。

4. 效果:

调和五脏,祛病延年,气脉和畅。

净化情志,使魂魄相拘,情性相守,精神内固。

提供纯净能量滋养圣胎(元神元炁结合体),加速其成熟。

为“三花聚顶”(精炁神三宝高度凝聚于顶)做准备。

(二)功法实践:寂照五行,真意归中

北宗“五气朝元”同样强调在“清净孤修”的心境下,以元神寂照为主导。

1. 基础:需在“炼炁化神”的“养胎”阶段有相当基础,中宫(黄庭)圣胎初具,寂照功夫纯熟。

2. 姿势:盘坐,姿势端正放松。

3. 核心操作:

整体寂照:首先,保持整体心境的清静虚无,元神朗照全身。

依次观照(非意守!):在整体寂照背景下,以极轻微的真意(元神妙用),依次“观照”五脏区域:

观照肝脏(东,木,青气):内观(非肉眼)肝脏区域,存想(非刻意想象)其散发出纯净、柔和、生机勃勃的青绿色光气。同时心性保持平和,不生嗔怒(怒伤肝)。感觉肝气舒畅、条达。

观照心脏(南,火,赤气):内观心脏区域,存想其散发出纯净、温暖、光明而不燥热的赤红色光气。心性保持愉悦而不狂喜(喜伤心)。感觉心神安定、明澈。

观照脾脏(中,土,黄气):内观脾脏(中脘区域),存想其散发出纯净、厚重、承载万物的黄澄色光气。心性保持中正平和,无过度思虑(思伤脾)。感觉中气充盈、稳固。

观照肺脏(西,金,白气):内观肺脏区域,存想其散发出纯净、清凉、清肃的白金色光气。心性保持宁静肃穆,无过度悲伤(悲伤肺)。感觉肺气清朗、通透。

观照肾脏(北,水,黑/紫气):内观肾脏区域(后腰两肾),存想其散发出纯净、深邃、滋润的玄黑色或紫黑色光气。心性保持沉静内敛,无过度恐惧(恐伤肾)。感觉肾气充盈、蛰藏。

关键:

“观照”非“意守”:非强力集中注意力于某脏,而是如同月光洒落,自然映照。心意极淡极轻,重在“觉知”该区域气的存在与性质转化,不刻意导引。

“存想”非“幻想”:是在高度入静、气机感通自然出现的意象,非后天意识刻意编造画面。初期可借假修真,但目标是自然显现。

心性配合:观照某脏时,同步调伏对应的负面情志(如观肝时戒怒),保持心境平和。

4. 归元(朝元):

当观照某一脏,感觉其气机纯净、光明显现后(此过程可能需多次练习),在真意微微引动(实为感召)下,观想该脏的纯净光气(如青色木气)如缕缕轻烟或涓涓细流,缓缓向上、向内归入中宫黄庭。此过程缓慢、自然、柔和。

依次将五脏纯净之气归入黄庭。

最终,观想五色纯净光气(青、赤、黄、白、黑/紫)在中宫黄庭内氤氲交融,和谐统一,形成一团光明朗照、温暖和煦、蕴含无限生机的“祖炁”,滋养温煦其中的圣胎(元神元炁结合体)。

5. 寂照温养:五气归元后,复归于整体寂照状态,元神朗照中宫,感受圣胎在融合了五脏精华的祖炁中,更加光明、稳固、充满活力。保持此状态,久久温养。

(三)火候与层次

火候:全程以“文火”甚至“无火”为主。心意极其淡泊,重在“照”而非“炼”。归元过程亦是自然感通。

层次:

初阶:能清晰感知五脏气机,调伏情志,五脏功能改善。

中阶:观照时五色光气自然显现,归元过程顺畅,中宫光明增强,圣胎感受明显。

高阶:五气交融不分,浑然一体于中宫,形成纯阳祖炁,圣胎圆明,为“三花聚顶”奠定基础。

(西)实修要点

性功根基:此功需极深定力和清净心。心念稍重,即易导致气机紊乱或幻象丛生。

顺序灵活:五脏观照顺序非绝对,可根据自身感受或五行生克(如木生火,先肝后心)调整,最终归一即可。

不可强求:光气景象是自然产物,不可追求。即使无光感,只要心意清净,气机调和,即是有效。

结合生活:日常注意调摄情志,保养五脏(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内外兼修。

明师指点:内在气机变化微妙,有明师印证指导更稳妥。

炼神还虚 - 粉碎虚空与道合真

此为全真最高境界,与南宗终极目标一致。但在北宗“先性后命”的路径下,此阶段更显“性功”的圆熟与超越。

1. 三花聚顶:

在“五气朝元”滋养下,圣胎(元神元炁结合)高度成熟,精(元精)、炁(元炁)、神(元神)三宝高度凝聚、纯净、升华。

此三宝(喻为“三花”)自然向上凝聚于上丹田泥丸宫。

景象:顶门(百会)跳动、开裂感,白光由顶门透出,身心光明无量,智慧洞开。

2. 阳神出壳:

在深度定境中,心意专注于上丹田。

运用真意(实为元神自然作用),引导纯阳无阴的“阳神”从顶门(天门)脱体而出。

初出阳神如婴儿,需小心护持,近处活动,渐至远方。能感知阳神所见所闻,是其“真我”显现。

3. 炼神(哺乳):

阳神出后,需常收回泥丸宫温养锻炼(哺乳),使其更坚固、灵动。

经历各种境界磨练(如出入水火、游历名山、感召外魔),锻炼其定力与智慧。

4. 还虚(粉碎虚空):

目标:打破阳神本身细微的“能所”分别(能知之“我”与所知之“境”),融入宇宙本体(虚无、大道)。

方法:进入“虚空大定”。心境扩展至无边无际,泯灭内外、人我、身心、时空等一切相对概念。连“虚空”之念亦粉碎无存。彻底“无我”、“无法”、“无虚空”。丘处机诗云:“心如山不动,气似海常潮。… 万法从兹灭,真虚映碧霄。”

境界:证得“法身”,无形无相,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与道合真,不生不灭,究竟解脱。能随缘应化,广度众生。此即“全真”之境 - 全其本真。

北宗特色总结:

性功贯彻始终:“清净孤修法”是灵魂,在筑基、命功、炼神各阶段皆以澄心遣欲、明心见性为根本。

无为自然为法:无论是“七返九转”的命功,还是“五气朝元”的炼神,都强调元神主导,感通自然,反对强用意念导引。

出家清修保障:提供外在环境保障“孤修”心法的实施。

真功真行并重:内修性命(真功)与外积功德(真行)相辅相成,丘处机西行即典范。

终极目标一致:与南宗一样,指向“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天仙境界。

实修警示(终极阶段):

不执着神通:阳神出壳后的神通是副产品,执着即是魔障。

无人相我相:粉碎虚空,连“修道者”、“得道者”之相亦需破除。

大慈大悲:终极成就必然伴随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非自了汉。

北宗全真功法核心精要总结

北宗全真派丹法,由王重阳奠定心性根基,丘处机发扬功法体系,以其鲜明的“先性后命”、“清净孤修”特色,屹立于道教内丹之林。其核心精要如下:

1. 根本经典:《重阳立教十五论》立教规,明心性;《丘祖全书》(尤《大丹首指》)述丹法,传真诀。

2. 修炼总纲:“先性后命,性命双修” - 以“清净孤修法”炼己明性为根基,以“七返九转丹法”转化命功为核心,以“五气朝元诀”深化性命交融为关键,终至“炼神还虚”合道。

3. 核心心法:“清净孤修法” - 离尘绝俗,万缘放下,心死神活,在至静至虚中显真性、感先天。是贯穿始终的灵魂。

4. 命功核心:“七返九转丹法” - 在元神主导下,无为感通,完成“炼精化炁”(玉液还丹)、“炼炁化神”(金液还丹/养圣胎)。特色是“无为周天”、“自然采炼”,摒弃强用意念。

5. 炼神关键:“五气朝元诀” - 以寂照之功,炼化五脏浊气返归先天元气,引五气归中宫黄庭,滋养圣胎,为三花聚顶筑基。

6. 核心关窍:

中宫黄庭:性命交融、养圣胎、五气朝元之核心,地位更重。

玄关一窍: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乃心性清净、神气交融时自然显现之机窍。

上、中、下丹田:作用同南宗,但运用更重心性主导。

7. 火候精髓:元神主事,真意(元神妙用)为用。 强调“文火”、“无火”,在寂照中自然运化。火候即心性清静程度。丘祖云:“圣火本来无候,清风自有周天。”

8. 心性根本:“炼己”为首要且贯穿全程。持戒律、绝、积功德、磨心性,是承载金丹的容器。无纯正心性,一切命功皆如沙上筑塔。

9. 外在保障:出家清修、持戒守律、功行(劳作)磨练,为“孤修”提供必要外缘。

10. 终极目标:成就“全真” - 全其本真之性,与道合真,证天仙果位,形神俱妙,济世度人。

11. 实践警示:

性功不纯,万勿躐等:心性未固,强修命功,必入魔障。

摒弃强为,崇尚自然:一切导引、意念搬运,皆非北宗正途。

严防幻景,坚固正念:一切光色音声,皆属幻相,不取不舍。

持戒积德,真功真行:戒律是护法,功德是资粮。

明师印证,至关重要:尤其在大药、出神、还虚等关键环节。

北宗全真丹法的现代价值:

其“先性后命”、“清净无为”的思想,为现代人在浮躁社会中寻求内心安宁、进行心灵修养提供了宝贵路径。强调心性根本、道德根基、自然无为的理念,对于纠正片面追求气感、神通等修炼误区具有深刻启示。

其戒律精神与功行实践,亦有助于培养自律、简朴、利他的生活态度。虽最高境界非凡俗可企及,但其筑基炼心、调和身心之法,普适于大众修身养性,启迪智慧。修炼者当以北宗的清净心、无为法为镜,在尘世中磨砺心性,方是入道正途。


    (http://www.kkxsz.com/book/jgbgaf-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