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空间财富与管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空间财富与管理!

 

1936年,春天,一个寻常的早晨!

开窗,让冷空气进入房间,头脑发热的容溪开始整理自己的空间,她需要冰冷的寒气让自己冷静!

五年,整整五年在刀尖上起舞的岁月,从1932年的初试牛刀到如今的盆满钵盈,她的“空间”己不再是简单的储物之处,而是一个庞大、精密、分类严谨的“无尽宝库”。

此刻,她需要检视、整理这足以撼动世界的财富。

她深吸一口气,意念沉入那片只属于她的维度。

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不再是物理世界的荒原,而是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却又秩序井然的异度空间。

空间最底层,仿佛由最纯粹的黑暗与最耀眼的金光交织构成。

这里是黄金山脉的所在地。

美国之金 (还剩下300吨):它们被堆叠成整齐划一、如同堡垒般的巨大方阵。

每一块标准金砖都来自纽约联储或各大银行金库,冰冷的金属光泽带着工业化的冷酷。

金砖表面清晰的“U.S. ASSAY OFFICE”印记和序列号密密麻麻,在空间特殊的微光下形成一片刺目的金色海洋。

它们被无形的力场分隔成区块,标注着“纽约联储-1933.2”、“芝加哥国民-1934.7”等时间地点信息,精确到令人发指。

重量带来的沉甸甸质感,即使是在意念中感知,也令人心头微窒。

日本之金 (500吨):与美式金砖的规整不同,这部分黄金更具“东方特色”。

大部分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

除了大量同样规格的金条(刻有“日本银行”、“大藏省”等字样),还有大量被熔铸成各种不规则形状的金块、甚至是从保险柜里首接掏出的金锭、金判、小判,以及大量镶嵌着宝石、未来得及拆卸的皇室金器。

它们被更柔和的光晕包裹,分门别类地安置在特制的能量网格上,防止互相碰撞刮擦。

其中一片区域金光中夹杂着血色的珊瑚和莹白的珍珠,那是从三菱、三井等财阀秘密金库中“顺带”的收获。

英国之金 (200吨):这部分黄金带着一种老牌帝国的矜持。

标准金砖占据主体,但其中混杂着不少带有维多利亚女王或乔治五世头像、略显陈旧的英制金锭,甚至有一些来自殖民地、形状独特的金块。

它们被码放在仿佛由虚影构成的、带有哥特式纹路的架子上,旁边漂浮着标注“英格兰银行地下金库A区”、“南非兰特金”等字样的光幕。

仅仅这上千吨黄金本身,就构成了空间最庞大、最沉重的基底,散发着一种无声的、令人灵魂震颤的财富威压。

文明的碎片:历史的回廊

在黄金层之上,空间的光线变得柔和而富有层次,这里陈列着来自各国的文物瑰宝,宛如一座悬浮的、跨越时空的博物馆长廊。

日本文物 (500吨):这部分数量最为惊人,几乎构成了一条独立的“东洋历史长河”。

佛国珍宝:巨大的木胎漆金佛像(来自奈良古寺)、成箱的鎏金铜佛、精美的佛龛、写经卷轴被安置在恒温恒湿的独立结界中,檀香的气息仿佛能透过空间传递出来。战国名将的盔甲、刀架(刀己被单独收纳)肃立一旁。

书画典籍:数以万计的卷轴、古籍、浮世绘版画被无形的力量展开、悬浮、或整齐码放在特制的能量书架上。

狩野派屏风、雪舟的水墨、甚至天皇御笔都被妥善保存。空气里弥漫着古老的纸张和墨香。

漆器与瓷器:琳琅满目的轮岛涂漆盒、九谷烧瓷器、伊万里烧大盘,色彩斑斓,堆叠如山,被细密的光网保护,防止釉面磕碰。

其中不乏国宝级的“曜变天目”茶碗(从私人秘藏中所得)。

英国文物 (200吨):这里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贵族气息。

大英掠影:埃及法老的石碑碎片(从大英博物馆仓库“借”走)、古希腊的青铜雕像、亚述的浮雕石板被小心地固定在防震平台上。

成箱的维多利亚时代珠宝、乔治亚时期的银器、精美的中国瓷器(它们曾经的战利品)被分类存放。

王室私藏:少量带有明显皇室徽记的珠宝匣、手稿(来自某些安保松懈的贵族庄园或银行保险库)被单独隔离,散发着神秘的光晕。

法国民族博物馆之殇:这部分区域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和一丝哀伤。

艺术殿堂:印象派大师的油画(莫奈、雷诺阿、德加…被首接从画框上“揭”下,妥善卷起或用能量膜覆盖保护)、罗丹的雕塑小稿、中世纪的彩绘玻璃窗碎片、洛可可风格的鎏金座钟、大量来自非洲、大洋洲的部落面具和雕塑…

它们被精心布置,仿佛还原了卢浮宫或奥赛博物馆的某个角落,只是背景是虚无的空间。

历史见证:拿破仑的佩剑(复制品?真品?)、圣女贞德的旗帜(残片)、大革命时期的文件…这些承载法兰西民族记忆的物件被郑重地陈列在核心区域。

德国军工图纸与精密设备:这片区域截然不同,充满了冰冷的钢铁气息和未来感。

智慧结晶:无数卷设计蓝图、技术手册、实验数据报告被压缩成光点,存储在空间生成的“数据库”光球中,意念一动即可展开查阅。

克虏伯大炮的精密结构图、容克飞机引擎的分解图、早期火箭研究草图…这些图纸的价值远超等重的黄金。

实物样本:小型的精密车床核心部件、光学瞄准镜、特种合金样品、未组装的枪械零件、甚至是一两台完整的小型实验性发动机被固定在特制的金属架上,周围环绕着代表危险和精密的红色警示光带。

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第三帝国崛起的工业力量。

三、 生存的保障:物资的汪洋

在文物层更上方,是更为广阔、更为“世俗”但也至关重要的物资海洋。

这里不再是静谧的博物馆,而是繁忙的巨型物流中心。

美国粮食物资:如同金色的麦浪与白色的雪山。

成吨的小麦、玉米、大豆被压缩成高密度的能量方块,整齐堆砌成望不到边的立方体阵列。

旁边是堆积如山的罐头(肉类、水果、蔬菜)、成箱的奶粉、咖啡、巧克力、白糖。

真空包装的冻肉悬挂在低温区域。这是容溪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动荡准备的最基本保障,散发着踏实的生活气息。

日本物资设备:种类极其繁杂。

工业血脉:崭新的车床、铣床、纺织机被拆卸成关键部件,涂满防锈油,用油布包裹,整齐码放。

成卷的铜线、特种钢材、橡胶原料堆放在角落。甚至有几台小型发电机和变压器。

生活物资:大量的优质稻米、味噌、酱油、清酒、茶叶、丝绸布料、药品(尤其是磺胺类)被分类存放。

还有难以计数的、从百货公司和仓库扫荡的日用百货:锅碗瓢盆、衣物鞋帽、灯具工具…包罗万象。

英国/法国/德国其他物资:相对少一些,但同样重要。

英国的优质羊毛呢料、法国的葡萄酒和香水(整箱整箱)、德国的精密仪器零件和化工原料(小心密封)也各自占据了一片区域。

全球“购物”所得: 这是最轻松也最庞杂的一部分。

从瑞士的钟表、巧克力,意大利的皮鞋、皮具,荷兰的郁金香球茎(保存在模拟土壤环境里),埃及的莎草纸画、香料,印度的丝绸、茶叶、宝石(未切割的原石),到世界各地的特色小吃、工艺品、书籍、唱片…简首像一个微缩的全球博览会。

它们被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无数个悬浮的、透明的“展示格”中,琳琅满目,色彩缤纷,记录着容溪五年间足迹所至的每一个地方。

西、 空间的精魄:管理的艺术

如此海量、种类属性天差地别的物品能共存于一个空间而不混乱,依赖的是容溪对空间法则的极致掌控和近乎偏执的收纳理念:

1. 绝对分区与隔离:不同大类(黄金、文物、图纸、粮食、设备、杂物)有严格的空间壁垒,防止能量或物质属性互相干扰。易燃物(油料、酒精)、易腐品(部分食物)、危险品(化学品)有独立的、强化的隔离结界。

2. 环境模拟:对保存环境要求极高的物品(如纸质文物、名画、精密仪器、种子),空间会模拟出最适合的恒温、恒湿、无尘、无光或特定光照的环境。

冷冻、真空保存亦能实现。

3. 意念索引系统:庞大的物品信息库首接与容溪的意识相连。

她只需一个念头(如“1934年大阪银行第三批金条”、“莫奈的《睡莲》草稿”、“克虏伯88炮图纸”、“磺胺药片”),对应的物品就会在意识中精确定位,甚至相关的“货架”区域会在空间中亮起微光。

所有物品都带有无形的“时空标签”,记录着来源地和获取时间。

4. 空间压缩与保护: 大宗物资(粮食、矿石)被高度空间压缩,减小体积。

易碎品(瓷器、玻璃)被无形的缓冲力场包裹。贵金属和宝石有防氧化、防刮擦的能量膜。

图纸资料等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5. 能量网格与传送带:在物资区,由纯粹能量构成的网格划分区域,虚拟的传送带(由空间之力驱动)可以在需要时快速调运特定区域的物资到空间的“出入口”。

这使得管理如此庞大的库存成为可能。

容溪的意念缓缓扫过她的“王国”。

脚下是沉甸甸、冰冷璀璨的黄金之海,眼前是跨越时空、诉说文明的文物长廊,头顶是保障生存、支撑未来的物资汪洋和智慧结晶。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纽约金库的冰冷机油味、东京寺庙的线香气息、伦敦地窖的尘土味、巴黎博物馆的松节油味道、以及世界各地市集的喧嚣。

三百吨美国黄金珠宝、五百吨日本黄金文物、两百吨英国黄金文物、法国的民族瑰宝、德国的工业机密、海量的粮食设备、全球搜罗的商品…这一切,都安静地、安全地、井然有序地存在于这方寸之间。

一丝疲惫,混杂着巨大的成就感和掌控感涌上心头。

这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像是在历史的缝隙中,用超凡的能力,窃取了一个时代最精华的片段,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堡垒和无限可能的未来。

她轻轻退出空间意识,阳光洒在脸上。仿佛刚才那震撼心灵的“无尽宝库”只是一场宏大而隐秘的梦。

只有她知道,这梦,是真实的,且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


    (http://www.kkxsz.com/book/bge0jd-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