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与吴侯有姻亲,合作基础稳固。”司马懿续道,“需让孙权明了,当前真敌非魏王,乃汉中王刘备!”
“仲达言之有理。”曹操点头,即令,“为孤起草书信,送予孙权。”
“遵命!”司马懿行礼。
曹操叹曰:“悔未纳仲达之策,早入蜀地,何至今日之窘境?”
司马懿忙劝:“魏王勿需懊悔,彼时行动未必更佳。”
“仲达勿谦。”曹操摆手,“去吧。”
司马懿欲退,程昱急入。
司马懿施礼,程昱不顾,首奔曹操。
司马懿放缓脚步,倾听。
曹操问:“仲德何事慌张?”
程昱答:“魏讽于邺城谋反……”
司马懿神色凝重,匆匆离去。
屋内气氛压抑,曹操脸色阴沉,胡须微颤。
接连噩耗,曹操头风欲发作。
“继续。”曹操强忍。
程昱道:“世子迅速处置,己诛叛众千余,事态得稳。”
曹操点头,稍舒。
“汉中失利,人心浮动,请魏王速归邺城,以安大局。”程昱建议。
曹操称王以来,异议者众。
欲稳局势,必先取胜。
昔赤壁之败,西凉即生变。
不服曹操者,比比皆是。
曹操怒道:“孤亦欲速归,然刘备拒返成都,反立都南郑,意在关中。
岂能让孤安心离去?”
刘禅之计,令刘备定都南郑,牵制曹操于长安。
曹操欲归,又恐刘备趁机出击,进退维谷。
“速联江东,邀孙权攻荆州。”曹操自语,“如此,刘备必分心救荆州,孤方能脱困。”
念及此,曹操猛然起身,程昱急扶。
“召司马懿!”曹操坐定,提笔写信。
司马懿至,欲呈信,曹操摆手,“孤己写好,现有要事相托。”
“臣誓死效命,请魏王吩咐。”司马懿拜道。
“携孤书,亲赴江东,劝孙权出兵荆州!”曹操断言。
“遵命!”
房陵。
刘封立城头,远眺。
奉刘备之命,至东三郡,夺孟达兵权,取上庸、西城。
现以东三郡主将身份,掌军政大权。
“孟达何在?”刘封问,不回头。
“将军,孟达出城二十里,迎世子。”
刘封冷笑,“蠢材,攀附错枝。”
孟达曾斩诸葛亮姐夫,今欲结刘禅,岂有好果?
孟达因斩蒯祺,自食恶果。
先受刘备罚,刘封夺权,明升暗贬,军功亦失大半。
刘封至后,更受压榨,仪仗被夺,受尽羞辱。
孟达深陷困境,向东州派求援。
然而,**等人因孟达擅自处决蒯祺而心生不满,对孟达冷漠以待,且在刘备面前未为其求情。
孟达处境维艰,决定向刘禅示好,期盼能借此摆脱困境。
刘封询问刘禅的行踪,话音未落,一支队伍己逼近城池。
刘封认出那是刘备的亲兵卫队——白毦兵,装扮独特,兜鍪上白羽飘扬,心中不悦却仍维持和气,前去迎接。
在城门前,刘封遇见领军而来的马超,连忙行礼。
马超身份尊贵,刘封不敢怠慢,尽管马超态度疏离,刘封也不敢表露不悦。
刘禅下车,笑容满面地与刘封寒暄,两人在人前表现亲昵。
随后,刘封邀请刘禅进城详谈,设宴接风。
孟达出城二十里迎接刘禅,却未得善待。
刘禅答应代刘封向诸葛亮问好,实则刘封与关羽关系不和,问候关羽仅为铺垫后续言语。
刘封询问刘禅此行路线,刘禅选择陆路,认为水路因襄阳、樊城不在掌控之中而太过危险。
刘封赞同,认为陆路更为稳妥,并可提前通知诸葛亮派兵接应。
沿沔水南行进入荆州,汉水穿襄阳、樊城而过,此二城被敌军占据,水路凶险。
沿南岸行军,虽经襄阳而不入,因樊城在北,襄阳处南,陆行可避围困。
南郡多归刘备管辖,仅须通知关羽遣兵接应。
襄阳兵力薄弱,只能任由刘禅通行无阻。
刘封举杯祝愿:“愿阿斗一路顺风,平安抵达荆州。”
刘禅回礼:“谢兄长吉言。”
刘禅一行在东三郡稍作休整,随即沿沔水南岸向荆州前行。
刘封立于城头,目送其背影,面色阴狠,对寇和下令:“将刘禅行踪透露给襄阳曹军。”
寇和应声:“遵命。”
刘封意图借曹军之手除去刘禅,以除后患。
刘备年迈,亲子刘禅仅十三岁,刘永、刘理更幼,需十数年方能。
若刘禅不在,刘备百年后,刘封作为唯一成年子嗣,继位希望大增。
乱世之中,传位幼子乃取败之道。
刘禅存,刘封无机可乘;刘禅亡,刘封机会自来。
且借曹军之手行事,刘封可置身事外,一举两得。
寇和作为刘封心腹,自是忠心不二。
刘封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暗笑:“好弟弟,一路走好,家业我自会光大。”
刘禅一行沿南岸撤离,寇和则取道北岸报信,行踪隐秘,日后亦不会牵连刘封。
毕竟,若刘禅真死于曹军之手,那也是曹军所为,与刘封无涉。
一路无话。
刘禅继续东行,数日后来到东三郡东端,与荆州接壤之处。
“左将军。”黄皓急步至马超前,言:“殿下请您议事。”
马超惊讶,此地荒凉,何事可议?
然他仍下马,随黄皓至刘禅处。
马超至刘禅车前,行礼问:“殿下有何吩咐?”
刘禅携妻吴苋行礼:“叔父至此,侄儿为您引见拙荆。”
马超回礼:“末将拜见世子妃。”
“小女年幼,若有不妥之处,还望世子妃海涵。”
刘禅与马伶俐婚事己定,但因急于赴荆州,需归后再办婚礼。
(http://www.kkxsz.com/book/bigbic-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