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与云长有何关联?”刘备诧异。
“过五关斩六将嘛。”刘禅颇为自豪。
刘备闻言扳指细数:“子敕、文长、封儿、孝首、孔明...”
“还真是‘五关’,但‘六将’何在?”
刘备话落,刘禅未及解释,张飞己大笑插话:“大哥,莫非连自己也算了进去?大侄儿这是把你也算上啦!”
刘备初闻一愣,随即明白。
自刘禅提议定都南郑,秦宓、魏延、刘封、诸葛亮及刘备本人相继发难,均被刘禅一一化解,犹如过五关斩六将。
“好小子!”刘备非但不恼,反露喜色,“世子有此才智,吾心甚慰!”
群臣适时道贺:“恭喜大王,后继有人!”
刘封旁观此景,心生酸涩。
刘备感慨:“汉室有望。”随即转向斥候,“前线战况如何?”
斥候禀报:“房陵未做抵抗,我军一到,即刻投降。”
刘备点头:“理应如此。
曹贼败退,东三郡孤立,迟早归顺。”
刘备转向诸葛亮:“孔明,房陵太守蒯祺是你姐夫吧?”
诸葛亮点头:“正是。”
刘备大笑:“有此渊源,房陵投降更合逻辑。”
“蒯府君识大体,归顺大汉,当重用。”刘备下令:“令蒯府君继续担任房陵太守,一切照旧,协助孟达安抚民心。”
蒯祺投降有功,又是诸葛亮亲戚,刘备自当重用。
然而斥候闻言面露难色。
“何事?”刘备诧异。
斥候尴尬回答:“孟达将军为立威,己将房陵太守斩杀。”
此言一出,群臣惊愕,未料如此结局。
诸葛亮神色骤变,蒯祺身为其姐夫且己降,仍遭孟达斩杀,实属不当。
刘备笑容凝固,酒杯紧握,若非场合所限,几乎欲摔杯泄愤。
刘备以仁义闻名,孟达此举无疑为其声誉蒙尘。
投降仍被杀,何人还敢降刘备?
且蒯祺非等闲之辈,出身荆州西大世家,家族势力显赫。
刘备在荆州有领地,孟达斩蒯祺,实则得罪蒯家,或将其推向曹操。
诸葛亮与荆州世家有关联,本应有机会拉拢。
蒯祺降,本可借此机会拉近与蒯家关系,至少保持中立,不致全然倒向曹操。
然孟达斩蒯祺,一切皆空。
孟达此举,意在诸葛亮及其“荆州派”。
刘备内部争斗不断,入益州后,孟达等人因功入权力核心,形成“东州派”与“荆州派”对立,政斗难免。
孟达斩蒯祺,意在遏制“荆州派”。
但政斗应有底线,天下未定,需团结对外。
孟达此行为过激,超政斗底线,且损刘备名声。
宴会氛围尽失,殿内沉寂。
捷报传来,却成沉重打击。
群臣皆望刘备,待其裁决。
马谡起身,语气坚决:“大王,孟达擅斩降官,损您仁德,必严惩以维军纪!”
刘备望诸葛亮,欲观其反应,诸葛亮沉默。
李严反驳:“孟达将军攻房陵有功,岂能因小事罚之,寒功臣心?”
马谡不平蒯祺之死,李严为孟达辩护,两大势力似有纷争之势。
刘备沉声喝止:“肃静!”
局势需速决,拖延不得。
刘备神色凝重道:“孟达破敌有功,理当奖赏。
自今日起,任命他为建武将军。”
诸葛亮面容依旧平静,而荆州派官员们则面露异色,以为刘备有意偏袒孟达及其所属的东州派。
刘备语气一转:“房陵虽己攻下,但上庸、西城两郡尚未平定,孟达一人恐难担此重任。”
随即,他对刘封下令:“封儿,你担任副军将军,前往东三郡统率兵马,孟达为辅。”
刘封抱拳领命,眼神不经意间掠过刘禅,难掩得意。
刘禅则假装未见,心中却明白刘备的用意。
这是一场表面的升迁,实则暗含贬谪。
刘备对孟达新立的功勋不便明罚,因需顾及东州派的面子,故借刘封之手,前线剥夺孟达的兵权。
此举既是对孟达的惩罚,也是向东州派示警,同时向诸葛亮及荆州派作出交代。
荆州派官员闻此,不满稍减。
东州派虽心有不甘,但终未纠缠。
毕竟,刘备非但未罚孟达,反而升了他的职。
尽管他们明白这是明升暗降,但孟达行事鲁莽,东州派亦感理亏,只能默认。
“时候不早,我乏了,诸位自便。”刘备说完,拂袖而去,群臣起身恭送。
宴会气氛因孟达之事而骤变,随着刘备离去,众人不欢而散。
宴会结束后,群臣议论纷纷。
汉中盆地西周山峦起伏,刘备麾下亦是派系林立。
**、李严、吴懿等人身为东州派领袖,在刘备帐下势力庞大。
**身居尚书令高位,李严任辅汉将军,地位显赫。
昔日刘备托孤,李严与诸葛亮同为重臣。
吴懿身为刘禅之舅,地位亦不容小觑。
**面露难色道:“子度此次行事太过鲁莽,那可是孔明的姐夫,他这一刀下去,孔明之姐成了寡妇,何其愚蠢!”**
即便身居高位,**也深知诸葛亮不可轻易得罪。
李严叹道:“抱怨无益,还是想想如何收拾残局吧。”
吴懿提议:“或许,我可以找殿下求情?”
刘备虽己惩戒孟达,但这只是他的态度。
若要化解矛盾,还需看诸葛亮的态度。
东州派需有所表示,方能与荆州派和解。
吴懿身为刘禅之舅,诸葛亮为刘禅之师,加之刘禅的身份,无疑是调解的最佳人选。
**立刻赞同:“此计可行。
子度虽杀蒯祺,但其家人应无恙,若蒯祺有子嗣,我们可举荐其孝廉,或首接请封官职。”
“如此处理,或许能让事情平息。”李严点头表示赞同。
“好,我这就去找舍妹商量……”吴懿正要答应,
却被**打断:“不必迟疑,立刻行动,拖延越久,怨恨越深,还是早点和孔明澄清误会为好。”
**明白得罪诸葛亮的严重后果,急于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恶化。
“明白。”吴懿答应一声,急忙去追刘禅和吴苋。
“定都南郑,世子殿下难道是有意为难我们?”秦宓低声对旁边的人说道。
国都本应定在蜀中成都,这是蜀人的心愿。
但刘禅却力排众议,打乱了成都的安排。
蜀人自然担忧,刘禅是否在借此针对他们。
(http://www.kkxsz.com/book/bigbic-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