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墨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墨痕

 

卯时的晨雾还未散尽,石步云的布履己踩上双屿港的青石板。他刻意绕过市舶司的朱漆大门,却在转角撞见一队色目商贾——他们正在围观墙上新贴的《整治舶商条例》,羊皮纸上的八思巴文印章泛着猩红。

"石先生来得巧。"林三娘的声音从二楼花窗飘下,这个泉州海商遗孀扶着螺钿栏杆,腕间七宝镯叮当作响,"昨日收的徽宗御题《腊梅山禽图》,怕是经不得潮气。"她说话时,目光扫过石步云腰间悬着的潮音洞钥匙。

当那幅绢本在酸枝木案上徐徐展开时,季文渊的呼吸突然滞住了。画中锦鸡的尾羽用金粉勾出十八道细纹,正是宣和画院独有的"劈金法"。但他的手指抚过题跋时,突然触电般缩回:"墨色太新。"

"林夫人请看。"苏芷晴端起一盏建窑乌金釉茶托,将茶水泼向画角。氤氲水汽中,原本藏于石隙的"宣和殿宝"印鉴竟渐渐显形——却是用明矾水描画的虚印。

林三娘的护甲叩在案头:"好个米南宫的'画月'手段!"她突然扯开画轴玉别子,露出内层泛黄的衬纸,"但这宋初澄心堂纸做不得假。"苏芷晴的指尖在衬纸透光处轻点,隐约显出"元祐三年苏州贡"的水印。

此刻的潮音洞里,赵铁柱正对着岩壁上的水渍发愁。他刚把最后一块船板装上榫卯,突然发现渗水痕迹呈不规则的螺旋状——这绝不是普通的海水侵蚀。匠人沾着桐油在岩壁上勾画,竟描出个类似阿拉伯数字"7"的符号。

"这是大食商船用的水位标记。"哈桑的汉话带着古怪的腔调。波斯商人举着琉璃灯走近,灯光透过他手中的玻璃杯,在洞壁上折射出七彩光斑,"上月有艘故船在桃花岛沉没,载着二十箱磁州窑..."

海浪声突然变得急促。赵铁柱盯着哈桑袍角沾染的靛青染料,这颜色与他昨夜发现的奇异贝壳如出一辙。他故意将铁锤砸向岩缝,震落的碎石中混着几片瓷胎——那是龙泉窑特有的梅子青釉色。

戌时的拍卖会在废弃盐仓举行。季文渊执笔的《拍品录》悬在梁下,二十八个藏品名称用蝇头小楷写着:北宋越窑秘色瓷莲瓣碗、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枕...最后一行却空着,只盖了方"步云鉴藏"的阳文印。

"今日压轴的,是苏汉臣《货郎图》摹本。"石步云话音未落,陈账房突然挤到前排。这个牙行的监视者捧着契丹文字的账本,眼睛却死死盯着画中货担上的漆器纹样。

竞价到七十贯时,哈桑举起镶着孔雀石的匕首:"我加三枚大食玻璃瓶。"人群骚动起来,这种能透光的器皿在江南可抵百贯。但苏芷晴注意到,他展示的玻璃瓶底部都有同样的火焰纹——与潮音洞岩壁的符号完全一致。

突然,林三娘的侍女挤进场内,附耳说了几句。女东家脸色骤变,起身时碰翻了茶盏,建窑兔毫盏在《货郎图》上洇开一片茶渍。季文渊扑过去抢救画作时,发现茶渍竟显出隐藏的夹层——薄如蝉翼的宣纸下,藏着半幅米芾的《珊瑚帖》。

"好个'画中藏画'!"季文渊的惊呼被淹没在喧嚣中。石步云瞥见陈账房正在临摹拍品录上的契丹文字,突然提高嗓音:"诸位,最后这件拍品需要重新鉴定。"他故意将《货郎图》卷起时,露出衬纸上"绍兴内府"的骑缝章。

亥时的海风裹着咸腥味卷入潮音洞。西人围坐在新制的海柳木鉴宝台前,台上摆着那幅命运多舛的画作。赵铁柱用自制的放大镜观察绢丝纹理:"这织法像临安城外的沈家织坊..."

"更重要的是这个。"苏芷晴将琉璃灯悬在画上,光影交错间,隐藏的米芾印章逐渐显现。季文渊却摇头:"米元章用印从不用朱砂,这印色分明是西泠印社的八宝印泥。"

石步云突然用银刀挑开装裱绫边,抽出一张泛黄的货单:"至元五年,此画经高丽商船转琉球..."他的手指突然顿住,货单右下角盖着官牙的铁印,旁边还有串古怪符号——正是潮音洞壁上的"7"字标记。

"明日去桃花岛。"石步云将货单凑近烛火,看着水印慢慢浮现,"铁柱准备潜水皮囊,文渊摹录货单上的契丹文。"他转头望向整理账册的苏芷晴,"劳烦拜访哈桑,问他买不买龙泉窑的钴蓝料。"

子夜的更鼓声中,赵铁柱在船尾测试新制的分水犁。这是他从水密隔舱结构改良的装置,能减少船行时的涡流。月光照在船板缝隙时,他再次发现那些靛青色的贝壳——这次它们排列成箭头形状,指向正北方向。


    (http://www.kkxsz.com/book/jaa0dd-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