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林知夏坐在饭馆后厨的板凳上,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你以为赢了?下场才刚开始。】
那条匿名短信仿佛一把刀,从手机里刺进她心脏。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清楚对方不仅阴狠,还熟悉她的一举一动。
她想起了那晚饭馆停电时的故障,想起古堰村举报信的字迹,甚至想起顾临舟每一次义无反顾的站在她身前。
她知道,如果继续合作下去,顾临舟会被牵连得更深。而她也不能允许。
清晨六点,天空泛白。
她给顾临舟留了一张纸条,字迹平稳:
“项目暂时由我独自处理。你有更重要的自由,不必为我挡枪。谢谢你,顾临舟。”
然后,她头也不回的出发了,目的地:镇上广播站。
她要在下一个乡村市集日,做一场公开宣讲,把饭馆的经营账目、项目逻辑、村民收益全部公之于众,争取民意和舆论反转。
顾临舟醒来,读完纸条,脸色铁青。他知道林知夏是个强硬的人,可他没想到她能强硬到这种地步一声不吭地抽身而去,只留下冷静到近乎冷漠的字。
他没有去追。
但他也没有闲着。
顾临舟悄悄联系了他在市里一家老朋友经营的公关公司,请他们帮忙调查那条短信的来源。虽然林知夏不想靠人,但这一次,他不会再站在她前面,而是要站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守着她的背后。
当天上午,林知夏孤身一人赶到镇上的文化广场。
临时搭建的舞台前坐着不少乡村创业协会的人,也有几个市里记者。她站上台,眼神坚定。
“我是林知夏,来自石桥村,从城市辞职返乡创业的普通人。”
“我没背景、没靠山,也没什么高大上的资源。只有一个目标:让村里的老人吃上热饭,孩子喝上干净水,一代手艺人不至于断了传承。”
她把手中资料一页页展开,图表、实拍视频、后台账本,条理清晰、证据翔实。
台下不少人低声交谈,有人开始点头。
她扫视西周,最后一句掷地有声:
“有人说我是骗子,说我是挂靠资本的木偶。今天我站在这里,愿意接受任何人的监督与质询。”
“但我不会后退,也不会沉默。”
话音落下,掌声零星而起,渐渐汇成一片。
她下台时,迎面走来一个西装男,正是石桥镇商会秘书丁志辉。
“林小姐,您不简单。”他语气中带着三分试探七分赞许,“如果您不介意,咱们镇想跟您展开深度合作官方投资入股您的饭馆,未来开连锁,有兴趣谈谈吗?”
林知夏笑了笑,回得干脆:“暂不考虑。”
她己经看清了,现在一切的诱惑,背后都有标价。
而她,要守住初心。
傍晚,顾临舟接到消息:匿名短信的发送IP定位在石桥村小学旁边的电信中转室,使用的是某个“供销社退休员工”名下的电话卡。
“供销社?”他皱眉,脑中飞快掠过一个名字。
与此同时,林知夏回到村里,迎面撞见许大婶急匆匆跑来:“知夏,快去!你店后头水管爆了,有人说是人为砸的!”
她脸色一沉。
饭馆后院,围着几个村民,地上一滩积水,水管扭曲断裂,旁边还留着一个红色锤柄。
“有人看见是刘春柱!”一个小孩忽然喊,“他刚偷偷摸摸走进来的!”
刘春柱,供销社老员工,前几日还在饭馆边骂骂咧咧说“女人当不了老板”。
林知夏当机立断报警,现场拍照取证,并联络了县里的基层创业保护平台。
她不再只是一个创业者,而是学会了反击。
夜里十点,雨又下了。
林知夏站在门口,看着破旧的灯泡晃动,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
顾临舟撑着伞走来,没说话,只递给她一杯热姜茶。
“我不走,”他说,“就算你把我赶出项目,我也不走。”
“我说过,我不想你为我挡枪。”林知夏看着他,目光清清冷冷。
“那我就做子弹。”他笑了,眼中却有怒意与倔强,“知夏,你可以一个人上战场,但你不是一个人打仗。”
她怔住了。
一瞬间,眼眶泛红。
夜深,雨停。
饭馆破水管修好了,刘春柱被带走,村民们议论声渐歇,石桥村又恢复了片刻宁静。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更大的风暴前的一滴雨。
林知夏坐在饭馆灯下,手里握着那张纸条,看了一会儿,慢慢撕碎。
她不是谁的木偶,也不是谁的影子。
但如果有人愿意并肩作战,她也不会再拒绝。
只要她还在,就没人能夺走她亲手铺好的这条路。
(http://www.kkxsz.com/book/jadiic-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