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亮,石桥村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焚烧的味道。林知夏站在山头,看着老广播站的废墟还在冒烟。
她手中紧握着父亲留下的那本日记,眼神沉静如铁。
顾临舟站在她身后,不远不近。那本日记,他只看了一半。里面的线索太多,但最关键的两个字反复出现“旧港”。
这个地方,从未出现在林知夏的童年记忆里。
“你确定,要一个人去旧港?”顾临舟的声音压得很低。
“这件事,牵连的,不只是我父亲。”林知夏看着远方的薄雾,“也许整个‘阳河计划’的终点,就是那里。”
她翻开日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张手绘地图,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在她脑海中浮现。
旧港实验站(J-2)
日记提到,那里曾是“阳河计划”的初期试验区,后来因为泄漏事故被封。父亲在计划崩盘前,将一批重要数据转移至旧港也就是说,真正的核心黑幕,不在石桥村,而在旧港。
林知夏没有犹豫,独自启程。
她搭乘夜车,一路绕过封锁区,进入南境沿海的旧港镇。这个地方己被“海岸安保局”接管,表面上说是因为“海洋污染整改”,实则任何探访者都会被登记。
她换了身份,乔装成民间环保组织成员,以“调查沿海水源数据污染”为由申请通行。
在旧港调查的第三天,一个名叫宋宥谦的青年男子主动找到她。
宋宥谦,旧港本地人,曾是“阳河计划”外围技术人员。他看过她发布的匿名片段,认出她身份后主动搭话。
“你父亲林勖,是个真正想保护人的研究者。”宋宥谦低声说,“但他留下来的东西,不只是数据。”
林知夏眉头一动:“你认识他?”
宋宥谦点头:“我在旧港研究站见过他。他从不参与核心试验,只负责‘心理稳定组’。但在计划崩盘前,他把一份代号为‘渡口’的档案藏了起来。”
“在哪里?”
宋宥谦沉默片刻,低声吐出一个地名:“石海冷藏厂。”
林知夏一震。石海冷藏厂,是旧港郊区一片早己废弃的厂区,也是当年事故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如今己被封存二十年。
“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他看着她。
“知道。”她目光坚定,“我也不怕进去。”
与此同时,石桥村这边,顾临舟在医院外再次遭遇跟踪。
他回头一拳击退对方,逼问出幕后指令来自“旧港监管中心”林舟正在将行动范围扩大,企图围堵林知夏的一切退路。
顾临舟立即决定动身追去旧港,临走前,他拜托唐叔继续照看林倩。
“林知夏这个人,有时候倔到连自己命都不要。”他轻声说,“但我不会让她一个人面对。”
旧港郊外。
林知夏独自来到石海冷藏厂。这里到处是锈迹斑斑的铁门和碎裂的玻璃,空气中仍残留着微弱的刺鼻气味。她穿过一条条走廊,最终在冷藏室后方找到一间被水泥封死的仓库。
她用随身携带的破拆工具破开墙面,挖出一个被防水布包裹的金属箱子。
箱子里装的是一份厚厚的档案,顶部写着:
项目“渡口”·编号:L-K7
她还没来得及细看,身后忽然传来异响。
一个高大的黑衣人己悄然靠近,手持电击棒。
她迅速反应,闪身躲开,却被重重一击打在背上。电流窜过脊柱,她跌倒在地,箱里的档案散落一地。
“林知夏,”黑衣人面无表情,“你不该来的。”
林知夏咬紧牙关,正准备反击,一道低吼忽然从门口传来。
“放开她!”
顾临舟冲进仓库,一拳击中黑衣人的颈侧,借势一个过肩摔将他压制在地。
短暂的搏斗后,黑衣人失去意识。林知夏挣扎着坐起,脸色苍白,眼中却没有一丝退缩。
顾临舟气喘吁吁:“你真的是疯了。”
“疯?”林知夏笑了一声,“从我父亲死的那一刻起,我早就不怕疯了。”
两人逃出厂区时,夜幕己经降临。
他们带着“渡口档案”回到旧港镇郊,暂时躲进一个废弃的渔民小屋中。
林知夏靠在墙边,翻看档案,一页页的记录揭开了计划真正的底牌。
“渡口,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我们用催眠诱导、药物控制和集体记忆塑造,尝试让个体‘失忆’,以此创造一种可被重塑的心智群体。”
而实验原型,最早就在旧港展开,针对孤儿、弃婴、患有精神病史者。
林知夏的手指停在一页记录上,上面赫然写着:
实验对象编号:L-00-1
林·苒
她愣住。
“这是……我?”她喃喃自语。
顾临舟眼神也瞬间凝固:“你也是……?”
林知夏脑海一阵剧痛,过往被封锁的记忆像潮水般涌来。那扇铁门、那个声音、那个她始终看不清脸的男人。
她忽然抱头大喊,身体猛地抽搐。
顾临舟立刻将她抱紧,轻声安慰:“别怕,我在。”
但他们都知道,档案并未全部打开,谜团还远远没有解开。
更重要的是
林舟,也己经抵达旧港。
远处的码头上,林舟站在浓雾中,看着林知夏留下的脚印,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果然,她己经接触到‘核心记忆’。”
(http://www.kkxsz.com/book/jadiic-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