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火出圈,饭未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火出圈,饭未凉

 

第二天一早,林知夏打开饭馆门,迎面而来的不是熟悉的邻居李大爷,而是一群陌生人!!!有拎着相机的,有拿着手机首播的,还有带着外地口音、问东问西的年轻游客。

“老板娘,昨天那锅小米粥还有吗?”

“我们特意从镇上打车过来的!”

“这锅粥,我在网上看了一夜,今早非吃不可!”

她一时愣住。

前夜那三位年轻人离开前,将饭馆拍成了短视频发到网上。视频标题只有十个字:“一口粥,唤醒一个村”,却意外击中人心。

点开评论区,满是羡慕与追忆。

“我姥姥家的粥也是这个味。”

“这才是我想象中的乡村,不是被收门票的那种。”

“求定位!明天就冲!”

她没做宣传,更没刻意经营流量,但这锅粥却意外“出圈”。

饭馆门前开始排起长队,有游客甚至坐在石墩上等上半小时也不走。她只好写一张小纸条贴在门口:

“食材有限,每日三锅,卖完为止。”

巷子里的热闹,引起了村支书的注意。

张书记头戴草帽、脚蹬解放鞋,赶忙赶来,见人多得连巷子都堵住了,皱着眉说:“知夏啊,这可是要考虑消防安全了,你这饭馆真不能扩得再大。”

林知夏点头,态度诚恳:“我不扩,不加桌,就守住三锅饭,谁想吃谁等。”

张书记皱眉,又叹口气:“可你这饭锅,越烧越旺,镇里那边也开始催文旅节点动工了。”

他话音刚落,顾临舟出现在巷口,眉眼清冷,手里拎着一沓新图纸。

“张书记,林湾文旅设计图更新版我带来了。”他说完,目光扫过门口排队的人群,又落在林知夏身上。

她神色淡淡,没有回应他。

张书记接过图纸翻了翻,皱眉:“还是得动饭馆这片?”

“不动主体,只调路口动线和消防通道。”顾临舟指着图纸,“这是最温和的调整方式。”

“可是你这路,还是得从她灶口边过。”张书记语气有些为难。

顾临舟沉默片刻:“这饭馆,迟早要被更多人看到。动线规划,越早调整越稳妥。”

林知夏终于开口,语气平静:“你要的,是让这条巷子看起来更规整;我要的,是让这饭馆留下记忆。”

“你这饭,终究是生意。”他说,“而我这图,是系统工程。你知道区别。”

她抬眼看他,忽然笑了:“可惜,我的饭,是从记忆里煮出来的,不是从图纸里画出来的。”

他喉结微动,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

两人对峙的场面,被一名游客拍了下来,剪成十秒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很快被顶上热门榜单:“饭馆女老板当众怼设计师:饭是煮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评论又炸了锅:

“支持老板娘!乡村不是展馆!”

“我来是为了这锅粥,不是为了你那栋玻璃民宿。”

“别什么都拆,留点真东西吧。”

林知夏没回应网络,她只是照常开锅、煮粥、做饭。

可饭馆门口的“人气”,却开始引来各种人,到镇上的宣传办来拍照,村里的老小学主动提出办“手写菜单展”,甚至隔壁村的村长也来探路,“咱也考虑搞个饭馆牌坊,连成一片。”

那天中午,粥刚熬到一半,电忽然断了。

整个巷子一片寂静。

顾临舟正在村口和张书记讨论图纸,听说断电,立刻皱眉:“有人碰线路?”

“不是。”张书记摇头,“村里电表容量超负荷,今天人太多了。”

林知夏站在锅前,眼神一顿。

她知道,没有电,就烧不开水;烧不开水,就煮不熟粥;煮不熟粥,就留不住人。

她咬了咬牙,推开后门,从柴房扛出一捆干柴,把旧灶台重新点起。

风大,烟呛,火苗忽闪。

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继续添柴。锅底腾起第一缕烟时,顾临舟站在门外,看着那团火慢慢跃起,眼神复杂。

他忽然意识到,他的规划图纸上,从未画过“烟火”的位置。

他只规划了路径、人流、建筑比例,却没留下一寸能容下人心的余地。

夜晚降临,电终于恢复。

村民们纷纷散去,但饭馆那口锅,还在咕噜咕噜冒气。

林知夏坐在门口,靠着门框,手里握着一支未点燃的香。

那是外婆留下的老习惯,每晚饭锅熄火,要烧一炷香,谢锅火安稳。

她点着香,插进灶台前的土罐,低声说了一句:

“外婆,我守住了。”

她没有抬头,却知道顾临舟还站在对面。

风过,火香升起。

两人隔着一口锅,一堵巷,一段旧时光,谁都没有再说话。

但空气里,己悄然多了一丝,无法归档的温度。

——她守锅,他执图,路还长。


    (http://www.kkxsz.com/book/jadiic-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