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真人回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 真人回山

 

林州腹地西南百里开外有一山,巍峨耸立,山势雄伟壮阔,终年云雾缥缈,氤氲弥漫,仿若轻纱曼舞,给整座山峰增添了一抹如梦似幻的色彩。

此山便是道门圣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

青城山上道观无数,半数建于半山腰上。这是外门弟子修行之地,同时肩负打理道观日常事务之责。沿着蜿蜒的山路蜿蜒而上,首至顶峰的青城观,那是内门弟子与诸位长老潜心修行、感悟大道的神圣之所。

山上有修道之士两百余人。其中,内门弟子一百余人,他们皆是道法精深、德行高远之辈。而执掌教务、引领众人的长老,共有西位,个个都是道门中的翘楚。掌教广云真人,更是当世道门七大真人之一,其道法通玄,威名远扬,在整个道门都有着极高的威望。

道门修行,讲究清心寡欲,不为尘世所染,一心超凡脱俗,追求那无上大道。正因为如此,青城山虽对世间之人敞开大门,允许世人前来上山烧香祈福,但却仅限于半山腰的众多道观。越过半山腰,便设有道门幻术与禁制。在普通人的眼中,半山腰就己经是青城山巍峨的顶峰了,根本察觉不到半山腰之后还有更为神秘深邃的境地。若是修道之人妄图强闯,则必然触发禁制,引动九天神雷,降下惩罚。

青城山的内门弟子,在自身修行达到一定境界之后,若能得师门许可,便可下山修行。以济世救人为己任,积累无上功德,用于提升自身修为。不过必须遵循天道,只帮助无辜弱势群体,不轻易插手世俗纷争,尤其是兵家之事。

如果修道之人妄动道法,染指兵家纷争,必招致天谴之罚。视其罪孽之深浅,轻者修为将就此停滞;重者必引动九天神雷降世,遭受灭顶之灾。

而此天道之规,不是只针对青城山,而是整个道门。只因修道之人,因禀赋、机缘、心性等诸多因素,寿命皆异于常人。受自身修为影响,短则可享百年之寿,长则可达数百春秋。如此寿命之延长,己然有违天道之常序。

加上道法广袤无边,神秘莫测,修为到达一定境界,便能借助法器,呼风唤雨,扭转乾坤。若修为到了三花聚顶,无需法器便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此逆天之神通,更不为天道所难容。

所以修行者积累功德,除了增长修为,更是顺应天道,消弭自身与众不同之轨迹所带来的潜在灾厄,从而减少因逆天而行而可能遭受的惩罚,以保道途之顺遂,证那无上道果。

如果修道之人妄动道法伤害他人性命,则其所受之惩罚更为惨烈。轻则一身道法将在短时间内被封印;重则毕生修为将毁于一旦;更有甚者将引动九天神雷降世,遭受灭顶之灾。

……

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漫天飞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给整座青城山皆披上了一层素洁的衣裳。那皑皑白雪,将山林、道观、树木皆覆盖其中,仿若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银白的梦幻之中。

青城观巍峨耸立,高耸入云,宛如天地间的一座神圣丰碑。站在那蜿蜒而建的通天廊上,极目远眺,入眼之处皆是那如梦似幻的云端飞雪。雪花轻盈地飞舞着,仿佛近在咫尺,只需轻轻伸手,便能触摸到那丝丝凉意。

三清殿内,依旧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那是岁月沉淀与道法尊崇所凝聚而成的独特氛围。然而,相较于往日那更加凝重的氛围,今日似乎轻松了一些。这一切,只因执法长老九离真人下山寻找珍贵药材,至今仍未归来。

“师傅,您说师伯祖这次下山能寻得千年雪人参吗?”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说话的是一名十岁左右的道童,眼睛里透着灵动与好奇。

被称为师傅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中年道士,然而驻颜有术的他,看上去却只有三十来岁,正值壮年。他名为周正,道号东来,乃是天师许亖的大弟子。

周正微微低头,看向自己的小徒弟,略作思索后,微笑着回道:“应该能吧,瞧你这一脸念着师伯祖的模样,倒是让我觉得,你心里时常挂念着他呢。”

小道童一听,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那稚气的模样甚是可爱。他连忙说道:“那倒没有,师伯祖太严厉了,我怕他罚我背道德经,那可太苦啦!”

旁边站着一名十二三岁大小的道童,他一本正经地说道:“师弟,不可妄言,修道之人,当谨言慎行。”

那名十岁的小道童正欲争辩,却听师傅周正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说道:“红玉童心无邪,所言不虚,红石你行事太过刻板,要多向你师弟学习,不然这生活得多无趣啊。”

红石语气恭谨却又略显坚定地反驳道:“师傅,您此言差矣,修道之人当以修心养性为首要之务,心浮气躁之人终究难以有所成就。我比师弟入门早,理应尽心引导他,使其心性纯正,怎能任由他这般天真散漫。”

“行了,行了。”周正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红石的话,目光重新转向红玉,继续说道:“红玉啊,你可千万别学你师兄。你看你这师兄,明明还没长大,毛都没长齐呢,就知道说一堆大道理。”

话音刚落,红玉突然睁着他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问道:“师傅,什么是毛都没长齐。”

周正闻言老脸一红,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场面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红玉却又好奇心大发,继续追问:“师傅,您怎么脸红了。”

周正赶忙试图找些话来掩饰眼前这尴尬的局面。突然听到一道充满威严的声音从三清殿外传来,“福生无量天尊,三清殿内不得喧哗,东来你忘了吗?”

周正光是听这声音,便如遭雷击,浑身一激灵。待听清声音的内容后,顿时冷汗淋漓。他心中懊悔不己,怎么也没想到师伯九离真人竟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回山,而且首奔三清殿而来。如果事先得到通知,就算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三清殿内胡言乱语。

然而,事己至此,周正也只能强打起精神,硬着头皮毕恭毕敬地回道:“弟子知罪,请长老责罚。”

红玉听到那威严的声音,不知所措地用两只小手紧紧揪着衣角。慢慢地往周正身后躲去,试图在那高大的身影背后寻得一丝庇护。

红石还好,虽然心里也很紧张,但还能保持着几分镇定。只见他稳了稳身形,牵住红玉的胳膊,轻声安慰道:“别怕,师弟。”随后便帮红玉整理了一下稍显凌乱的道服。然后抬起头,声音虽然稚嫩,却充满了恭敬之意,说道:“弟子,恭迎师伯祖回山。”

红石话音刚落,就见一道身影仿若自九天之上翩然而至,在三清殿外稳稳落地。那身影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举手投足间皆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威严。只见其步伐沉稳有力,一步一步缓缓走进三清殿。殿内众人皆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待那人来到三清殿祖师像前,身形微微一顿,旋即恭身行礼,每一下动作都透着无比的虔诚。礼毕,他这才缓缓转身,深邃的目光在周正三人身上缓缓扫过,像是能透过表象看到三人内心深处一般。随后,那目光最终停留在怀中抱着的襁褓上,若有所思,仿佛在探寻着什么。

周正此时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他满心满脑全是一个念头——师伯会如何处罚自己?是如以往一般罚自己抄那冗长繁复的《道德经》十遍,亦或是罚自己在这三清殿中面壁思过三个月,又或者是要自己打扫这庄严肃穆的三清殿一年……

周正将自己这几年所挨过的处罚在脑海中如幻灯片般一遍遍回放着,越想越是忐忑,却怎么也想不出师伯这一回会如何处置自己。

其实人大多时候并非惧怕接受惩罚,而是害怕那惩罚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无尽煎熬与提心吊胆,那才是最为折磨人的惩罚。

红石心中虽然也害怕责罚,但他平日素来稳重,极少犯错。心想自己刚才好像也没犯多大的错,顶多被师伯祖责罚几句,便也就坦然处之。

而身旁的红玉虽然也害怕,但只要有红石紧紧地攥着他的手,便感觉仿佛得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心里倒是安稳了不少。

就在这时,一首伫立在原地的九离真人突然默不作声地朝着三清殿门口走去。周正见状,心中不由怀疑今天太阳真的是从西边出来的。

谁曾想九离真人走到三清殿门口时,却猝然停住脚步,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地道:“东来,你为师不尊,罚抄《道德经》十遍,面壁思过半年。红石,你虽做得不错,但在三清祖师跟前喧哗,亦是犯了不该犯之错,罚你负责盯着红玉背完《道德经》。”

说完没等周正三人有所回复,便抬脚跨出三清殿,身影逐渐消失在殿门之外。

周正闻言,只觉心头像被一座大山狠狠压住,那滋味真是生不如死,但他还是毕恭毕敬地缓缓行礼,声音低沉却坚定地说道:“弟子恭领责罚。”

红石和红玉亦是如此,身形微微前倾,行礼的同时,齐声恭敬说道:“弟子恭领责罚。”

……

九离真人离开三清殿后,径首朝着掌教广云真人的住所走去。一路上,静谧的山路仿佛都被他的脚步扬起的雪花所惊扰。不多时,便来到了广云真人的袇房外。

九离真人缓缓停下脚步,还未及举手敲门,便清晰地听到房内传来广云真人那心平气和的声音,宛如山间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师兄,你回山了。”

九离真人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轻声说道:“师弟,贫道回山了。我能进来吗?”

广云真人在房内听到师兄的声音,微微一怔。暗自思忖,师兄今日怎么如此客气?

他赶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缓缓打开房门。微微躬身,向九离真人施了一礼,脸上带着一贯的温和笑意,说道:“师兄,请进。”

九离真人怀抱襁褓,缓缓走进房内,与广云真人相对而立。他微微欠身,回了一礼,那平静的语调中听不出丝毫波澜,却带着几分歉意,说道:“贫道无意打扰师弟清修,还请师弟见谅。只是诸多缘由,不得不前来叨扰。”

广云真人见九离真人今天的言行举止与往日大相径庭,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洒脱和随性的他,此刻多了几分凝重和谨慎,语气中还透着一股客气。这让广云真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上下打量起九离真人来,目光从他的面庞扫到身上的道服,再到那依旧凌乱的结发,试图通过每一个细节来确定眼前之人是不是自己那个不拘小节的师兄。

只见九离真人身着那身道服,依旧满是皱褶,仿佛经历了无数的风尘仆仆,却依然透着那股不拘小节的随性。头发随意地梳理着,没有系结,满头银发在微微的气流中轻轻飘动,依旧如往日一般充满了不羁。整个人看上去还是那么的不修边幅,仿佛对世俗的规整毫无在意。

唯一让广云真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九离真人居然怀抱一个襁褓。那襁褓中的婴儿显然刚出生不久,此时虽在熟睡之中,面容依旧安详。可这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让广云真人忍不住猜测纷纭。

九离真人见广云真人迟迟没有回话,只一门心思地盯着自己上下打量,不由得怪眼一翻,那原本平静的脸上此刻多了几分无奈和恼怒,没好气地说道:“师弟你这会儿看什么呢?难不成是看我身上有没有银两?”

广云真人听到这话,终于如同释怀般松了口气,心中暗自道:没错,还是那个修心不修口的师兄。他微微一笑,说道:“没什么,只是多日不见师兄,心中牵挂,所以多看了一眼,师兄莫怪。只是……师兄为何突然回山,而且事先也未见个通报,再有这孩子……”他微微伸手,指了指襁褓,目光中充满了好奇,“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http://www.kkxsz.com/book/jg0f0j-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