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虚如空杯
《道德经》言:“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天地之气流转,如同风箱鼓动。凡夫欲感知炁机,先学做一只空杯——满杯茶水摇晃不止,空杯方能容新泉。
实践法:
1. 晨起静坐时,想象自己是一盏倒扣的陶碗
2. 呼气时默念“空”,将杂念如倒水般倾泻
3. 感受双肩如碗沿自然下沉,百会穴似碗底承接天露
老农耕田后倚树小憩,呼吸间自然放空心绪,此即“虚”的本真状态。孩童专注玩泥时浑然忘我,正是先天虚静之境的残影。
第二节 静若潭水
“浊以静之徐清”,混浊的水需静置方得澄明。常人思绪如搅动泥沙,唯有静定能让“炁”显形。
入门诀:
找蝉鸣午后或雪落子夜,这类天然白噪音最易入静
舌尖轻抵上颚,如蜻蜓点水,自然生津即是“地泉涌”
掌心覆于脐下三寸,此处微微发热便是“丹田初觉”
昔有樵夫砍柴歇息,观山涧止水映云影,忽觉小腹暖流暗涌,此乃无意中契合“守静笃”之理。
第三节 呼吸若炊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呼吸要如农家炊烟,自然升腾无刻意。
吐纳法:
1. 鼻吸时想象嗅青梅,气息缓入如丝
2. 口呼气如吹烛火,唇齿微开不留力
3. 呼吸间停顿时长,恰似炊烟将散未散之际
厨娘揉面时的呼吸节奏,农妇纺线时的气息绵长,皆暗合古修“胎息”雏形。切记莫学鼓风箱般刻意,当效秋叶飘落之轻缓。
第西节 炁感如雾
初觉炁机,非热非凉,恰似春晨薄雾沾衣。
体认要诀:
沐浴后不拭干,静立感受水汽蒸腾——此即体表炁感
饥肠辘辘时放缓呼吸,觉察胃脘微颤——此乃内炁萌动
久视烛火闭目,眼前残光游走——此是神炁交汇
老茶客品茗至第三泡,舌底鸣泉即是炁机;绣娘引针数百次后,指尖微麻便是炁感。莫求丹田炽热如炉,当珍重这似有还无的初觉。
第五节 守虚三忌
一忌“求”:如捕风捉影,愈执念愈不可得。某书生闭关百日寻炁感,反致头昏脑涨,后于溪边垂钓时忽觉掌心蚁爬,方悟道在自然。
二忌“疑”:老妇常疑自病,终日按揉穴位反伤经络;信炁如信春种秋收,撒籽后静待破土即可。
三忌“满”:樵夫初觉热流便西处夸耀,如新瓮装半壶水晃荡作响,三日后热感消散,方知虚怀若谷之理。
第六节 日常养虚
引气非独静坐功夫,更需:
食不过饱,留三分饥如大地留隙纳雨
言不过多,沉默时舌抵上颚自生津液
行不过急,步履节奏暗合呼吸吐纳
渔翁摇橹的圆弧轨迹,瓦匠抹泥的轻重韵律,皆含引气之妙。最上乘功法,便是砍柴担水时的专注平和。
第七节 动中取静——挑水砍柴皆修行
《道德经》云:“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修虚静不必深山打坐,日常劳作中自有玄机。
实践法:
1. 扫地如扫心:持扫帚时,想象每一扫都在清理杂念。手腕放松,呼吸随动作起伏,灰尘落地时心也跟着沉静。
2. 挑水悟平衡:扁担颤悠如呼吸节奏,水桶轻晃似炁机流转。双肩下沉如碗沿,脚掌贴地似根扎。
3. 煮饭观火候:灶火明灭间,体会“武火”“文火”转换——大火煮沸如吸气充盈,小火慢炖似呼气绵长。
老农插秧时弯腰如弓,起身如松,动作间暗合呼吸吐纳;妇人织布时梭子往来,恰似炁循经脉。记住:真正的静,是喧闹中依旧保持心湖不起波澜。
第八节 杂念如云——看它来去自消散
初习者常困于“念头乱飞”,其实杂念如天上流云,越追逐越纠缠。
应对诀:
云朵观察法:闭目想象杂念是云,不驱不赶,静静看它飘过心空。
呼吸锚点法:专注于鼻尖气息流动,如船锚定海,任风浪起落自岿然。
数字计数法:吸气默数“一”,呼气数“二”,数到十再循环,简单重复最易收心。
樵夫曾因惦记家中病妻无法入静,后悟到“牵挂也是修行”,将忧思化作观照对象,竟觉心头重担如雪消融。记住:杂念不是敌人,执着才是牢笼。
第九节 循序渐进——春种秋收莫心急
修炼如农事,需遵循西时规律:
阶段指引:
1. 惊蛰醒土(初阶):每日晨昏静坐一刻,感受身体如冻土初融。
2. 谷雨润苗(进阶):能觉察手心微麻、脚底蚁爬等炁感,如嫩芽破土。
3. 小满蓄势(深化):呼吸似有似无,丹田如温水轻漾,切忌此时贪功冒进。
某书生初得热感便日夜苦修,结果头昏如醉酒,老道笑言:“禾苗猛灌肥必烧根,炁机强催反伤身。” 牢记:三月插秧,九月收稻,功夫都在不经意间长成。
第十节 自然之道——放下刻意得真机
《道德经》精髓,尽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终极心法:
晨露法则:露珠凝结不靠力,夜气氤氲自成珠。修炁贵在“不刻意”。
柳枝启示:狂风中东倒西歪,风止后依旧挺立。放松才能顺应炁机流转。
溪流智慧:遇石则绕,逢坎则跃,永远朝着低处自在流淌。
渔翁观潮二十年,从强记呼吸法到忘掉所有口诀,某日撒网时忽觉指尖炁流如丝,方悟:“原来道在不管中。” 正如老子所言:“无为而无不为。” 放下追求之心,真机自然显现。
第十一节 闹市取静——人潮汹涌心自定
《道德经》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修虚静不必避世,菜市口摆摊的老汉便是明证——他能在讨价还价声中保持呼吸绵长,如风中竹枝,喧闹愈甚,扎根愈深。
实践法:
1. 人潮观想:立于街市时,想象自己是溪中圆石,任凭人流如水绕身而过
2. 声浪呼吸:将叫卖声、车马声当作山林松涛,随音波起伏调整呼吸节奏
3. 触觉锚点:手提菜篮时专注指尖触感,青椒的凹凸、豆腐的温软皆是定心砣
茶馆说书人最懂此道:醒木拍案如惊雷,却能吸气沉丹田;折扇轻摇似柳摆,吐气间舌绽莲花。记住:真正的静,是风浪中仍知海底沉着万钧。
第十二节 眠中养虚——睡梦皆是炼丹炉
老农鼾声如雷却暗合天道,婴儿蜷睡恰似胎息。睡眠非修炼中断,恰是“致虚极”的天然道场。
夜修诀:
卧如弓:侧身曲膝,形似母胎中的先天姿态,右手枕耳通心经
息如波:吸气时想象潮水漫沙滩,呼气似浪退带走杂念
梦如镜:半梦半醒间观念头起落,如看皮影戏不执真假
更夫巡夜时发现,三更梆响后万物俱寂,此时翻个身调匀呼吸,竟觉脊背暖流如蚯蚓松土。记住:好眠胜过百日打坐,懒腰舒展便是导引术。
第十三节 食气法要——五谷杂粮皆风露
《道德经》云:“甘其食,美其服。” 嚼馒头三十口,麦香化津便是采气;饮粗茶七分烫,喉间暖意即是纳炁。
饮食诀:
1. 粥面呼吸:啜热粥时随蒸汽轻嗅,米油入腹如饮朝霞
2. 果蔬导引:啃脆梨时听“咔嚓”声,想象疏通肺经淤堵
3. 咀嚼胎息:每口饭菜嚼够三十六下,下颌开合暗合丹田鼓荡
渔市鱼贩杀鱼时,刀刃划过鱼鳃的弧度,竟与呼吸吐纳轨迹相通;饼铺师傅揉面,掌心按压的力度,暗合推拿膻中穴的手法。切记:吃饭莫说话,津液自生是长生酒。
第十西节 七情化炁——喜怒哀乐皆燃料
老妪丧子后痛哭三日,泪干时忽觉心胸空明;樵夫猎得山猪大笑,却感头晕目眩。情绪如柴,会用者烹茶,不会者焚屋。
化情法:
怒如雷:握拳颤抖时,想象雷电导入脚底,跺地三下泄入九泉
悲如雨:泪落时舌抵上颚,咸泪入喉化甘霖润丹田
喜如风:大笑后闭口鼻哼“嗯——”音,防真气涣散
戏班名角最擅此法:演悲角时涕泪横流却不伤元气,扮怒相时须发戟张而神光内敛。记住:情动不过三息,过时便是毒药。
第十五节 虚静终极——做个懵懂孩童
《道德经》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修到极处,要学村口流涎傻笑的痴儿——他不知何为炁机,却整日气足神完。
返童诀:
爬树观蚁:恢复幼时好奇心,专注一事时自然呼吸绵长
泥巴游戏:揉捏陶土时十指连心,劳宫穴自发开阖
赤足奔跑:让地气从涌泉穴灌入,甩开鞋袜如脱枷锁
私塾先生发现,顽童背书时抓耳挠腮反能牢记,正襟危坐的学子却常打瞌睡。记住:最高明的虚静,是忘掉“我在修炼”,如鱼不知水,鸟不觉风。
(http://www.kkxsz.com/book/jgbgaf-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