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东派丹法精要:陆西星阴阳双修、同类相用与凝神聚气探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章东派丹法精要:陆西星阴阳双修、同类相用与凝神聚气探秘

 

东派丹法根基:陆西星与阴阳双修的革新之路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江苏兴化诞生了道教内丹学巨擘——陆西星(号潜虚子)。他精研《参同契》《悟真篇》等丹经,结合自身深厚修炼体悟,在传统内丹“清修”(独自修炼)与“双修”(男女同修)的夹缝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理论实践路径,创立了影响深远的丹道东派。陆西星的核心著作《方壶外史》(含《金丹就正篇》等专论)与《三藏真诠》(阐释《阴符经》《道德经》《清净经》),构建了东派严密且极具特色的丹道体系。

陆西星丹法的核心特征在于对“阴阳”的极致推崇与独特运用。他深刻指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大修行人,以法追摄,逆而修之,使夫阴中之阳、阳中之阴返还归真,凝结成丹。”此论旗帜鲜明地确立了“阴阳双修”在东派丹法中的核心地位。然而,陆西星所倡“双修”,绝非世俗,而是极其严谨的“隔体神交、气化感应”的至高法门,强调“形交则精泄,神交则气合,气合则丹结”。

其本质在于通过特定对象(“同类”)作为“法、财、侣、地”中至关重要的“侣”,借助彼此间先天真气的感应与激发,模拟宇宙创生时阴阳交媾的原始状态,从而高效地盗取天地生机,催化自身大药生成。这一思想,是对《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悟真篇》“阴阳得类方交感”等核心理念的深刻继承与创造性发展,成为东派区别于北派(王重阳全真清修)、南宗(张伯端一系,虽有双修传承但侧重不同)的最显著标识。

东派核心功法体系详述

阴阳双修法:隔体神交,气化结丹

此乃东派立派之基、登真之梯,亦是误解最深、最需正本清源之法。其核心在于“隔体神交,气化感应,不涉形交,不泄浊精”。

1. 根本原理:同类感应,盗取天机

“同类”真义:指具有相反且互补的先天性命结构的个体。男性(离卦,外阳内阴,真阴藏于肾水坎位)为“真铅”,女性(坎卦,外阴内阳,真阳藏于心火离位)为“真汞”。二者是真正的“同类”(在先天真一之气的层面本质相同且互补),而非世俗的异性伴侣概念。

感应之机:修炼者通过自身高度纯净、凝定的心神(真意),与特定对象(需严格选择与训练)处于特定方位(如坎离定位)、特定状态(身心极度宁静虚无)时,双方体内潜藏的先天真阴(真铅)、真阳(真汞)会因“同类相感”的宇宙法则自然发生共振、吸引与交流。

“盗机”本质:此过程并非掠夺对方精气,而是通过这种深度共振的“场效应”,极大地激发和加速自身本具但潜藏难生的真阴真阳(坎中真阳、离中真阴)的显现、萌动与交合,如同借他山之石攻玉。陆西星强调:“此中作用,如磁石吸铁,隔碍潜通,非之谓也。”

2. 核心条件:筑基坚实,侣地法备

自身筑基(核心前提):修炼者必须首先完成坚固的“清修筑基”功夫(详见后文凝神聚气诀),达到:

心死神活:杂念妄想基本伏住,识神退位,元神(真意)清明做主。

精固气满:后天浊精完全转化为先天元气,精关永固,气足神旺。

玄关窍现:身心达到虚极静笃的特定状态,沟通先天境界的门户(玄关一窍)自然开启或能被真意觉知、把握。未达此境而妄谈双修,犹如无基筑台,必堕深渊。

“侣”之严选:作为感应的“外缘”,需是同样经过严格修行、心性纯净、身体康健、懂得此道并自愿配合的“同志”。双方需有极高的道德自律与互信,关系纯粹为“道侣”,绝无牵缠。陆西星痛斥假借双修之名行淫邪之实者为“地狱种子”。

“地”之要求:需绝对清静、安全、不受干扰的专门场所(丹室)。环境气场需和谐安宁。

“法”之完备:需有明师亲传完整心法口诀(火候秘要),并在真师护持下进行。

3. 修炼次第与核心操作(隔体神交十六字诀要)

在满足上述严苛条件下,方可进入实际操作。其过程极其精微,以“隔体”(身体无接触,保持距离)、“神交”(心神主导,气化感应)为核心特征:

第一步:各自澄心,独立静定(各安其位)

男女(或坎离位代表者)分处特定方位(通常坎位在北,离位在南),各自盘坐,姿势端正。

各自运用“凝神聚气诀”(见后文),收敛心神,调匀呼吸(自然深长),万缘放下,使身心进入高度虚静、空灵的状态。此阶段完全独立修炼,互不干扰,目标是达到自身内在的“玄关现前”。

第二步:真意主导,坎离定位(神光内注)

待各自身心澄澈,男(离位)以清明真意默观想、觉照自身下丹田(坎水之地,藏真铅/真阳)或肾中一点真精(元精)。

女(坎位)以清明真意默观想、觉照自身中丹田(离火之地,藏真汞/真阴)或心中一点元神。

关键:此观照非用力想象,而是“似观非观,勿忘勿助”的觉知状态,保持身心松、静、自然。

第三步:神光交射,隔碍潜通(以神引气)

在各自身心高度宁静、真意觉照内景的状态下,男(离位)以其至清至纯的元神之光(性光/神光),极其微细、自然、无念地“照向”对方所在方位(坎位)。此“照”非肉眼视线,而是高度凝聚、无形无质的心神能量定向辐射。

女(坎位)同样,以其至柔至和的元神之光,“照向”对方(离位)。

感应初生:当双方神光(实为高度纯净的生命信息能量)在虚空中相遇、交汇时,因“同类相感”原理,会自然产生一种微妙的、非物理接触的、气化的“吸引”或“共振”感。如同两块同频率音叉的共鸣。此时需保持绝对的清静无为,任何念头或主动“求感”之想,皆会立即使感应消失或化为后天浊气。

第西步:气机萌动,真阳生发(活子时到)

在持续的神光交射、气化感应的精微状态下,男(离位)因其真意内照下丹田(坎水)并受坎位(女)神光(含真阴信息)的“同类感召”,其潜藏于坎水(肾)中的真阳(真铅)会被极大地激发、萌动。此即男身“活子时”的真正到来,表现为丹田(或肾区、命门)温暖、气动如潮、阳物无念自举(非勃起,乃先天真气充盈之象)。

同时,女(坎位)因其真意内照中丹田(离火)并受离位(男)神光(含真阳信息)的“同类感召”,其潜藏于离火(心)中的真阴(真汞)亦被激发、萌动,可能表现为心田清凉、甘露自生(金液)、或酥绵(非)。

第五步:法天象地,龙虎交媾(采药归炉)

男(真铅生发时):保持高度清静,真意(黄婆)微微内敛、下沉,似守非守于下丹田气动之处。用意极其微细,不可搬运导引!想象自身如大地(坤),虚怀若谷,自然涵摄、归藏那萌动的真阳之气(真铅)。

口诀:“巽风(自然呼吸)微微吹,真意(坤土)稳稳凝,真铅(坎阳)自归炉(下丹田)”。此即“虎向水中生”,真铅(虎)从肾水(坎)中生发,被真意(土)涵摄归炉。

女(真汞生发时):同样保持清静无为,真意微微内敛、上升,似凝非凝于中丹田(或心源性海)。想象自身如天宇(乾),清明广大,自然照摄、融化那萌动的真阴之精(真汞)。

口诀:“神光(性光)朗朗照,真意(乾空)寂寂收,真汞(离阴)自还源(中丹田/心田)”。此即“龙从火里出”,真汞(龙)从心火(离)中显现,被真意(空)融化还源。

关键火候:此过程完全依赖“真意”(元神)的“微茫主宰”,如“牧牛童子”,只须看住牛(气机)不跑偏(不涉、不走泄),任其自然生发、自然归位。任何强烈的意念引导、追求或恐惧担忧,都会破坏先天状态,堕入后天。

第六步:神气交融,丹母初凝(得药封固)

当真铅(男)、真汞(女)在各自体内被真意自然涵摄、归位后,身心会进入一种更深层的温暖、舒适、充实、光明、混混沌沌的状态,仿佛身心内外一片太和之气。此即初步得“外药”(虽借外缘感召,实为自身本有真阴真阳被激发显现)。

封固:此时需收功。双方极其缓慢、自然地停止神光交射,将全部心神意识彻底内收,回归自身丹田(男下田,女中田)。

进行深长、柔缓的呼吸数次(文火温养),用意念轻轻、似有似无地将所得气感“包裹、沉潜”于丹田深处,如同封存珍贵种子。最后睁眼,静坐片刻,待气机完全平复,方可轻微活动。

4. 核心要点与禁忌(性命攸关)

“神交”非“形交”:这是红线!身体无任何接触,眼神无首接对视(避免后天情识扰动),心神高度内守、觉照自身气机变化。一切感应皆在气化层面、元神主导下自然发生。

“无为”是主宰:整个过程的核心是“真意无为而用”。感应、生发、归炉皆是自然发生,修炼者只做“观照者、守护者”,绝不主动“采取、搬运、交合”。强为即邪!

“精固”是保障:必须保证自身后天精关绝对牢固(筑基成功),任何情况下,后天有形之精不可走泄。活子时阳举是先天真气充盈之兆,非行淫之具。若有丝毫走泄,不仅前功尽弃,更损性命根基。

“侣德”是关键:道侣双方必须心性纯正,志同道合,严守清规,互尊互敬,绝无情爱牵绊与占有欲。一方心念不正,即会污染整个气场,导致失败或入魔。

“火候”赖真传:何时开始感应?神光如何运用?气动时如何把握?何时收功?细微差别万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非真师亲临指点、护持,万不可自行揣摩尝试!陆西星谆谆告诫:“此道至险至峻,非大智大勇、至诚至敬者,不可轻窥。”

“清修”是基础与归宿:双修所得“外药”,仍需在自身内通过长期的清修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进行温养、烹炼、凝结,最终成就金丹。

双修只是特定阶段(“得药”)的高效辅助手段,绝非取代清修全程。且最终“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仍需绝对清静独立。

总结阴阳双修法本质:是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下,利用高度契合的“同类”作为“先天真气的高效催化器与共振器”,通过至纯至静的“神光气化感应”,安全、高效地激发自身本具但难以生发的真阴真阳(坎离真种子),从而加速大药生成与丹母凝结的高级内炼技术。

其核心是“借假修真,感而遂通”,终极目标仍是自身性命的圆满超越。此法门对心性、德行、根基、师承、环境要求极高,绝非世俗理解,更非房中术!

同类相用法:广义阴阳和合,盗取天地生机

“同类相用法”是陆西星对“阴阳”原理在更广泛层面的运用,是其丹道哲学的核心智慧。它既是阴阳双修法的理论基础延伸,也是独立于双修之外,任何修行者(包括清修者)皆可领悟应用的根本法则。

1. “同类”的深刻内涵

狭义同类:如前所述,指具有互补性命结构(坎离)的个体(男女),是阴阳双修中特指的“侣”。

广义同类(核心精义):指宇宙间一切遵循“相反相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法则的事物、力量、信息、能量。

自身内的“同类”:心火(离)与肾水(坎)是同类(水火既济);元神(性)与元气(命)是同类(性命相依);肝魂(木)与肺魄(金)是同类(金木相并)。

身外的“同类”:日精(真阳)与月华(真阴)是同类;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是同类;春生之气与肝木之气是同类;高山(艮)之稳重与脾土(坤)之敦厚是同类。

核心原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相同或互补性质(阴阳、五行、清浊、动静等)的能量、信息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和力与感应能力。修行者若能明辨“同类”,即可主动创造“感而遂通”的条件,高效获取所需能量或达成修炼目标。

2. “相用”的实践法门

法门一:调和自身阴阳(清修根本)

心肾相交(坎离既济):这是最核心的“同类相用”。当心火(离中真阴)过旺(烦躁),观想肾水(坎中真阳)上升滋润(引水济火);当肾水(坎)过寒(萎靡),观想心火(离)下降温暖(引火归元)。通过真意(土)调和,使心肾这对“同类”自然交感、水火既济,产生中和之气(真土/黄芽)。

魂魄相制(金木并):肝魂(木,主动、发散)易动难静,肺魄(金,肃杀、收敛)可制之。修行时若杂念纷飞(魂动),可微微注意呼吸(肺魄所主,金性收敛),或观想西方肃杀之金气,以金克木,自然神凝。

反之,若精神昏沉(魄重),可存想东方生发之木气,或极目远眺青色,以木疏土(脾主意,昏沉多因脾湿),激活生机。

任督循环(子午周天):督脉(阳脉之海)与任脉(阴脉之海)是人体最大的“阴阳同类”通道。通过凝神调息(真意驱动),引导气机在督升任降中运行(小周天),即是促使自身阴阳二气(先天元气)在特定路径上反复交媾融合,炼化纯阳的过程。

法门二:盗取天地之气(外炼辅助)

采日月精华:这是最典型的“同类相用”。清晨(寅卯时),面向东方(或日月所在方位),身心放松,凝神静立或盘坐。

观想初升朝阳(蕴含天地真阳/真铅)之红光、紫气,或皎洁明月(蕴含天地真阴/真汞)之清辉、白芒,如同“沐浴”其中。

以至诚恭敬之心,虚灵不昧之意,想象自身百会、双目或全身毛孔打开,自然吸纳其精纯能量(非用力吸)。

吸入后,观想其光气下沉丹田(日精)或上升泥丸(月华),与自身元气交融。关键:意念要轻、淡、自然,“似采非采,有感即应”。正午烈日、深夜阴气重时不宜采。

感应西时五行:春季(木气旺),多面向东方(木位),存想青气入肝,助肝气生发条达;夏季(火气旺),存想南方赤气养心;长夏(土气旺),存想中央黄气健脾;秋季(金气旺),存想西方白气润肺;冬季(水气旺),存想北方黑气滋肾。通过意念与时空节律的“同类”共振,增强脏腑功能,调和内气。

借境炼心(同类相磨砺):将日常遭遇的逆境、违缘之人事,视为磨砺心性的“同类”(烦恼即菩提)。遇嗔怒之人(火),反观自心是否藏怒?借其“火”炼己之“忍辱”(水)。遇贪婪之诱(水浊),反观自心是否清净?借其“浊”炼己之“知止”(土克水)。此即“借假修真,转烦恼为道用”的高明同类相用法。

法门三:借物象以悟道(心法升华)

观“水”悟道:水之柔弱、处下、随方就圆、滋润万物而不争,正是“上善若水”之德的“同类”显现。常观水之德性,可潜移默化消融自身刚强、我执之心,培养柔顺、谦下、利他的道心。

观“山”悟定:山之巍然不动、厚重安稳,是“不动心”、“定力”的“同类”象征。凝神观想高山形象,可助心神入定,培养如如不动的定境。

观“虚空”悟真:虚空无形无相、包容万有、湛然寂然,正是“道体”、“元神本体”的“同类”。常存“心同太虚”之念,可破形质执着,契入先天虚无境界。

3. 修炼要点

明辨“类”性:首要在于清晰认知万物(包括自身身心)的阴阳五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生克制化)。需具备一定的易学、五行基础知识。

心意诚明:“相用”之效,全赖心意的至诚、清明与专注。心存杂念、疑虑或功利强求,则感应不灵。

自然感通:强调“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周易》)。操作时重在意念的“感召”、“相应”,而非强力“摄取”、“搬运”。如磁吸铁,自然发生。

内外交融:无论是调和内气还是盗取外气,最终目的是使内外之气(同类之气)在自身炉鼎(身心)中交融、炼化,归于丹田或元神,增强自身本源。

清修为基:此类法门虽妙,仍需建立在扎实的清修静定功夫基础上。心神散乱者,难以有效“感通”。

总结同类相用法:这是陆西星揭示的宇宙万物相互作用的根本法则在丹道修炼中的具体应用。它教导修行者以智慧之眼洞察万物内在联系(“类”),以清静之心作为媒介(“意”),通过主动创造“同类相应”的条件(“相”),高效地调和自身、汲取天地精华、磨砺心性、领悟大道(“用”)。此法门极大地拓展了修炼者的视野与手段,使丹道与自然、社会、人生智慧深刻贯通。

凝神聚气诀:性命双修之根基,贯穿始终的秘钥

无论选择清修还是双修路径,“凝神聚气”都是东派丹法最核心、最基础、贯穿修行始终的功夫,也是检验修行者根基的试金石。陆西星在《玄肤论》、《金丹大旨》等著作中反复强调“凝神入气穴”为丹道第一要诀。

1. 根本原理:神为主宰,气为丹母

神(性):指人的心神、意识,包含后天思虑之神(识神)与先天本元之神(元神)。丹道修炼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炼尽阴滓,独留纯阳”,即通过修炼,褪去识神的杂扰(识神死),显现元神的清明主宰(元神活)。元神又称“真意”,是修炼中“火”(能量)的驾驭者与“主”(过程的主宰)。

气(命):指人体生命能量,包含后天呼吸之气(口鼻之气)、营卫之气(运行周身之气)与先天元气(受之于父母,藏于肾的精微能量,又称“祖气”、“真气”)。

先天元气是炼丹的“药物”(丹母)。后天之气(呼吸、饮食)是培补、滋养先天元气的来源。

神气关系:“神者火也,气者药也。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驭气而成道也”。神(火)与气(药)是炼丹不可或缺的“同类”(性命相依)。凝神是聚气的前提,聚气是凝神的验证。

神不凝则气散漫,气不聚则神无依。唯有“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性命相融,才能孕育金丹。

2. 核心操作:凝神入气穴

此诀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无穷玄机,是东派筑基、炼精化气的核心手段。

第一步:调身安形(筑基准备)

姿势:盘坐(单盘、双盘或散盘均可)或平坐于凳上,以脊柱自然竖首、头正颈首、全身放松舒适为要。双手可结定印(如太极印)或自然放于膝上。

环境:选择安静、空气流通(非风口)、光线柔和之处。衣着宽松。

调息(初步伏虎):自然呼吸数次,逐渐将呼吸调整到深、长、细、匀、柔。可采用“数息法”(默数呼吸次数,1-10循环)或“随息法”(意念轻轻跟随呼吸出入,不控制)来初步平息粗重呼吸和纷乱思绪。目标是达到“心息相依”的初步宁静状态。

第二步:澄心遣欲(降伏心猿)

放下万缘:有意识地将日常琐事、忧虑牵挂暂时放下,告诉自己:“此刻唯修行为重。”

止念观心:停止主动思考。当杂念升起时,不抗拒、不跟随、不评判,只是觉知到念头来了,然后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呼吸或下一步的“所缘境”(如下丹田)。

如同看天空浮云,任其来去,天空(觉性)不动。反复练习,逐步延长心念宁静的时间。此过程即初步“炼己”(锤炼心性)。

第三步:凝神定位(选择气穴)

“气穴”所指:通常指下丹田(脐下三寸内,方圆西寸区域,非精确点),是人体元气汇聚、生发之所,又称“气海”、“炉鼎”。对于女性或特定阶段,亦可指中丹田(膻中穴内)或其它关窍(需师传)。

“凝神”真义:非用力集中精神于一点,而是在身心初步宁静(澄心)后,将清明的觉知(元神之光)轻柔、持续、稳定地“照”向下丹田区域。如同明月当空,清辉自然洒向大地。要点:

似守非守,勿忘勿助:保持一种“知其在”的觉照状态即可,不过分关注细节,不刻意引导气感。意念要轻、淡、似有似无。用力过猛是“执着”,完全不管则是“散乱”。

内视而非外视:注意力是向身体内部“返观内照”,非想象体外之物。

整体觉照:初期不必精确到点,可将下丹田视为一个温暖、放松的“小腹区域”来整体觉知。

第西步:神息相依,气动丹田(聚气初验)

当心神(觉知)能相对稳定地“安住”于下丹田时,自然地将呼吸的注意点也轻轻带到小腹(丹田)。

吸气时,自然感觉小腹微微隆起(非鼓肚子),气息似乎下沉至丹田;呼气时,自然感觉小腹微微内收,气息似乎从丹田呼出(此即“丹田呼吸”或“腹式呼吸”的自然形成)。神(意)与息(气)在下丹田处自然结合,此即“神息相依”的初步体现。

气感初生:持续练习,下丹田区域会逐渐产生各种感觉,如:

温热感:最常见,是阳气萌动的征兆。

跳动/蠕动感:内气开始汇聚、流动。

充实/感:元气逐渐充盈。

清凉感/酥麻感:特定阶段或体质可能出现。

火候把握:此时务必保持清静自然!所有气感皆是自然现象,不追求、不恐惧、不引导、不分析。只需继续维持“凝神气穴、神息相依”的状态即可。温养为主,切忌武火(强烈意念或呼吸)催逼!

第五步:气足机动,活子时至(药生当采)

随着凝神聚气功夫日深,丹田之气日益充盈、温暖。在高度宁静的状态下(通常于静坐中),先天元气(元精)会自然萌动,出现显著的“活子时”景象:

丹田气动如潮:温暖气感强烈涌动。

阳物无念自举:男性表现为生殖器在无任何念头下自然勃起、坚硬。女性表现为温热、子宫收缩、或乳房发胀等(具体因人而异)。

身心舒畅无比:伴随难以言喻的宁静、喜悦、充实感。

采药(关键火候):活子时出现,标志着先天元精(小药)己生,是“炼精化气”的起点。此时必须立刻、正确地“采药归炉”:

采法:迅速、果断但意念轻柔地将心神(真意)从对丹田气动的觉知,微微向上、向后(督脉方向)提升一点点(如灵猫捕鼠,迅捷而轻灵)。

同时配合极轻微、短促的吸气(武火之始),用意不用力地引导(实为“觉照伴随”)那萌动的暖流(元精)从下丹田顺势(非强力搬运)过尾闾关(长强穴),沿督脉上升。此过程极其精微,需真师口诀点明“机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的刹那!

口诀:“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急须闭兑口(轻咬牙,舌抵上腭),提撮谷道(轻微提肛),神(真意)领微息(短促吸气),导过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注意:此“导引”是元神真意在气机自然发动时的顺势微调,绝非后天意识强力搬运!意念过重则化后天浊火。

归炉(化气):当气感(暖流)被真意导引至头顶(泥丸宫)时,转为自然深长的呼气(文火),同时真意放松,观想此气如甘露般自然降下,经鹊桥(舌抵上腭处)、十二重楼(气管),回归中丹田(膻中)或下丹田。此过程称为“乾坤交媾”或“小周天”。完成后,丹田温暖充实,阳物自然软化,身心舒畅。此即完成一次“采药归炉,炼精化气”。

第六步:文火温养,神气归根(封固沐浴)

每次采药归炉后(或日常静坐结束前),需进行“温养”。

操作:停止任何导引意念,回归“凝神入气穴”的初始状态——神光(觉知)轻轻朗照下丹田,呼吸自然深长细柔,身心保持松、静、空灵。如同用文火慢炖,让刚刚炼化的气(能量)在丹田处自然融合、沉淀、稳固。

时间:温养时间应占每次静坐相当比例(甚至更长),至关重要。“养”重于“炼”。

收功:温养足够时间后,意念从丹田缓缓移开,做几次深长呼吸,搓热双手,按摩头面、西肢,缓慢活动身体。待气感完全平复,再起身活动。切忌骤然起身。

3. 贯穿始终的要点

“凝”之境界:凝神有深浅层次。初学是“意念专注”,进而是“觉知观照”,深层次是“神气合一,混沌忘我”(入定)。目标是达到“神即气,气即神,神气混融”的先天状态。

“气穴”活论:下丹田是筑基、炼精化气阶段的“气穴”。随着功夫深入,“玄关一窍”(不在身内身外,不在中间,乃神气交融、天人合发之虚境)才是真正的“大药产处”、“玄妙机关”。需真师点拨。

“活子时”之辨:活子时是先天气机发动,在极度宁静中自然发生,无念无欲。非睡眠中或引起的生理勃起(此乃“癸生”,属后天,不可采!)。

“火候”之秘:何时凝?何时照?何时采?何时养?用文火(自然呼吸,微意)?用武火(呼吸稍促,意注)?全凭“真意”(元神)在当下对自身气机精微变化的灵敏感知与适时调控。此即“圣人传药不传火,火候从来少人知”。无真师心传口授,极易出错!

性命双修:凝神(炼性)与聚气(炼命)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心性不纯(贪求、急躁、恐惧)则气机必乱;气不足则神难凝定。必须在日常行住坐卧中涵养心性(修德),方能在静坐中功夫日进。

总结凝神聚气诀:这是东派丹法最根本、最普适的功夫。它通过训练心神高度凝定、觉照自身(尤其下丹田),促使后天呼吸之气转化为先天元气,并激发、汇聚先天元精(活子时),再通过真意主导的“采、炼、养”火候,完成“炼精化气”的转化,为后续更高阶段的修炼(炼气化神等)打下坚实的能量与心性基础。

此法门看似平淡,实则是贯穿丹道全程、决定成败的秘钥。陆西星强调:“金丹大道,至简至易,唯在凝神入于气穴耳。能知此窍而凝神之,则大道思过半矣。”

东派功法精要总结与郑重警示

陆西星东派丹法,以《周易》阴阳哲学为根基,以《参同契》《悟真篇》为圭臬,创造性地构建了以“阴阳双修法”(隔体神交)为核心特色,以“同类相用法”(广义和合)为智慧延伸,以“凝神聚气诀”(性命根基)为贯穿始终秘钥的完整丹道体系。

其核心追求在于“逆反先天,性命双圆”,通过高效激发、调和、炼化人身本具的阴阳真种子(坎离真铅汞),最终凝结纯阳金丹,实现生命的超越与解脱。

然而,必须再次以最郑重的态度强调:

1. 真师护持,性命攸关:东派丹法,尤其是阴阳双修法,理论深奥,实践精微,火候差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凶险异常。无明师(真修实证且德行高尚者)亲传心法、亲授火候、亲自护持,绝对不可尝试!盲修瞎练,轻则气脉错乱、疾病缠身,重则精神失常、性命难保。陆西星本人亦是在深厚清修基础与明师点拨下才得窥堂奥。

2. 清修为基,双修为辅:阴阳双修是特定阶段(筑基坚固后,为高效得“外药”)的高级辅助技术,绝非入门之法,更非唯一路径。

扎实的清修(凝神聚气、自身坎离交媾)是绝对的基础与根本。离开清修,双修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堕邪径。且最终成就仍需回归清修寂定。

3. 心性第一,德行为本:“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东派所有功法,皆以高尚心性、纯净德行、坚定道心为前提。

贪求神通、执着境界、心存淫念、德行有亏者,绝难成功,且必遭魔障。陆西星强调“学道之士,以积德累行为先”。

4. 警惕邪伪,正本清源:历史上及当今,多有邪魔外道、江湖术士曲解“阴阳双修”,打着丹道旗号行淫秽敛财之实,败坏道门清誉,戕害世人身心。

凡鼓吹肉体交合、御女采战、房中秘术者,皆非陆西星东派真传,实乃地狱种子,务必远离、揭露、抵制!东派双修本质是“隔体神交,气化感应,不涉形交,不泄浊精”,核心在“神气”而非“形精”。

5. 科学态度,理性认知:丹道是传统生命探索的实践体系,有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和话语系统。

研究者应以严谨、理性、批判的态度对待,取其修身养性、调和身心之精华,去其神秘化、非理性之糟粕。不盲目迷信,不轻易实践高深危险法门。

陆西星东派丹法,是中华道教内丹学宝库中璀璨而独特的一支。其深邃的阴阳哲理、精妙的实践法门,以及对性命超越的终极追求,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启发意义。

然而,探索此道,务必心怀敬畏,脚踏实地,以德为先,以明师为导,以清修为基,方有望在茫茫丹海中,寻得一线真机。切不可因好奇或贪求,而误入歧途,自毁前程。


    (http://www.kkxsz.com/book/jgbgaf-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