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派(李涵虚派)核心功法详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章西派(李涵虚派)核心功法详解:

 

西派丹法由清代高道李涵虚(西月)真人所创,秉承吕祖(吕洞宾)、张三丰法脉,融汇儒释道三家精华,独树一帜,被誉为“清静阴阳双修”之正宗。其核心经典《三车秘旨》《道窍谈》及《九层炼心法》等,构建了一套层次分明、理法完备的性命双修体系。以下全面阐释西派三大核心功法:真空丹诀、九层炼心法、法身归摄术。

一、真空丹诀:凝神入窍,钻杳冥以采先天

“真空丹诀”是西派筑基与炼精化炁的核心法门,其核心在于“凝神入窍,钻入杳冥”,在至虚至静的状态中,感召、捕捉先天一气(元始祖炁)。

核心原理:身外阴阳,感召先天

后天返先天:人体后天精气神耗散,需逆返修炼,回归未生之前的先天状态。先天一气是宇宙本源能量,是炼丹的根本药物。

“身外阴阳”妙用:西派强调“身外阴阳”,非指男女,而是指人体与宇宙之间、心肾坎离之间的能量交感。关键在于以自身清静之神意(真阴真阳)为媒,感通身外虚空中存在的先天一气(真阳)。

“钻杳冥”为门径:“杳冥”指一种恍恍惚惚、混混沌沌、无思无虑、身心俱泯的极静状态。只有深入此境,后天识神退位,先天元神显现,才能“感而遂通”,招摄先天一气。

修炼次第与操作详解:

第一步:预备调身,安炉立鼎

调身:选择清净环境,盘坐(单盘、双盘或自然散盘皆可,以舒适放松、脊柱中正为要)。头正颈首,下颌微收,舌抵上腭(搭鹊桥)。双目垂帘,留一线微光或全闭。双手结定印(如太极印)或自然放于膝上。全身放松,尤其肩、胸、腹要松透,如坐云端。

调息:自然呼吸,逐渐过渡到深、长、细、匀、绵。不必刻意控制,重点在于心息相依。意念微微观照呼吸出入,使心神逐渐平静。可采用“数息法”或“随息法”辅助入静。

调心:放下万缘,澄心涤虑。可用“止念法门”:念头如野马,不追逐、不压制,只是觉知它来,任它去,专注于当下的身心状态或呼吸。

第二步:凝神入窍,定位玄关

“凝神”:非强行集中精神,而是在身心松静后,神意自然凝聚、澄澈、专注的状态。

“入窍”:这是关键!西派所指之“窍”,非固定有形的穴位,而是“玄关一窍”。李涵虚强调“玄关无定位”,其开显在于“动静之间”“有无之交”“神气交媾之处”。

常用入手处:

凝神于气穴(下丹田):对多数初机者,以神阙(肚脐)内一寸三分(约自身三指宽)深处,方圆一寸的虚无腔子为“气穴”(或称“下玄关”“坤炉”)。神意轻轻、似守非守地安住于此区域,不执着于具体点,重在体会其中的虚灵、空阔感。

凝神于祖窍(山根、印堂):亦可选择两眉之间略入内的“祖窍”(或称“上玄关”“乾鼎”)。神意安住于此,同样要求似守非守,体会光明、虚静。

心息相依于中宫(黄庭):神意与呼吸相合,安住于中丹田(膻中内深处)区域,此为中宫黄庭,调和上下、连接心肾。

核心心法:无论守何处,关键在于“心死神活”。不是用力去想、去看那个位置,而是放下后天意识(心死),让先天觉性(神活)自然朗照、感知那个区域的虚空状态(“不有不无”“非色非空”)。

第三步:钻入杳冥,感召先天

进入静定:当凝神入窍(如下丹田)得法,身心进一步松静,呼吸愈发微细,意念渐趋淡泊,会进入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混沌状态,这便是初步的“杳冥”。

“钻”字诀:此时要舍却一切觉受、念头、形象,将最后一丝微细的觉知也向内、向虚空中“沉”下去、“钻”进去,彻底融入那混混沌沌、无内无外、无我无物的境界。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意识消融于无边无际的寂静虚空。

感而遂通:在深度幽冥中,后天意识完全止息,先天元神独耀。此时,最易发生“感而遂通”的效验:

玄关开显:突然于虚寂中,一点灵光(或谓“性光”“慧光”)自发闪现,或觉身心内外一片通明,或感窍内(如下丹田)豁然洞开,温暖如春,酥软融融。此即“玄关露象”,是先天一气萌动的征兆。

炁机发动:伴随玄关开显或在其后,会感到:

丹田发暖:下丹田(或所守之窍)自然温暖,非人为烧灼,如沐春阳。

周身酥麻/电流感:气机在经络中温和流动。

元精萌动:男性可能无欲而阳举(或子时),女性可能月信调和或有特殊温暖感。此非,乃先天元精生发之象。

呼吸顿断/胎息初现:口鼻呼吸似有似无,丹田(或全身)似有内呼吸自然开合(“橐龠”之象)。

内外交融:强烈感受到自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能量贯通,如沐天风,神清气爽。

第西步:采药归炉,封固温养

“药”即先天一气:上述玄关开显、炁机发动之景,便是先天一气(外药)被感召而来的标志。

“采”法:西派采药,贵在自然无为。当上述景象出现时:

不惊不喜:保持平静,勿起贪着、追求之心。

神光返照:以虚灵之元神(觉照),轻轻观照(非用力意守)炁机发源处(如下丹田或玄关显露处)。

息归根蒂:自然呼吸,若有若无,意念随息归于下丹田深处。

口诀心法:“一觉便休”,即感知到炁机,神意微微内敛、凝聚即可,如同用无形之网轻轻兜住,任其自然归入炉鼎(下丹田)。

“归炉”与“封固”:将感召来的先天一气(外药)自然导引、沉降于下丹田气穴之中,如同将宝物藏入密室。以神意微微观照丹田,保持其温暖、虚静状态,使所得之气安定下来,不使走失,此谓“封固”。

“温养”:封固后,继续保持身心松静虚无,神息相抱于丹田,文火(极轻微柔和之意念)绵绵,如鸡抱卵,如龙养珠。让先天一气在下丹田中自然氤氲化育,滋养身心。此过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效验与注意事项:

效验:身心健康显著改善,精力充沛,睡眠深沉,心境平和,杂念减少,智慧渐开。为后续炼炁化神打下坚实基础。

注意事项:

勿忘勿助:整个过程强调自然无为,切忌刻意追求景象、用力导引、强行意守。执着便是后天识神用事,反入魔障。

对景无心:无论出现何种效验(光、热、动、乐等),皆视为过程,不贪恋、不恐惧、不分析,保持“平常心”,继续凝神入虚。

清心寡欲:筑基阶段尤为重要,需节制房事(最好禁欲),饮食清淡,起居有常,涵养道德。

活子时:元精生发(活子时)是采药关键时机,务必及时以“神光返照、息归根蒂”之法采归丹田。若错过或处理不当(如生欲念),则易走漏。

防危虑险:如遇气机乱窜、心火上炎、幻景纷呈等,多因用意过重或心不清静。需立即停止有为操作,放松身心,或散步调息,回归清静自然。严重时应寻求名师指点。

二、九层炼心法:层层剥笋,明心见性

李涵虚所传《九层炼心法》,是其心性修炼的纲领性法门,贯穿丹道始终。此法将修心过程分为九个层次,层层递进,首指心源。

核心原理:心为君主,炼心即炼己

认为“心”是生命的主宰,是神、气、精的统帅。一切修行,归根结底是修心(炼己)。

“心”有先天元神(本心、道心、真心)与后天识神(欲心、人心、凡心)之分。炼心就是炼去识神之杂染,显发元神之光明,最终达到“明心见性”。

九层炼心法将复杂的修心过程,分解为清晰可循的九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目标和修炼重心。

九层炼心详解:

第一层:收心(炼未纯之心)

目标:初步降服粗重散乱的妄念(心猿意马),达到初步的“静”。

方法:

环境:选择清静之地,减少外缘干扰。

调身调息:如真空丹诀预备式,使身安息和。

止念:主要用“系缘守境”法。选择一个简单对象专注:

数息:专注数呼吸次数(1-10,循环)。

听息:专注倾听呼吸的细微声音。

观想:专注观想一个简单图像(如明月、莲花)。

持咒/圣号:专注持诵一个短咒或圣号(如“太乙救苦天尊”“清静”)。

心法:念头起时,不随不拒,轻轻将注意力拉回所缘对象。如同牧牛,牛(心)跑了,就轻轻拉回(专注点)。重在坚持和耐心。

效验:初步能坐得住,杂念相对减少,能短暂专注。

第二层:炼心(炼入定之心)

目标:由“止”(专注)入“定”,体验更深沉的宁静(初禅近行定)。

方法:

在第一层基础上,对所缘对象的专注更加深入、细微、持久。

舍离粗重觉受:当因专注产生轻安、喜悦等初步定境觉受时,不贪恋,继续专注于所缘本身。

深化觉知:如修数息,从数数字,转向觉知呼吸的整个流程(入、住、出)、冷暖、长短等更微细层面。

效验:体验到较稳定的内心宁静,外界干扰减弱,有轻安、舒适感。

第三层:止心(炼未复之心)

目标:停止对“静境”的执着,平息因追求定境而产生的细微波动(如贪静、厌动、对觉受的分别)。

方法:

观心无常:觉察到宁静也是生灭变化的,不执着于保持它。

放下所缘:在定境较稳固时,尝试逐渐淡化对所缘对象(如呼吸、咒语)的依赖,让心自然地安住于“无念”但“灵明觉知”的状态。

对治细微昏沉掉举:觉察并调整极其细微的昏沉(心不明利)或掉举(心过于活跃)。

效验:心更加平等,不拒动,不贪静,定力更深,觉照力增强。

第西层:炼心(炼退藏之心)

目标:将修持中获得的定力、觉照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保持觉性)。

方法:

动中修定:在日常活动(行走、吃饭、工作、待人接物)中,保持一份内在的觉知和清明。

观照起心动念:时刻觉察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情绪的生起、变化、消失,不卷入其中。

对境炼心:面对顺逆境、毁誉、得失时,观察自己的反应,练习以平常心、智慧心应对,而非习性反应。

效验:定慧等持,心不为境转,修养提升,人际关系改善。

第五层:炼心(炼筑基之心)

目标:为丹道命功(炼精化炁)打下坚实的心性基础。关键在于炼己持心,降伏(特别是)。

方法:

严持戒律:强调清规戒律(尤其戒邪淫),净化身心。

观身不净/白骨观:修持对治的禅观,破除对身体的贪恋和执迷。

觉察根源:深入觉察生起的因缘(念头、感官刺激、记忆等),看破其虚幻无常本质。

转化能量:当元精萌动(活子时),能及时以“神光返照、吸舐撮闭”等法(参考真空丹诀采药)将其转化为先天炁,而非放纵为后天浊精。此层心性稳固是进行有效命功修炼的前提。

效验:心性坚定,欲念淡薄,元精固摄,为采药炼丹奠定基础。

第六层:炼心(炼了性之心)

目标:在命功(炼精化炁)有所成就(小药过关、大药服食)的基础上,明悟心性本源(元神),证悟“真性”(性功有验)。

方法:

元神主事:在深度静定(大定)或行功中,后天识神隐退,先天元神自然显现主导。此时,修炼者能亲证“心即是道”“心性本空”“灵明不昧”的实相。

寂照双修:心体寂然不动(空寂),而其灵明觉性朗照万物(了了常知)。保持此寂照不二的状态。

粉碎虚空(初步):突破身心、内外的对立感,心量广大,与虚空合一。体验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超越境界。此即“了性”。

效验:智慧大开,烦恼淡薄,对宇宙人生有深刻领悟,人格升华,具有稳定超凡的定慧境界。

第七层:炼心(炼己明之心)

目标:巩固第六层所悟心性境界(元神常觉),并在更高层次上炼炁化神。使元神更加纯粹、圆明。

方法:

神炁相抱于中宫:将炼精化炁所得的先天大药(炁),与己显发的元神在中丹田(黄庭)相融相炼。神入炁中,炁包神外,如夫妇交媾。

十月养胎(大周天):在高度入定(“大定七日”等)中,以元神真意微微温养中宫神炁之“胎”。此阶段重在无为,以“真息”(胎息)为火候。外在表现为呼吸几乎停止,脉息似有似无,身心俱寂,唯有元神独耀。

消除细微无明:在养胎过程中,净化最深层的微细无明习气。

效验:身心发生根本转化,出现“六通”潜能(非追求目标),心光常明,形神俱妙。

第八层:炼心(炼己伏之心)

目标:在炼炁化神成就(圣胎成熟)后,出神(调神出壳)并炼养阳神。

方法:

移神上田(移鼎):将温养于中宫的成熟“圣胎”(阳神雏形)移至上丹田(泥丸宫)继续温养。

乳哺三年:阳神初出,尚显稚嫩,需在定中反复练习出神、收神,使其逐渐纯熟、壮大、稳定。如同婴儿需要哺乳。此阶段需极高定力守护。

对境无染:阳神出游,经历各种幻境考验,需保持本心不动,不惊不怖不喜不著。

效验:能自主出神入化,感知范围远超肉身限制,智慧神通广大(道教意义上的神通,指超越常人的认知和行动能力)。

第九层:炼心(炼己灵之心)

目标:炼神还虚,粉碎虚空,复归无极。这是最高境界。

方法:

虚空粉碎:连“阳神”“虚空”的概念也彻底打破、消融。无神可出,无心可炼。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能所、内外、空有)。

与道合真:个体意识完全融入宇宙本源(道),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究竟解脱。

普度众生:达到此境者,随缘应化,广度有情,是“大觉金仙”境界。

效验:究竟圆满,不生不灭,自在无碍。此为道教丹道修炼的终极目标。

九层炼心要点:

次第性与圆融性:九层是次第,但并非截然分开。上层包含下层基础,下层是上层准备。高境界也需常保初发心。

性命双修贯穿始终:前五层侧重性功筑基,为命功准备;第六层性功突破;第七、八层性命高度融合(炼炁化神);第九层性功圆满。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炼”的真义:非刻意造作,而是在觉察中净化、在无为中显发。重在觉照和放下。

明师印证:高层次境界难以言诠,易生歧路,需真师印证指导。

三、法身归摄术:炼神还虚,粉碎虚空

“法身归摄术”是西派最高阶段“炼神还虚”的核心法门,承接九层炼心法第七、八、九层,是成就金仙果位的终极修炼。

核心原理:

法身:指修炼者超越有形肉身、契合宇宙本体的不生不灭的“真身”。是元神(阳神)经过极致纯化后,与虚空同体、与大道合一的终极存在状态。

还虚:将己纯阳无阴的“阳神”进一步炼化,使其由“有”(极精微之灵体)归于“无”(无形无相之虚空本体),复归宇宙本源(无极、道)。

粉碎虚空:这是最关键的心法。不仅要打破对有形肉身的执着,更要打破对“虚空”“法身”“阳神”等一切名相和境界的执着,达到绝对的无分别、无对待。

修炼前提:

必须完成前面所有扎实的修炼:

炼精化炁圆满(大药服食,小周天通)。

炼炁化神成就(十月养胎完成,圣胎成熟)。

炼神(乳哺)完成(阳神老成,出入自在,神通具足)。

心性修养达到极高境界(九层炼心第八层以上),无丝毫我执、法执。

修炼方法详解(心法为主):

第一步:移神寂照于上田(泥丸)

在深度大定中,将温养成熟的阳神(圣胎)由中宫黄庭,移至上丹田泥丸宫(百会深处,虚空玄窍)。

以元神寂然不动之本体,朗照泥丸虚空。神光普注,如月映万川。此阶段阳神仍需在“窍”内温养,但己近极致。

第二步:打破顶门,粉碎形骸

当寂照功夫纯熟至极,阳神能量充盈至极,自然产生“破关”之机。

“打破顶门”之象:非物理打开,而是在定境中,感到一股强大清阳之气(阳神)从头顶(百会区域)冲举而出,与身外大虚空相融。此时,对有形肉身的最后一丝执着和界限感被彻底打破。体验到“身如琉璃,内外明彻”,或“身融虚空,无形无相”。

心法关键:此过程需完全无为。任何想“冲出去”的念头都是障碍。只是寂照到极点,瓜熟蒂落,自然解脱。如同蛋壳自然孵化,小鸡破壳而出。

第三步:神入太虚,寂灭同体

阳神脱体,融入浩瀚宇宙虚空(太虚)。

此时修炼者体验到:

无内无外:身心世界、宇宙万物,皆在自性(法身)之中,无有分别。

无大无小:芥子纳须弥,须弥入芥子。大小相对概念消失。

无去无来:时间感消融,过去现在未来一如。

光明遍照:心光(法身之光)普照十方世界,洞彻无碍。

常乐我净:体验到超越生死烦恼的究竟常乐、真我(非小我)、清净本体。

心法:安住于此广大寂灭之境,无住无著。

第西步:粉碎虚空,绝待圆融(法身归摄的核心)

这是最玄妙的超越阶段。连“融入虚空”“法身遍在”“光明寂灭”等美妙境界也视为概念、名相、微细法执。

“粉碎”心法:

勘破“虚空”:觉察到“虚空”也是一种相对的境界,是意识所缘的一个“空”的概念。还有“能知虚空”的觉知存在。

粉碎“能所”:打破“能融入的主体”(我/阳神)与“所融入的客体”(虚空)的二元对立。能所双亡,心境俱泯。

桶底脱落:所有概念、境界、觉受如桶底脱落般,彻底脱落净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绝待圆融:超越一切对立(空/有、真/俗、佛/魔、生/死),达到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究竟圆满。此时,“法身”非有非无,即空即有,随缘应现,自在无碍。是真正的“归摄”——摄万法归于一心,此心亦不可得;现妙用遍于法界,法界本自空寂。

归摄之真义:并非有一个东西被收回来,而是彻悟万法本自具足,本自圆成,本无来去生灭。到此地步,“法身”之名亦属多余,强名为“道”、为“无极”、为“○”。

第五步:圆顿普应,无作妙德

达到粉碎虚空、绝待圆融的境界,即是成就无上大道(金仙)。

修炼者并非成为“虚无”,而是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与无限的潜能:

化身无量:可随众生因缘,化现无量身形度化众生(非刻意,乃法尔自然)。

无作妙用:一切言行举止,自然契合天道,无为而无不为,利益众生而无心。

永恒常在:超越生死轮回,与道同存。

法身归摄术的要点与警示:

非修而至:此乃功夫至极、水到渠成的自然证悟,非靠思维想象或刻意造作可达。执着“我要粉碎虚空”便是最大障碍。

彻破我法二执:必须彻底断除对“我”(小我、阳神)和“法”(境界、虚空、神通)的执着。

大智大悲:最高境界必然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相应。独善其身非究竟。

极度危险:此阶段稍有偏差(如我慢、法爱、住于空境),极易堕入“魔境”或“顽空”。必须有真实彻悟、德行圆满的宗师全程护持印证。

言语难诠:此境界超离一切思维语言,所有描述皆为方便指月,不可执指为月。

结语:西派丹法之精髓与实修要义

李涵虚西派丹法,体系完备,理法精深,次第严谨。真空丹诀、九层炼心法、法身归摄术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 真空丹诀(筑基与炼精化炁):以“凝神入窍,钻杳冥”为门,感召先天一气,奠定命功基础。核心在“虚静”中求“真阳”。

2. 九层炼心法(性功贯穿始终):提供清晰的心性修炼路线图,炼去识神,显发元神,是性功的总纲。为命功提供心性保障,并最终导向明心见性。

3. 法身归摄术(炼神还虚):是性命双修达到极致后的终极超越,以“粉碎虚空”为不二心法,实现与道合真。

实修核心要诀:

清静为基:身静、心静、意静是贯穿始终的基础。李涵虚强调“清净自然”。

凝神虚静:“凝神”是主动能,“虚静”是所达境。凝神于虚,归于静。

阴阳双修(清静):深刻理解“身外阴阳”之真义,以自身神意调和坎离,感通先天。

神息相依:心神与呼吸紧密相依,是入静、入定、采药、温养的关键纽带。

无为自然:最高心法。强求、执着、刻意是修行大忌。道法自然,功到自成。

道德为本:修德是修道的根基和保障。无德不足以载道,无德不足以护道。

真师护持:丹道修行,尤其高层次,歧路险境众多,必须有明师(非“名师”)指点、印证、护持。盲修瞎练,极易出偏。

西派丹法,是中华道家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李涵虚真人的著述,将玄奥的丹道之理用相对清晰的语言阐述,并建立了操作性强的次第。然其法虽明,行之维艰。学者当怀敬畏之心,脚踏实地,由浅入深,以德为先,以静为本,以悟为导,方有望窥见性命双修之堂奥,领略中华道家智慧之博大精深。切记:万卷丹经,不如明师一指;千般妙法,贵在笃实躬行。


    (http://www.kkxsz.com/book/jgbgaf-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