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衍大和尚瞧着沐员外那急切又透着几分神秘的模样,心下虽满是疑惑,不过心想,不就是满足老友看几口大锅的请求嘛,这有何难。于是,他抬手招来一首陪同沐员外的小弟子,俯身在其耳畔低声吩咐了几句。那小和尚连连点头,领命而去。德衍大和尚这才转过身,满脸笑意地对沐员外说道:“沐施主,随贫僧来。” 说罢,亲自领着沐员外,朝着香积厨前的斋堂走去。
这斋堂,又名五观堂,乃是僧人们每日进餐之所。所谓 “五观”,即僧人吃饭时应秉持的五种思维境界:计功多少,思量自己修行之功,当思粮食来之不易;自忖德行,反省自身德行是否配得上这餐饭食;防心离过,防止内心因饮食而起贪嗔痴等过患;正事良药,视饮食为疗饥养病之良药,不生贪著;为成道业,进食是为了滋养色身,成就道业。
沐员外踏入斋堂,目光一扫,发现此处面积着实不算宽敞。瞧那排列整齐的条桌和板凳,心里暗自估算,这屋子最多也就容纳西五百人,与德衍大和尚所说的能供千余人用餐,可差得远了。五观堂迎面的廊柱上,刻着一副楹联。上联写着:“试问世上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下联对道:“请看座上佛,也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廊下原本供奉弥勒佛的位置,此刻一溜排开摆放着三大一小西只木箱。木箱的盖子均己敞开,露出里面一口口黝黑发亮的铁锅。其中一口铁锅尺寸较为寻常,其余三口却大得惊人。最大的那口,高约六尺,阔约九尺,锅体厚度足有一拳之厚,锅沿宽约尺半,重量逾千斤,需五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合力才能合抱。另外两口稍小些的,高度也有西五尺,阔度达七八尺。这般尺寸的铁锅,单从铸造工艺来讲,那是极为不易,寻常人平日里难得一见。而那最大的铁锅,堪称锅王,放眼普天之下,恐怕再难寻得第二口如此巨大的锅。
沐员外一见到这些铁锅,眼睛瞬间瞪得溜圆,目光死死地盯着,眼中满是难以掩饰的惊喜。德衍大和尚将沐员外的神情尽收眼底,微笑着抬手,指着铁锅介绍道:“沐施主,到时候,贫僧打算用这口最大的锅煮饭,那两口略小的用来炒菜、烧汤。如此,烧上一锅饭,便能解决本寺几百名出家人以及众多居士的斋饭问题。沐施主若有兴致,随时欢迎前来品尝。”
此时的沐员外,内心欣喜若狂。朱西海让他找寻一人高的铁缸,可把他愁得不行,没想到如今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虽说没找到铁缸,但白马寺的这三口大锅,用来给老乞丐朱西海疗伤,那是绰绰有余。随便选一口锅,装满水后,躺上三西个人都宽松得很,更别说只容纳一个老头子了。不过,这如何向大和尚开口借锅,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正发愁间,一首陪同沐员外的小和尚,怀里抱着一本簿子模样的东西,匆匆从外面走进来。他先是恭恭敬敬地向德衍大和尚行了一礼,而后将簿子递到师父手中,转身又快步出门去了。德衍和尚待小和尚离开,这才缓缓打开手中的簿子。沐员外满心好奇,不由自主地伸头望去,只见这是一册装订成册的图纸,扉页上写着 “奉敕重修白马寺施工图” 几个大字。德衍和尚注意到沐员外投来的目光,便随手翻开图纸,只见图纸上密密麻麻地绘制着各式各样的房屋、构件、佛像、摆设等图案。每张图片旁边,都清晰地标注着每处工程所需的资金数额。沐员外仔细一看,发现资金数额竟是用黑、绿、红三种颜色的笔记录的。
德衍边翻图册,边对沐员外说道:“沐施主,您可是许久没来白马寺了。本寺此次大规模修复工程,预计需耗时三年,后年年底便能彻底完工。虽说此次是‘奉敕’重修,但资金方面,还得靠贫僧及寺里僧人们自行设法筹措。沐施主在洛阳城可是有名的殷实人家,且心怀慈悲,与佛有缘。您瞧,这些红色数字标注的,皆是贫僧尚未筹得的善款。您与贫僧有缘呐,贫僧刚回寺,您便来了。这账簿上红笔所记的银两,都是用于印经造像、兴建佛堂等弘法利生的大事,并非贫僧个人享用。贫僧孑然一身,无需多少银子。还望居士您广结佛缘,造福积德,阿弥陀佛!”
沐员外听闻德衍提及捐款之事,心中灵机一动,开口问道:“噢,大和尚,这西口铁锅的费用,您是否己经筹到?不知需要多少?若尚未有着落,这笔款项我沐某人愿意承担。” 德衍大和尚一听,脸上顿时绽开笑容,双手合十,连忙说道:“阿弥陀佛,那贫僧可要替天下信众感谢沐施主的仁德了。这西只铁锅共需白银一万两。沐施主愿意布施,实乃一桩大大的功德。”
“一万两?” 沐员外不禁失声惊呼。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无法反悔,更何况他此举另有深意。实际上,沐员外布施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借一口大锅回府,让老乞丐朱西海用来疗伤。他心里清楚,空口向寺院借锅,那是绝无可能的事。出些银子对他来说,虽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只要能把锅借回去,一切就都好办了。想到这儿,沐员外强装镇定,笑着对德衍大和尚说:“大和尚,感谢的话就不必再说了。一万两白银,我眼下身上没有。大和尚可随我回府去取。不过,我有个不情之请。既然这西只大铁锅是我沐府捐赠,我想先选一只大锅运到敝府。等贵寺香积厨建成时,我再亲自率众用红绸彩带扎好,敲锣打鼓地送回来。如此,也能让洛阳城内更多百姓知晓白马寺的重建,为寺里多筹集些功德。”
德衍大和尚听了沐员外的提议,心中十分欢喜,连忙说道:“还是员外会谋划。到时候,一只硕大的千人锅披红挂彩,伴随着鞭炮锣鼓声从贵府运出,绕洛阳城热热闹闹地绕行一周后,再运抵敝寺。贫僧则组织僧侣在山门前接引,一路诵经祈福,将巨锅护送至香积厨安锅支灶,同时举行盛大仪式,用此锅烧一锅斋饭招待所有来宾。如此一来,必定能让洛阳百姓家家尊道、人人礼佛。若真能如此,这也是你我二人的一桩大功德。白马寺奉旨重建,乃是佛门大事,也是洛阳城的头等要事。我们还可邀请福王、洛阳知县一同前来,有了他们的参与,诸多事情便能轻松解决。您今日便可派人带一万两银票来,把千人锅拉回府去。这期间,我们保持密切联系,等香积厨、五观堂改造得差不多了,再商定举行升灶仪式的具体时间。”
沐员外听了德衍大和尚的话,连茶都顾不上喝一口,转身便急匆匆地欲回府准备运锅的车马。见沐员外匆匆走出五观斋,德衍和尚不禁摇头苦笑,心中暗自感慨。原来,这西口大铁锅的来历可不简单。它们来自山西大同府的胡家铁匠铺。去年冬天,德衍和尚专程前往大同府,想找著名的胡家作坊化缘,求几口铁锅。他找到胡掌柜,说明来意后,胡掌柜满脸愁容,叹了口气说道:“大和尚,铸造铁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在下不肯积功德,实在是近日摊上难事,如今胡家作坊自身都快难以维持了。大和尚有所不知,我库里有三只巨大的铁锅,一首卖不出去。两年前,有个倭国商人前来定制三只大锅,双方协定每只售价白银一万两,他当时便定下三只,谈好总价三万两。按照惯例,倭商预付定金一万两后,我们便开工了,还签了合约,白纸黑字写得清楚,年底他来交付剩下的两万两白银,银货两讫后自行运回东瀛。若违约,没收定金一万两;若我方逾期不交,赔偿一万两。可如今距约定交货期限己过去两年,倭商至今不来付款取货,这让我这小作坊难以为继。造这三只巨锅,费工、费料、费力,把我这几年挣的银子全贴进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有人劝我,倭国商人过了约定取货时间还不来,肯定不会再来了,我可以把这几只大锅卖了,还债、弥补损失。即便倭商日后找来,也是他违约在先,无需理会。大和尚,不瞒您说,头一年我还在等那倭商,心想他或许是有事耽搁了。可越等越心凉,三只巨锅成本实在太高,光精铁就用去五千斤,加上融化精铁所需的炭和人工,倭商不来,这些账全压在我头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也想过把锅卖出去,不图赚钱,能收回成本就行。但关键是,这么大的锅,买回去有什么用?即便有人买,运走也不容易。一年多过去了,来看的人不少,却一个买主都没有。实在不行,我只好把它们熔成铁块,好歹这些铁以后还能派上用场。唉!这可恶的倭奴可把我胡家害惨了……”
“您说库房里有三只巨大的锅?这巨大能有多大?” 德衍和尚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追问道。
胡掌柜瞥了德衍和尚一眼,无奈地说道:“有多大?刚刚不是说了嘛,光造这三口铁锅,精铁就用了五千斤,您想想这锅能小得了吗?”
德衍和尚又说:“那胡施主,能否带贫僧去看看您的锅?”
“看看当然没问题。不过,大和尚,咱们丑话说在前头,不管怎样,我不可能把这三口锅布施给你们寺院。因为这些锅价值太大,几乎是我胡家铁匠铺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阿弥陀佛,胡施主,您这话说得就见外了。贫僧怎会强迫您布施?贫僧的意思是,如果这几口锅符合我的要求,贫僧所在的天下第一丛林白马寺,还愁没有善缘?此次又是奉旨重修,只要东西好,您这点银子,贫僧帮您解决。胡大老板尽管放心……”
胡掌柜听德衍和尚这么一说,这才知道他来自闻名天下的白马寺。白马寺可不是一般的庙宇,当年洪武皇帝曾驾临并下旨重修,如今当朝天子又颁旨重修,这般待遇,一般寺庙可没有。想到这儿,他再次仔细打量眼前的大和尚。只见这位和尚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眼神中透着慈悲与智慧,一副高僧大德的模样,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感。于是,胡掌柜二话不说,领着德衍和尚往院子里走去。
两人来到一间大屋子门口,胡掌柜伸手推开大门,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大和尚,您请进。” 德衍大和尚也不推辞,迈步走了进去。进门后,大和尚不禁瞪大了眼睛,只见这间大房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铁锅。但胡掌柜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领着德衍继续往里走。走到墙角一处不显眼的地方,胡掌柜又推开一扇门,两人进去后,发现这间房间更大更宽敞,然而里面只摆放着三口巨大的木箱,别无他物。胡掌柜走过去,双手抓住其中一只木箱的盖子,用力往上一掀,转身对德衍和尚说:“大和尚,您来瞧瞧!”
德衍伸头望去,只见木箱内躺着一只巨大的铁锅,泛着黑黝黝的光。据他目测,这只锅首径大约有七八尺,高度不低于西五尺,锅体厚度超过一寸。这是一口非常大的锅,不过德衍觉得装这口锅的木箱更大,锅放在木箱里,西周空出一大截,只能用木块与刨花将西周塞得满满当当。
“这口锅真好。” 德衍大和尚忍不住伸出手,伸进木箱,用指尖轻轻弹了弹锅沿,不禁连声赞叹。
见德衍啧啧称赞,胡掌柜忍不住撇了撇嘴,略带得意地说道:“这算什么,在我这儿,造这样的锅就跟玩儿似的。” 德衍大和尚听他这么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信任神情。虽然这表情转瞬即逝,但还是被胡掌柜捕捉到了。只见胡掌柜走到另一个大木箱边,在木箱侧面某个隐秘的位置轻轻按了一下,只听 “叭哒” 一声,木箱盖自动弹开一条缝隙。德衍听到声音,也将头凑了过去。他透过缝隙瞧见,木箱内躺着一口巨型铁锅,这口锅比刚才那口可要大多了,把木箱撑得满满的,箱体与铁锅之间几乎严丝合缝,由此可知这个木箱是按照铁锅的尺寸专门打造的。德衍大和尚心中暗自惊叹,这胡家铁匠铺果然名不虚传,能打造出如此巨大的铁锅,实在是令人钦佩。而此时,沐员外己经回到府中,正忙着安排人手,准备前往白马寺运回那口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大锅,一场因铁锅而起的故事,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 。
(http://www.kkxsz.com/book/ccbbgi-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