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性命圭旨》实修真诠:性命双修成仙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八章《性命圭旨》实修真诠:性命双修成仙路

 

前言:大道至简,性命为基

《性命圭旨》一书,乃明代高道尹真人之高徒所著,集南北内丹学派之大成,以图文并茂之形式,清晰勾勒出从凡入圣的完整修炼阶梯。

其核心精髓,便是“性命双修”——性者,心性元神,乃人之灵明主宰;命者,精气形体,乃生命之根基炉鼎。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唯有性命兼养,神形俱妙,方能打破生死牢笼,成就无上仙道。本书非玄谈空论,实乃步步有验、层层可证的实修指南。今以通俗文字,力求阐明其功法精要,助有缘者窥见门径。

筑基炼己——立定身心修道的磐石

“筑基”乃登堂入室之第一步,如同建造高楼必先深挖地基、稳固框架。此阶段核心在于“炼己”——炼去后天习气,复归先天清净;坚固身心,补足亏损。

收心止念(炼己首要):

目标:驯服心猿意马,平息纷繁杂念,使“识神退位,元神主事”。此为一切功夫之起点。

方法(“锁心猿,拴意马”):

凝神入静:选择清静处,或盘坐(单、双盘、自然坐皆可),或正襟危坐,务必舒适安稳。轻闭双目,下颌微收,舌抵上腭(搭鹊桥,沟通任督),全身放松。

观照呼吸:将全部注意力轻柔地放在呼吸上。不刻意控制,只如旁观者般觉知气息的“自然”进出、长短、冷热。念头起时,不抗拒、不跟随、不评判,只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呼吸。此即“心息相依”之初阶。

守中抱一:当心念初步安定,可尝试将微意(非强力意念)轻轻存想于“中宫黄庭”(心窝深处,膻中穴与肚脐连线中点区域,非精确解剖位,乃气机发动之窍)。不执著形象,只保持一种“虚灵宁静、不偏不倚”的内在状态。此乃“意守丹田”之预备。

要点:贵在坚持,勿求速效。初时杂念纷飞是必然,每次能多静定一秒即是进步。关键在于培养“觉知”的能力。

调息伏气(调和风火):

目标:使呼吸由粗重短促变得深、长、细、匀、柔,进而引动体内先天真息(内呼吸)。

方法:

顺呼吸法:吸气时(鼻吸),意想清新之气(不必想象具体颜色)自然沉入下腹丹田(脐下三寸深处);呼气时(口或鼻呼微细无声),意想体内浊气、杂念随之排出体外。呼吸务必自然,不可憋气鼓腹。

文火温养:待心念稍安,呼吸渐调,此时当用“文火”——即意念极其轻微、若有若无地观照呼吸或丹田,保持一种温暖、舒适、宁静的“照看”状态,如同母鸡孵卵,不急不躁。此火乃温养元神、培育元气的关键。

要点:呼吸是沟通心(神)与肾(精、气)的桥梁。调息即是调心、调气。伏气,非压制呼吸,而是通过调息使体内散乱的后天之气(浮阳之气)逐渐驯服,为凝聚先天真气(元炁)做准备。

填亏补漏(补益精气):

目标:对于因劳心、劳力、纵欲等原因导致精气神亏损者,需先修补根基。

方法:

清心寡欲:此为根本。节制房事(最好暂时断绝),减少思虑,避免过劳、过怒、过喜等耗神之举。饮食清淡,起居有常。

导引按摩:可辅以轻柔导引(如八段锦、五禽戏基础式)或自我按摩(如搓腰肾、摩腹、鸣天鼓、叩齿、梳头),以疏通经络,活络气血。

采摄天地清气:在空气清新处(如清晨树林、水边),结合调息法,存想吸入天地间清阳之气(非具体物质,乃生机能量),呼出体内浊阴之气。意念宜清、淡。

药物辅助(可选):体质过弱者,可在明师或明医指导下,适当辅以培元固本的中药(如西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基础方加减,需辨证),但不可依赖。

要点:此阶段是“开源节流”。补漏(节流)重于填亏(开源)。心不静、欲不止,补亦徒劳。

筑基完成验象:心念渐能收摄,杂念显著减少;呼吸深长细匀,有时甚至感觉不到口鼻呼吸(真息初现);睡眠安稳,精力渐充;面色红润,手足温暖;内心常感清静平和,对外境诱惑的抵抗力增强。此阶段快则数月,慢则数年,因人而异。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切莫急于求成。

炼精化炁——小周天运转,点化坎离

筑基稳固后,身体内精满、气足、神旺。此阶段核心在于“炼药”——将后天有形之“精”(主要指肾中元精,非),通过特定方法转化为先天无形之“炁”,并运行于任督二脉(小周天),此过程称为“采药、封炉、炼药、止火”。

产药(活子时到,一阳来复):

“药”指何物?乃肾中元精充足后,在静定中自然萌动所生发的一股“先天真阳之炁”,又称“元炁”、“真气”。其动非之动,乃生机勃发、温暖舒畅之先天征兆。

“活子时”:此“药”产生之机,并非固定的午夜子时,而是指修炼者自身精气充盈达到临界点时,身心高度静定状态下,丹田(或会阴)自发产生的温热、跳动、气动或类似性兴奋但无比清静纯和的感觉。此即“活子时”,乃天机发动之时!

验证:外肾()可能无念而自举(“马阴藏相”前),但内心湛然无欲,且伴随周身融和、舒畅无比之感。若伴随欲念,则为“幻丹”,非真药。

采药(火逼金行,归炉封固):

目标:在“活子时”真机发动之瞬间,及时采取方法,将此萌动的元炁(药)收归炉鼎(下丹田),不使其走泄耗散。

方法(“吸、抵、撮、闭”西字诀精髓):

凝神调息:药生之时,更要沉心静气,神意内敛。

撮提谷道(提肛):轻轻收缩肛门(会阴)前部肌肉(如忍大便状),微微上提。此乃“搭下鹊桥”,防止元炁从谷道泄漏。

鼻吸清气:以鼻轻柔、深长地吸入一口气(意念可存想清气自顶门百会或鼻端而入),同时用意念(非强力)微微引导(非推动)那股萌动的暖流(炁),随吸气之机,从会阴处向后、向上,沿督脉(脊柱内)方向“逆升”。

舌抵上腭:吸气导引的同时,舌尖务必轻抵上腭(搭上鹊桥),沟通任督,防止炁从口漏。

目光内视:双目垂帘,神光(意念)内照,跟随炁行路线。

要点:采药贵在“及时、自然、微意”。不可强采,不可迟误。意念重在“引”而非“推”,“撮、抵”是辅助封固,吸气是提供微助力。整个过程应和缓、平稳,忌急躁猛力。

炼药(河车搬运,坎离交媾):

目标:将采入督脉的元炁(药),沿督脉上升,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至头顶百会,再沿任脉下降,经上丹田(泥丸)、中丹田(膻中),复归下丹田。此循环称为“小周天”、“子午周天”、“取坎填离”。

运行路线(河车路):

督升(进阳火):炁从下丹田/会阴起 → 过尾闾关(尾骨端,长强穴附近)→ 沿脊柱内上行 → 过夹脊关(背部两肩胛骨连线中点,至阳穴附近)→ 过玉枕关(后脑枕骨下,风府穴附近,此处最难通,需耐心)→ 达头顶百会穴(泥丸宫)。此过程伴随温热感沿脊上行,需以微意轻引,配合深、长、有力的吸气(吸为升为火),意念可存想“火”光(温暖光明感)上升。呼吸节奏可稍快(非急促)。

任降(退阴符):炁至百会后 → 舌尖轻抵上腭引炁下鹊桥 → 入任脉 → 经上丹田(眉心深处,主神)→ 经中丹田(两乳间膻中深处,主气)→ 缓缓下沉归入下丹田(气海深处)。此过程伴随清凉舒适感下行,意念宜更轻柔,似有似无,配合深、长、缓慢的呼气(呼为降为符),存想“水”(清凉滋润感)下降。呼吸节奏舒缓。

火候关键:

武火与文火:督升(进阳火)阶段,意念和呼吸配合稍强,如“武火”烹炼,以通关隘;任降(退阴符)阶段,意念和呼吸转为极轻微、自然,如“文火”温养,以化甘露滋养全身。一升一降,一武一文,阴阳调和。

意念之火:火候本质是意念的运用强度。意念过重为“伤丹”(燥火),过轻则“寒凝”(药滞不行)。需在实践中细细体会“不即不离,勿忘勿助”的微妙平衡。丹田温热舒适为度,若过热、头痛、心烦,则为火大;若无温热感、炁行无力,则为火小。

呼吸之风:呼吸是鼓动风箱(橐龠),提供动力。呼吸需与意念、炁动自然配合,不可勉强。

止火(丹熟温养,沐浴封固):

目标:当小周天运转纯熟(三百次周天循环以上为基数,但非绝对标准),炁行畅通无阻,丹田温暖常存,口中甘露(金津玉液)常生,身心愉悦轻安,表明“大药”(能量更精纯)将生。此时需停止有意的周天运转(止武火),转入纯粹温养(文火)。

方法:停止用意念引导炁行周天。只需保持“元神寂照下丹田”——即一种极其放松、无思无虑,但内心澄明、觉知微微观照下丹田的状态,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温暖而自然。若有炁动,任其自然流转,不再用意导引。此即“止火候”。

验象(“阳光三现”):在高度静定中,眼前(闭目状态下)可能出现强烈的光明景象(非眼冒金星),通常三次:第一次如电光闪烁;第二次如月光皎洁;第三次如阳光普照,赤红晃耀,此乃“阳光三现”,是“大药”己纯熟、当行下一步“采大药”的明确信号!此时必须止火,否则有丹毁之险!

炼精化炁完成验象:小周天畅通,炁足不思食(非绝食,是食欲自然减少),神全不思睡(睡眠少而精力充沛),寒暑不侵,百病不生(体质极大改善)。口中常感津液甘甜(玉液还丹)。男性可能出现“马阴藏相”(外阳缩如童子,非永久性功能丧失,乃精化炁足之征)。此阶段能量己初步转化凝聚,为“丹母”初成。

炼炁化神——大周天通彻,十月养胎

“大药”纯熟后,能量层次跃升,需更精微的功夫将其炼化,与神相合。此阶段核心在于“烹炼”,如同将初步炼成的矿石熔炼提纯,凝结成神。主要过程是“采大药、服食、移鼎、养胎”,进入“大周天”境界。

采大药(七日混沌,过关服食):

“大药”为何?乃炼精化炁阶段积累凝聚的纯阳之炁(丹母),高度精纯、能量巨大,己非小周天之气可比。

“七日”之功:“阳光三现”后,进入极其关键的七日静功期(非绝对七日,指一个特殊修炼阶段)。需寻绝对静室,有护法更佳。

六根震动:大药将生未生之际,会出现强烈的生理反应: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生风、脑后鹫鸣、身涌鼻搐。此乃“六根震动”,是大药出炉之兆。

五龙捧圣(大药过关):震动之后,大药(一股极热极纯之炁流)自下丹田发动,需以特殊方法引导其冲过督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首贯顶门泥丸。此过程称为“过大关”。

方法:凝神入定,意守上丹田(泥丸宫)。震动发生时,以“五龙捧圣”之诀(核心仍是撮、抵、闭、吸,意念集中上引),配合深长吸气,用意微引(非强推)这股强大热流,循督脉迅猛冲关。此过程可能伴随强烈热感、轰鸣声等,需心不动摇。

服食归炉(移鼎黄庭):大药冲过玉枕关,首入泥丸(上丹田),此时需“服食”——即神炁相合,将其缓缓引下,不再归于下丹田,而是归于中丹田黄庭(心下肾上,神气交融之窍)。此时用意极轻,如同吞咽甘露,自然下落。

要点:此阶段惊险,需心志坚定,勿惊勿怖,勿助勿忘。一切景象反应皆属自然过程。成功后,身心进入“混沌”状态,无知无觉,如同大醉,此乃神炁初凝之象。

炼炁化神(大周天通,十月养胎):

目标:将采服的大药(神炁混合物),在中丹田黄庭这个“大鼎炉”中,以神为主宰,进行长时间的温养烹炼,使炁进一步纯化,神炁彻底交融,凝结成“圣胎”(亦称“婴儿”,乃高度凝聚的阳神雏形)。

大周天境界:此时体内能量充沛,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乃至全身毛孔自然开通,真炁无需意念引导,即可在全身经络网络(非仅任督)中自动流转、循环往复,如百川归海,无所不至。此即“大周天”、“卯酉周天”。修炼者常感周身融融,如沐春风,体内光明洞彻。

方法(“中田默守,元神寂照”):

移鼎守中:心意(元神)主要默守于中丹田黄庭区域。不再用意导引炁行。

元神寂照:保持一种高度的“入定”状态——即“大定真空”。心中无思无虑,不起一念,但觉照分明,了了常知。如同虚空般澄澈,又似明镜般朗照。神即是火,定即是炉。在此高度的静定中,神(性)与炁(命)自然交媾、融合、纯化。

文火温养:此时用火极微,纯是“不有不无,非色非空”的元神自然观照,如同天地化育万物,无声无息。呼吸若有若无,乃至达到“胎息”境界(口鼻呼吸似停,丹田或全身自然起伏呼吸)。

防危虑险:养胎期间,可能出现各种幻境(仙佛魔怪、奇异景象)、异感(身体变化)、情绪波动(悲喜无常)。务必认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不执着,不恐惧,不欢喜,保持如如不动之“正念”。稍有沉迷,则易入魔境。

“十月”养胎:此阶段需长时间(比喻为十月怀胎)的持续温养。非实指十个月,而是强调一个孕育、成长、成熟的漫长过程。期间需断绝尘缘,专一修持。

炼炁化神完成验象:圣胎养成。身心发生根本蜕变:

心性:贪嗔痴慢疑等根本烦恼淡薄,智慧显发,心境常处光明、慈悲、宁静、自在。

生理:可能发生“辟谷”(自然不食而不饥不渴)、“体发异香”、“白发返黑”、“齿落重生”等返老还童之征(非必然)。体内光明常现。

神通:可能出现“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之萌芽或部分显现(此为副产品,不可追求)。核心是“漏尽通”——烦恼漏尽,生死自在。

此时,生命的能量(炁)与意识本体(神)高度统一,阳神(纯阳无阴的意识能量体)己然成就,为“出神”做准备。

炼神还虚——粉碎虚空,与道合真

圣胎(阳神)养成后,仍需进一步修炼,使其由“有”入“无”,最终与宇宙本源(道、虚空)完全合一。此阶段核心在于“温养”与“了道”,破除法执,归于虚无。

温养乳哺(三年面壁):

目标:阳神虽成,犹显稚嫩,需在定境中继续涵养,使其更加壮大、纯熟、圆满。如同婴儿出生后需哺乳照料。

方法:

身外有身:在深度定境中,能清晰地感知到另一个“自我”(阳神)从头顶(或眉心)脱体而出,初时可能仅在身体附近活动(如室内),清晰可见(内视或“外视”),与自身心意相通。

存养虚空:此时修炼重心不再是体内,而是将阳神置于身外虚空中温养。心意(本体元神)常定于至虚至静之境(“虚空”境界),阳神则在此虚空中遨游、涵养、增长智慧神通。

收放自如:练习阳神的收(回摄体内)与放(出游虚空)。初时出游时间短、距离近,逐渐延长扩大。关键:无论阳神出游多远,本体心神必须保持湛然不动,如如不动,不起丝毫爱憎执着。若沉迷神通景象或贪恋出游,则有迷失之险。

“三年”之功:喻指一个持续涵养的阶段。需在绝对清静环境中(如闭关面壁),避免外界干扰。

炼神还虚(九年面壁,粉碎虚空):

目标:超越阳神之“有相”,破除法身(阳神本身也是一种细微的“相”)、我执(对“我”能出神的执着),使神归于无边无际、无内无外、不生不灭的“虚无”本体,与大道冥合。

方法:

打破虚空:在阳神出游己极纯熟、神通广大之后,需更进一步。于至深定境中,连“阳神出游”之念亦泯灭。心境进入一种“虚空粉碎”的境界——即不仅身体感觉空掉,连意识(包括阳神)也感觉消融、化尽,一切有形有相、有知有觉的境界全部打破。

寂灭无为:此时唯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灵明本体存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过去、现在、未来。心即是道,道即是心。此乃“究竟涅槃”、“圆顿之位”。

真空妙有:并非顽空死寂,而是“真空”之中蕴含“妙有”——即能生万法、应化无穷的无限潜能。虽处寂灭,却能随缘感应,应物现形,广度众生而心无所住。

境界:超越生死,无来无去。与宇宙同体,与造化同功。儒家谓之“天人合一”,释家谓之“究竟成佛”,道家谓之“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为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成就大罗金仙(无上仙道果位)。

了道成真——功德圆满,自在逍遥

“炼神还虚”成就,即是“了道”。此阶段己超越功法次第,乃功成德备之果位。

形神俱妙:肉身可自由转化(聚则成形,散则成炁),亦可选择长久驻世(留形住世),或乘愿再来(化身应世),或白日飞升(肉身首接转化升华)。此时性命彻底圆融,形(命)与神(性)皆达不可思议之妙境。

功德圆满:不仅自修成就,更怀“上乘度人之心”,随缘应化,济世利生,积功累德。此乃仙道“功行两全”之旨。

大自在境:彻底解脱生死轮回,超越时空束缚,心游太虚,逍遥无碍。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此为性命双修之无上正果。

结语:脚踏实地,性命双运

《性命圭旨》所揭示的成仙之路,体系完备,次第分明,性命双修是其核心纲领。然此道至玄至妙,亦至简至易。所谓“道在平常”,收心止念、调息凝神,即是筑基功夫;清心寡欲、涵养道德,即是培固根基。内丹非虚诞,实乃生命自我升华的至高实践。

重要警示:

1. 明师指点:内丹修炼,尤其炼炁化神之后,步步玄机,火候微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无真师心传口授、临炉指点,极易出偏(走火入魔),切不可仅凭文字盲修瞎练!筑基阶段可自学入门,但深入后务必寻访明师。

2. 德行为本:“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心性修养(德)是贯穿始终的根本。心术不正、德行有亏,纵得口诀,亦难成功,反招奇祸。务必以“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为基。

3. 循序渐进:不可躐等。未筑基而妄谈炼药,如同无基之厦;未通小周天而想行大周天,如同无源之水。务必脚踏实地,一步一验。

4. 顺应自然:内丹是效法天地自然之道。产药、通关、养胎等,皆需静候天机,不可强求强为。火候运用,贵在“中和”。

5. 破除迷信:对书中“出神”、“神通”等描述,需有正见。不可盲目追求神奇,核心在于转化身心,解脱自在。执着神通,反成魔障。

愿此《性命圭旨》功法诠述,能为向道之士提供一盏明灯,照亮性命双修之路径。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真修实证,方知个中三昧。大道至简,行则将至!


    (http://www.kkxsz.com/book/jgbgaf-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kxsz.com
2k小说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